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璋传: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红楼]贾璋传》 20-30(第4/19页)

弟,想来琏哥儿也会对自己这般掏心掏肺吧?

    贾琏却是不清楚贾珠幽微复杂的心思。

    他脚步轻快地跟上了贾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贾璋一回头,就见到了贾琏。兄弟两人会和后,跟着林之孝一起来到大门口。

    到了地方,只见王善保正在与报喜人说话,见到贾璋兄弟二人过来,忙回身行礼道:“给二爷,三爷请安了。”

    贾琏作为哥哥,主动开口叫了王善保起来,又问准备给报喜人打赏的喜钱准备好了吗,发没发下去。

    林之孝回道:“哎呦,我的好二爷,赏钱咱们早就准备好了。您和三爷这小文曲星不来,咱们这些奴才怎敢私自放赏?而且这几位老哥哥还等着三爷出来沾沾三爷的喜气儿呢!”

    领头的报喜人听了林之孝的话后笑道:“正如这位老哥所说,咱们哥几个也想沾沾贾案首的喜气,拿了贵府三爷发的赏钱回家给儿子压兜呢!”

    贾璋连忙说他们实是过誉,又问林之孝赏钱在哪儿。

    林之孝招了招手,一个穿着青色衣裳的小厮就端这赏钱过来了。

    林之孝接过那托盘道:“三爷,赏钱早就提前备好拿到前头来了。”

    贾璋看了一眼,只见一排排新打的银锞子,有笔锭如意样式的,还有及第登科样式的。

    色色齐全,很是妥帖。

    贾璋他从那托盘里拿了银锞子,挨个给几个报喜人派发了下去。

    因为这些报喜人都想沾喜气,所以这些银锞子全都是贾璋亲手发下去的。

    虽说贾璋觉得喜气之说只是一个心理安慰罢了,但是人家想要他就给吗。

    反正报喜人也不多,他也发得过来。

    勋贵公候人家打赏时向来大方,贾璋散出去的银子的数目十分可观。

    这些报喜人拿到了丰厚的赏钱——还是案首亲自送到手里的,心里十分欣喜。一个劲儿地夸赞贾璋文采出众,他日必然会蟾宫折桂云云,直把贾璋夸耀得宛若文曲下凡一般。

    贾璋芯子里是个成年人,本就觉得自己能考中只是因为自己的自制力比寻常无知孩童高的缘故,并不觉得自己多有天赋。

    眼下听了报喜人一连串儿的夸耀,倒是颇觉耳热。

    派发完赏钱后,林之孝又请那些报喜人们进府吃茶。

    但那几个报喜人拒绝道:“老哥极力邀请,原不该辞。只是县衙里老爷们还等着我们几个回去回话,因此实不能留,真是得罪。”

    林之孝只得作罢。

    忙活了一天,贾璋总算是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迎来往送之事忙活完了。

    他躺在床上,终于有了一点考上案首的真实感。

    虽然贾璋一直都在让自己保持冷静,警示自己,能一举夺魁是因为自己本就是成人,自制力比同龄人强……

    但他也不是一点自豪之情都没有的。

    县试的难度虽然不高,但也不是没有考一辈子都考不上的考生呀。

    而且贾璋前世虽然在内书房读过几年书,但是内书房教导得都是制诰判表的写作方式与忠君爱国的典故,这些内容都是在培训他们这些太监为皇帝服务的能力,和科举考试并不相关。

    所以他也是从头开始。

    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很不错的结果,这当然是一件令他感到愉悦与骄傲的事情。

    贾璋他虽然是再世之人,灵魂无比成熟,但也为此欢欣鼓舞。

    况且蒋先生说过,国朝自有惯例,县试案首的文章只要过得去,府试的时候都是必定会中的。

    就连在院试的时候,案首被录取的几率也会比其他的普通考生高很多。

    诚然,这纯粹是官场的潜规则——府台和学台们会给下面的县令面子,不会让他们看重的案首连个孙山都取不中,跌了对方的面子。

    但不论如何,贾璋他得了案首,功名已经稳了。

    至少,他会得到一个童生的功名。

    因为稚龄中了案首,贾璋确实得了一些好名声。

    毕竟,他不过垂髫年纪,就能够高案首,这不是神童是什么?

    宛平知县王畿为了他屁股底下那把椅子的安稳,素来做事谨慎。

    每年有高官贵胄出身的学子来宛平参加考试时,王畿都很“公平”。

    要么就铁面无私谁都不帮,要么就“平等”地给“每个”贵胄子弟都加分。

    无论王畿今年选择了哪一种方式应对这场考试,贾璋的成绩里都没有太多水分。

    毕竟除了贾璋,今年也不是没有别家的高官子弟参加宛平县试——对方的爹可比贾赦强,在朝里还担着实职呢,不也没有成为案首?

    而且县衙外还张贴了前十名的卷子副本,众考生中有亲自去看榜的,看了贾璋第二场的四书文后全都心服口服了。

    人家还是垂髫小儿,文章就写得提纲挈领,比你一个二十多的人强多了。

    你还好意思去质疑人家?

    若真那般做了,可真是羞煞人也。

    一时之间,贾璋颇得了一些神童名声。

    这也是正是蒋凤举和贾璋两人想要的东西。

    文官素来注重清名和文名,提前攒些好名声,只会是好事。

    而且在科举考试中,考官也会把士子名声作为最后排榜的参考依据——如果你才名满天下的话,考官也要考虑不录取你会带来的反噬。

    京中勋贵人家也颇有些羡慕荣国府。

    先出了一个十四岁进学、弱冠中举的贾珠,后又出了一个中了案首的贾璋。

    后辈如此出色,便是他们家文字辈的男丁没用也没事了。

    未来的荣国府,靠着这两个孩子总是有希望重振门楣家声的。

    第23章 横生压力焚膏继晷,主仆二人浅论偏心

    荣国府大房的人对贾璋考中案首一事感到万分欢畅。

    二房的态度则截然相反——就像大房的人很难因为贾珠中举而喜笑颜开一样, 二房的人也不会因为贾璋中了案首而感到欢喜。

    王夫人很不高兴,贾政虽然没多说什么,却也重新盯上了原本已经被他放弃了的宝玉。

    王夫人心疼得厉害——珠哥儿出息就行了, 何必非得为难她的宝玉?

    宝玉是被神仙眷顾的人,未来必有前程, 哪里用得着苦哈哈地去考试?

    贾珠也因此产生了一些心理压力。

    王夫人在荣庆堂见到大房一家四口和老太太其乐融融的场景后, 心里产生了危机感。

    她开始对贾珠耳提面命, 着重提及了大房对二房地位的威胁——好鼓励贾珠努力上进,讨好老太太。

    贾珠听得头都快大了。

    但是王夫人的话,也未尝不对。

    从小祖母就抱怨大伯贾赦不中用, 母亲更是说琏二弟不爱读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