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贾璋传: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红楼]贾璋传》 20-30(第1/19页)

    第21章 高中案首喜气洋洋,贺喜频频其乐融融

    考完县试后, 贾璋并没有出门参加文会。

    蒋先生说应试的学子里面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尖酸刻薄之辈。

    他一个小孩子,没必要去那些地方,也和那些成年人玩不到一堆儿去。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外书房里跟着蒋先生读书吧。

    有的时候贾琏会带贾璋出门玩。

    一来是让贾璋和京中勋贵子弟认个脸熟。

    二来贾璋之前备考时实在是太过辛苦, 贾琏也想带他出门松散松散。

    因为贾琏过来看望贾璋的次数实在是过于频繁,以至于贾珠在回后院的路上都隐隐约约地听到了贾琏和贾璋兄弟二人的笑声。

    他问小厮青屏:“我好像听到了你们琏二爷的声音?”

    青屏束手答道:“回大爷的话, 正是琏二爷呢。”

    “今儿早上就听兴儿说琏二爷在外面寻摸到一只会四书的八哥儿, 通体雪白, 是要送给大房璋三爷玩的。”

    “现在这个时辰,璋三爷也下学了。八成是琏二爷把八哥儿送过去,两人逗鸟儿玩儿呢。”

    琏哥儿是什么时候璋哥儿这般好的?

    贾珠努力地回忆, 却发现他根本没有和这有关的记忆。

    他只记得在小时候, 他和贾琏也是极亲密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贾琏就和他疏远了。

    这就是血脉亲疏带来的影响吗?

    有了嫡亲的弟弟,他这个隔房的堂哥就变得退而次之了。

    可惜他嫡亲的弟弟每天都要被丫鬟抱着, 对他也不甚亲近。

    甚至还去吃漂亮丫鬟嘴边儿的胭脂, 十足地有辱斯文……

    不像大伯母生的璋哥儿, 如今已经能参加县试了。

    贾璋要是知道贾珠的想法,肯定绝对会觉得贾珠很奇怪。

    平时也没见到贾珠对贾琏有多好,如今见到他们兄友弟恭,贾珠就突然生出这么多感慨,岂不惹人发哂?

    贾璋才不会相信贾珠这种心智还算聪慧的人看不出他本人对贾琏生存空间的挤压。

    也绝不相信贾珠这个既得利益者不清楚他母亲王氏对大房的恶意。

    两房的矛盾是无法缓和的。

    贾珠要是想要兄友弟恭, 可以去和他亲弟弟亲近。

    实在不行,不是还有一个庶出的贾环吗?

    何必在那里因为贾琏而嗟叹呢?

    宛平县衙礼房, 县令王畿与宛平县丞、教谕教授等人在批阅试卷。

    作为终审之人,王畿在批卷途中收到了贾璋的卷子——贾璋的卷子被送到王畿手中时, 卷子上面已经画满了红圈。

    宛平教谕何有德对贾璋第二场的四书文评价甚高:“文辞精约,对仗工整, 义理深刻,风格清肃。当中。”

    王畿对贾璋的卷子有印象,他还记得这是一个年纪极小的考生的文章。

    待他到看到被何有德盛赞的第二场墨卷时,心中又暗叹道:“我二十岁中秀才,不惑之年方中进士。少年时做过的文章,印象早就不深了。不过还隐隐记得自己那时的水平——若此文真是那小童所做,那还真是天赋异禀。”

    想到这里,王畿朱笔一点,便点了贾璋为头名案首。

    他在宛平任职的时间也不短了,若是在任期内出现一位案首神童,也能给他的政绩添加一些光彩。

    当然,王畿敢下笔点中贾璋的根本原因还是贾璋的文章确实不错。

    他这种性格四平八稳的人,根本不可能做出弄险的决定。

    县试放榜时,前十名的文章是要被张贴出去的。

    若是前十名的文章不好,可不能让那些落第的考生心服。

    贾赦和邢夫人这对夫妇对贾璋的考试结果十分关心,但是他们还是忍住了询问贾璋的欲望。

    若是儿子中了,他们这般殷切还好。

    若是儿子没中,他们如此这般殷切,岂不是会给孩子带来太大的压力?

    放榜当天,贾母、贾赦和邢夫人等都早早派了人去看榜。

    赖大对此事不太热衷。

    他们家老太太赖嬷嬷早就向二房示好了,二太太许诺过,日后会让王子腾王大人提携他的小儿子赖尚荣的。

    而且大老爷素来看不惯他,因为这个,赖大也懒得修缮和大房的关系。

    就算璋三爷在老太太那儿得宠,也越不过珠大爷去,他又何必着急呢。

    而且赖大也不觉得贾璋能中。

    就是聪慧如珠大爷,也是在十四岁时才进学的呢。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大老爷和二老爷,珠大爷和琏二爷之间的对比那样惨烈,赖大才不信贾璋他就是歹竹里出的好笋。

    当然了,虽然他心里并不看好贾璋,但脸上却还是装作一副积极的模样。

    璋三爷是老太太心爱的孙儿之一,大老爷更是个混不吝的。

    不管他心里怎么想,面上的功夫也得做到位了。

    赖大不积极,自然有人会积极,譬如说林之孝,譬如说王善保。

    他们两个在天没亮时就打发了小厮去看榜,本人也坐在门房里等第一手消息。

    贾家的一班小厮早早地就跑去宛平县衙外等待放榜了,因为来得早,这几个小厮都排到了前头。

    吉时一到,县衙中门大开,县丞带着几个胥吏出来贴榜了。

    一众衙役把等着看榜的书生和小厮长随们拦在警戒线后,待到师爷和胥吏们贴完榜单离开后,这些衙役才让这些看榜人凑到前头来。

    县试的榜单是轮榜,在最中间写着案首的名字,外圈儿则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转圈儿记名,一圈儿写五十人。

    宛平是京畿大县,人口繁茂,读书人也多,本来每年的录取名额就多。

    今年圣上六十大寿,又增加了不少录取名额,所以今年宛平县衙轮榜的圈儿又格外大了一些。

    寻常小县,轮榜上的名字不过能写满一圈儿有余,宛平今年却足足写了两圈儿半!

    因为名字多,看榜人找名字也麻烦,但贾家的小厮却没有那个烦恼。

    他们家三爷名字在正中间呢!

    一看到三爷中了第一名案首,几个小厮就联想到丰厚的赏钱,霎时心头火热。

    他们当然知道,给主子报喜这样好差事肯定是几个大管家的,轮不到他们这些小子。

    可是管家们也不是抠门的人,得了好处后还能少了他们这几个跑腿的银钱吗?

    珠大爷中举人的时候,老太太赏了府里所有人的月钱,还单独赏了看榜的小厮金元宝呢!

    哎呦喂,这回可是发大了!

    几个小厮乐颠颠地跑回了荣宁街,在门房等候的林之孝和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