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璋传: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红楼]贾璋传》 50-60(第12/18页)

事周全,随分从时,待下人也大方亲和, 故而小丫头们都更喜欢宝钗,又有那等刻薄的, 惯爱说些风言风语。

    譬如说薛家人来荣府住, 一应花用都自己出, 这才是正经亲戚做客的道理。

    至于谁没有道理,这还用明说吗?她们不说,也不过是畏惧老太太, 这才挤眉弄眼罢了。

    黛玉心里不舒服, 但是人家也没有指名道姓, 黛玉也不好向外祖母告状,只得把不高兴藏在心里。

    偏生因为贾璋的缘故, 迎春和黛玉时常一起下棋读诗, 撸猫逗鸟, 两人关系十分亲密,迎春又是个心细的,如何看不出来黛玉的烦恼呢?

    司棋都跟她说了,老太太好像是想撮合三哥哥和林妹妹。

    若这事情成了,林妹妹就是她未来的嫂嫂了。

    哥哥待她这样好, 她又如何不挂心哥哥的事?

    所以迎春把这事告诉贾璋了。

    在那之后,那几个说嘴的丫头全都被撵了出去。

    贾璋他是贾母最宠爱的孙儿, 背后还站着混不吝的大老爷,他想要撵人, 哪里有撵不走的?

    别人问起来,也只是冲撞了他。可是谁不知道, 他这是在给林姑娘出气?

    薛姨妈听闻此事后,彻底对贾璋死心了,只一心一意谋划起宝玉来。

    她这样着急,也是因为薛蟠。

    她这儿子自上京后,今日出门宴乐,明日夜宿楚馆,一日里花用出去上百银子也是常事。

    就这还是他不赌时的花销,若上了赌桌呼卢喝雉,便是千金也不够抛费的。

    偏生薛蟠他却不心疼,任由那些帮闲从他手里头混钱花。

    薛姨妈也不是没说过他,但薛蟠只哼哈答应着,实际上却把母亲的话当耳旁风。

    薛姨妈她又狠不下心来断掉薛蟠的花销,如此一来,又怎能让薛蟠学好呢?

    宝钗心里也颇为愁苦,这样的一个哥哥,有他竟还不如没他好。

    若是没有,她也就不用日夜悬心了。

    正因为薛蟠根本不是学好的材料,薛姨妈便只能把全部心思都放到宝钗身上……

    这一日宝玉懒怠上学,跟先生请了病假,待贾政出门后,他就去梨香院串门了。

    薛姨妈见宝玉来了,对他道:“我的儿,外头太阳这么大,难为你想着来。”

    又让人端了冰鉴里镇着的酸梅汤出来给宝玉喝,宝玉接过来后又问宝钗身上可好些了,宝钗点头道:“已经大好了,倒是劳你挂心了。”

    这姨娘外甥,表姐表弟三人围着说了好一会儿话,话说着说着,就从金陵的风光转到了通灵宝玉之上。

    莺儿听宝玉说他那玉是和尚给的后,抿嘴儿笑道:“这倒是巧了,我们姑娘也得了和尚送的字儿呢,他说这字还得錾在金器上才成……”

    薛姨妈听了,皱眉打断道:“莺儿,你怎么这么多嘴?”

    宝玉见莺儿都要被吓哭了,连忙出来替莺儿求情,又缠着薛姨妈要鉴赏一下宝钗的金器。

    薛姨妈耐不过他缠磨,只得让女儿拿金锁给宝玉看。

    宝玉从宝钗手中接过她刚解下的金锁,只见金锁两面上各刻着四个字儿,凑成了两句吉谶。

    他忍不住道:“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姐姐这八个字倒和我玉上的字像是一对呢。”

    他这话一说,就忽生怅然若失之感,却不知道这感觉的来由到底是什么。

    而宝钗听了他这话,也夺走了他手中的金锁,连忙说世有巧合,八字的吉祥话多有相似的,倒也算不上什么奇事。

    而远在荣庆堂午睡的黛玉却做了一个极其混乱的梦。

    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棵青翠小草,有一块石头在追着她跑。

    就在她感受到委顿疲惫之时,空中忽有流星陨石坠地,在她和石头中间划出了一条万丈深渊。

    然后她就被那道无边无际、深不见底的深渊吓醒了。

    奇怪的是醒来后她不但没有因为噩梦生病,甚至还觉得自己身体里面暖洋洋的,比往日里舒服了许多……

    真是奇哉怪哉。

    当月大夫来诊平安脉时,就说黛玉的身体康健了许多,还恭维贾母会养孩子。

    贾母听了,笑得合不拢嘴。

    玉儿她身体康健,日后也能少受些罪,她心里听着就欢喜。

    而且这大夫也会讲话,哪家的老太太不喜欢外人夸她养孩子养得好呢?

    荣国府的夏天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去了,并没有太多特别的事情发生。

    而朝廷今年夏天却发生了一件极大的好事情。

    有人在山东莱州地区发现了新的金矿,内阁里弥漫着的硝烟貌似也因为这件大喜事烟消云散了。

    只是夏天一过去,这些悄悄儿松了口气的大臣们就发现自己高兴得太早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阁这个葫芦刚被按下去,诸王的瓢就又浮起来了。

    之前贾璋和贾敬提及了四王夺嫡之事。

    这四王便是三皇子安王、四皇子齐王、六皇子景王和十二皇子瑞王等被皇帝看重的皇子。

    因为有着义忠亲王的前车之鉴,四位皇子虽然都把储位当做自己的囊中之物并为之争斗不休,但却没人敢染指阁臣与军权,更没人敢提及立储之事。

    至于阁臣们也不敢投靠皇子博取从龙之功。

    自陛下废太子后就像受了刺激一样,一看到阁臣与皇子勾结就会找个由头把人贬到地方去。

    甚至还有阁臣因为这个缘故被皇帝安了罪名流放的。

    眼见着这些或被贬或被流放的例子,哪里还有阁臣敢沾惹夺嫡之事?

    诸皇子对此也无可奈何,父皇当国五十年,威名声闻海内。

    他们这些做儿子的就算心里不服气,又有谁敢忤逆?

    所以皇子们的斗争素来不如臣党们的斗争激烈,但这种平静很快就被人打碎了。

    因为发现了金矿,财政富裕,皇帝陛下今年秋天特意去围场举办了秋狝。

    只见围场里,百余面金碧辉煌的蟠龙戏珠旗布列东西,千余位明光亮铠的大汉将军随侍左右,真可谓是威风赫赫、气度庄严。

    就在乾元帝称赞这些大汉将军时,一个噩耗冲淡了所有欢庆气氛——十皇子恭王为了保护被刺杀的齐王,丢了半条胳膊,脸还破了相。

    而刺杀齐王的刺客在刺杀失败后,就立即服毒自尽了。

    乾元帝对此异常震怒,纵然恭王不是他十分心爱的孩子,但也是天潢贵胄,结果却刺客所伤,还没了半条胳膊,乾元帝对此怎能不怒?

    到底是谁这么大逆不道?他断然不能留下这只掩藏在阴影中的老鼠!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今日被伤害的是恭王,焉知明日被伤害的人会不会是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