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红楼]贾璋传》 120-130(第4/17页)
在口谕宣读完毕后,黄宏亲自把贾母扶了起来。
别说贾璋现在在御前备受重视,荣国府眼见着就要起来了。就算荣国府依旧是之前那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贾母也依旧是超品的国公夫人。
黄宏依旧得待贾母客客气气的。
黄宏客气,贾母只会比他还客气。
不但盛情挽留黄宏吃茶,还在黄宏离开前塞了好大一个红包过去。
黄宏推拒道:“我与贾翰林一起给孙娘娘宣过旨意,说话时很是投缘。老夫人给我这个,岂不是折煞我了?”
贾母却笑道:“这都是老规矩了,总不能让公公白跑一趟。公公若真和哥儿好,就别拒绝我的心意,权当是我给公公的见面礼了。”
黄宏这才收下贾母给的红包,笑吟吟地去了。
贾母把御前赐下的东西加到了给林家的聘礼里,她有些欣慰,有些伤感。
欣慰是欣慰贾璋的得宠,伤感则是在伤感代善的离世。
这些东西是独一份的体面,可是在老国公去世前,荣国府时常能得到与之类似的赏赐。
如今却物是人非事事休了。
第123章 来南下聘礼重林家,盐矿秘事如海谋算
贾赦带着人亲自去江南下聘, 八十八抬沉甸甸的聘礼从船上抬到了林如海的学士府,惹得不少人上前围观打探。
荣国府聘礼厚重,是荣国府礼重林家, 又有什么好隐瞒的?
看热闹的人很快就打听出来了,这支队伍是荣国府贾家的。他们家大老爷亲下江南, 为他们家新状元下聘来了。
女方是南京翰林院掌院林学士家里的千金, 与京中荣国府是姑表亲。如今两家联姻, 可谓是亲上加亲,天作之合……
林如海见贾赦亲自来南,聘礼里又有绍治帝的赏赐, 只觉荣国府看重女儿, 心里愈发满意。
因此林如海很是热情地招待了贾赦等人, 又殷殷留贾赦在江南游玩,还把吴仁甫派去做贾赦的陪客。
在贾赦离开前, 林如海特意问了贾赦一件事, 那就是能否把婚期定在黛玉十七岁生辰后。
他与女儿分离多年, 除了寥寥几次入京述职外,少有与女儿团聚的机会。
如今提出这件事,也是他的一片慈父之心。
若他操作得当,能够顺利转任京官,他就能把女儿接回家住两年;若是他不能转任京官, 明年接黛玉回南待嫁也是好的。
等到黛玉出嫁后,他与黛玉团聚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少, 林如海不得不思量这件事。
贾赦听到林如海的话后,直接答应了他的恳求。
京中十五六岁出嫁的姑娘不在少数, 但是疼爱女孩子的人家多会把女孩儿留到十七八岁再出嫁,这种事情本来也不稀奇。
更重要的事情是他儿子不着急。京中男子结亲, 十六岁不算早,二十三四也不算晚。
贾璋今年才十八岁,再等两年也不算什么。
贾赦还算理解林如海的心情,要是他像林如海一样,膝下就一根独苗,他也会舍不得,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偏心贾璋一个。
儿女多了就不值钱,贾赦这种身上有偏心眼基因的人当然会更偏心他喜爱的孩子。
待纳征之礼结束后,贾林两家的婚事彻底定下来了,黛玉也加入到了迎春绣嫁妆的队伍当中。
说是绣嫁妆,但她们的生活与往日里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除了那些规矩极其严苛的人家,其他人家是不会把家里的小姐当做绣娘使唤,把人扣在屋子里天天绣嫁妆的。
嫁衣和喜被等物品主要还是由巧手绣娘缝制,至于黛玉和迎春两个,也不过是隔两天绣几针意思意思罢了。
林如海自巡盐御史的职位上平安落地后,并没有和扬州那边彻底断了联系,反而借着为上皇打探消息的由头在扬州那边埋下了不少暗线。
在有心算无心下,林如海掌握了“预提盐引”时间后几任盐政的犯罪证据。
这些证据,就是林如海转任京师的依仗。
林如海与贾璋时常通信,因此对绍治帝的性格与京中的局势还是很了解的。
甄家没几天好日子可过了,周、李二党也是没办法平安落地的。
或许两位阁老可以平安落地,但浊流和清流二党势必是不能平安落地,并且一定会被绍治帝打散重组的。
明白绍治帝的目标后,林如海愈发清楚手中证据的价值。
甄家和周、李二党的人都靠着“预提盐引”的政策和国库分润过好处,这件事情本不算什么,毕竟太上皇当年急着补亏空,对这件事也是默许的。
但他们的胃口远比太上皇想象的大,林如海就得到了一条价值极高的消息。
两年前,现任巡盐御史的属官发现了新盐矿。
但地方集团却隐瞒了这座盐矿的规模,只为贩卖私盐从中渔利!
林如海没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太上皇,因为当时正是诸王夺嫡正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刻。
林如海不能保证自己把这个消息递上去后,自己会不会被卷进夺嫡的漩涡,也不能保证扬州的那些人会不会接着夺嫡的余浪害了他的小命……
除此之外,给林如海通报这条消息的暗线是林如海的心腹,而且是和林如海本人单线联络的心腹。这也是林如海敢隐瞒的原因。
如果这人是太上皇派给他的下属,或者这人与其他人有联络的话,林如海早都把消息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师了。
他很清楚,就算再明哲保身,也不能对皇帝“不忠”,否则他这个做臣子的就别想有好日子过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林如海才把这件事死死地压在心底。
而现在,揭穿这件事的契机已经出现了,他也可以把盐官隐瞒盐矿规模的证据送到太上皇和新帝手中了。
太上皇可能不在乎谁贪污盐税,谁倒卖盐引,但他绝不可能不在乎有人隐瞒盐矿的规模。
这种事情,没有哪个皇帝能熟视无睹的。
拔出萝卜带出泥,查了盐矿,还逃得了盐引案吗?
就算太上皇愿意放那些人一把,绍治帝大抵也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
甄家、周李党人……
盐税案绝对是绍治帝对这些人下手的绝佳机会。
在这件事情上,绍治帝进可攻退可守。不论他是想扩大化处理,还是只收拾地下办事的喽啰,都可以自己拿捏尺度。
隐瞒地方盐矿规模,往小了说是贪污受贿,往大了说就是心怀鬼蜮,妄图造反!
不论绍治帝怎么说,怎么定罪,他都占着大义,先天立于不败之地。
林如海已经想好了,太上皇那边的情报,可以通过绣衣使者的渠道送往乾清宫。
而呈奏给绍治帝的奏本,可以让贾璋在当值时亲自交到绍治帝手里。
这对贾璋来说也是好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