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红楼]贾璋传》 60-70(第6/17页)
国无二日, 乾元帝又如何能够容忍诸王肆意拣选门人?
所以他直接抽薪止沸, 直接从根本上断绝了诸王招揽年轻士子的机会。
而乔深乃孤臣,自然备受乾元帝信任。
盛朝乡试第一场考三道四书文,《论语》、《孟子》是必考内容, 《中庸》和《大学》选做, 另考四道墨义, 并五言八韵诗一首。
第二场考五经制艺,考生只用做自己本经的题目, 另外要考诏、判、表、诰各一道。
第三场考时务策, 共考五道题目, 要求考生结合经学理论对时事政务发表见解。
在这三场考试中,儒家经学是考试的核心内容。
若第一场没答好,就算第二场、第三场的文章写再好,基本上也是不会中举的。
若应试秀才连经义的底子都没打好,又有谁会信他能写出锦绣文章?
蒋凤举给贾璋特训时就让他精研经义, 叶士高和林如海也给他送来了不少讲解经书义理的孤本。
在八月十七日凌晨时候,贾璋胸有成竹地往贡院去了。
他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 接下来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经验丰富的送考人员贾琏还专门向衙门请了假,把贾璋送到贡院门口后才放心。
贾璋在外头排了一个时辰左右的队, 终于可以跟着郭子守、孟吉祥他们一起走进龙门接受检查了。
在经过脱衣翻鞋解头发等一系列检查后,贾璋终于领到了自己的号牌。
他的号牌上面写着玄十六号, 还没等他多看两眼号牌的模样呢,就被巡检兵卒送到了号舍里。
借着熹微的晨光,贾璋把号舍打扫干净,架好号舍里的两块板子,又检查了一下棚顶有没有窟窿。
幸运的是,贾璋的号舍还算结实,棚顶没洞,倒是无虞漏雨。
贾璋松了口气,又把几位妹妹为他准备的香包与大夫配的驱蚊药包放到号舍四角,这才趴在刚刚支起来的木板上假寐,以此安养精神。
不知过了多久,贾璋恍惚间听到熙熙攘攘的声音。
原来是主考官乔深来了。
乔深在鼓乐声中宣布了乾元帝的旨意,又带着众应试秀才叩拜皇帝、祭拜至圣先师。
在这些礼仪结束后,巡检兵卒才把墨卷发了下来。
贾璋检查完试卷上的个人信息后才看向题牌。
四书文的题目是“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三道。
五经墨义的题目是“帝德罔愆,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俊乂在官,百僚师师,百工惟时。抚于五辰,庶绩其凝”、“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庑”。
还有一道五言八韵诗,是赋得“乡老献贤能书”,得其“书”字。
贾璋一个上午就打完了墨义题的草稿。
到了中午,他就着肉脯和玫瑰清露兑的蜜水把点心吃了,闭上眼睛休息了一会儿后又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胳膊,这才坐下来誊写墨义。
他每誊写完一张墨义,都会将这些墨义细致地晾干,然后用油纸裹好。
虽然考棚没有窟窿,外面也没有下雨,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还是谨慎小心些为妙。
晚上睡觉前,贾璋终于誊写好了所有墨义,又把试帖诗给写完了。
接下来的两天,他只要专心制艺即可。
贡院里的条件说不上好,不但地方狭窄,还不隔音,这地方甚至都不如贾璋上辈子做小太监时的住处舒坦。
但他不是那等吃不得苦的人,虽然他这辈子自出生后就在享福,但也时常舞刀弄棒,经得起风吹雨打,更经得起科举的艰苦条件。
他心态也好,虽然睡得不舒服,但却能安慰自己——他都觉得不舒服了,别人的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在嚼完两片薄荷后,贾璋就再也不用自我安慰了。
他整个人都被这股清凉气息刺激得精神了起来,制艺时更是灵感迸发。
连破三题后,贾璋看着他那篇《论语》文的精妙破题,心想,若接下来一切顺利的话,他的功名基本上就稳了。
他都不敢保证再来一次的话,他能否在短时间内找到这么好的破题角度。
而时文制艺的精要就在于破题,只要破题不偏,后面的文章大多数都不会太差的。
贾璋他对朱注极为详熟,这些年来又博览群书,还专门训练过答题速度,因此没过多久,他就写完了两篇四书文的草稿。
到了第三天,贾璋一早起来烧了开水,冲了荣国府厨房做的炒米,填饱肚子后慢悠悠地写完了最后一道四书文。
待到正午时分,贾璋已经把所有墨卷誊抄完毕。
摇铃交了墨卷后,贾璋便在兵卒的指引下去龙门前等侯出场了。
见到四周没有熟人,他轻轻颔首垂眸,默然不语,并不去与生人搭话,省得沾染麻烦。
待到龙门大开,贾璋才跟着这些与他同一批交卷的生员一起离开。
他从贡院里出来时人还算精神,但连考三天,难免会手脚发软,被贾琏和王善保接回家后狠狠地洗了个热水澡,吃完饭后就迅速入睡补眠。
第二场考试时要考五经文,每个考生只用选做一篇,比如说贾璋,他报上去的本经是《春秋》,因此他只需做《春秋》的题目即可。
除了五经文外,第二场考试还要考诏、诰、表、判各一道,今年诏的题目是汉文帝求直言极谏之士诏,诰的题目是邱芳实授御史大夫诰,表的题目是拜京兆尹谢表,判的题目是风宪官吏受赃罪。
比起第一场的经义题目,第二场的题目相对简单。
贾璋把这些题目一一答了,行文时力求大气磅礴,不求纤巧华丽,以免主考官乔深会对他的文章生出不喜之心来。
第二场考试考完回家,贾璋就觉得外头太过闷热了,说不得明天考试时要下雨。
因此在参加第三场考试时,他特意带了油布和姜茶和预防感冒的药粉进场。
一进号舍,他就把油布钉到了考棚顶上。
虽然他第一天进来检查时没有发现考棚上有破损的地方,但是仔细小心些总是好的。
他的提前准备并非无用功。
当他写完第一道题目的草稿、列出震济雪灾的九条要点时,外头就淅淅沥沥地下起小雨来。
贾璋喝了一小碗姜茶后继续在风雨声中答题,因他准备得充分,所以并不用担心试卷被雨水洇湿,也不用担心自己感染风寒,只需专心做文章就可以了。
但贡院里时不时地就会响起惊呼声、哀嚎声、喝骂声、拖拽声与求饶声。
想来这些声音的来源不是那些试卷被打湿、三年努力化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