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反派早死的白月光[六零]: 520-5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成反派早死的白月光[六零]》 520-540(第24/35页)

别逢君和应雨时的情况,就小小声问了一句,“别家庄是爷爷的老家吧?那奶奶的老家在哪呀?爷爷奶奶,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呀?奶奶是松市本地人吗?”

    闻言,别逢君看了妻子一眼,笑道:“确实很久没有忆苦思甜了,来……清玉啊,爷爷把以前的事儿告诉你们听……”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松市既不是别逢君的故乡,也不是应雨时的故乡。

    但数十年前,别逢君和应雨时在这里相识……

    1931年,17岁的别逢君从贫穷的小山村里辗转来到松市,在松市打点儿零工,却因为一场事故他受了重伤,差点儿死掉了。

    当时15岁,寄读于教会学校的应雨时发现了躺在大街上奄奄一息的别逢君。她立刻喊了人来,把别逢君送到了教会医院。

    两人就这么相识了。

    应雨时是富家千金……但准确说来,她是位不爱宠爱的庶女。战火连天的时候,一家子乘坐轮船逃往南洋。应雨时的奶娘是个小脚女人,牵着应雨时,一个走不快,一个年纪小……最后和家里人走散,被留了下来。

    不幸中的万幸,就是当时奶娘拿错了包袱。两人的包袱里一个馒头包子都没有,全是金银细软。

    当时家乡的形势很危急,奶娘只好带着应雨时逃到了松市。

    到了松市以后,不识字的奶娘日夜惶恐——奶娘当时三十出头,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脚女人,应雨时当时只有七八岁大。在这么个乱世里,两个女子无依无靠的,和等死没什么区别。

    还是应雨时观察了许久以后,指挥着奶娘把她带到了教会。

    她拿出一份信件(自己花钱请教书匠写)和一部分金银交给教会的负责人,信件是她模拟父亲的口吻所写,大意是:这是他心爱的小女儿,因故不能及时接走,恳请教会收容,他会每个月固定送些银钱过来云云。

    教会的人便收留了应雨时。

    一晃多年过去,虽然应雨时每个月都会小心翼翼地打发奶娘去外地给教会汇些钱,甚至还会伪造外地的家人给自己寄信……

    但她的家人多年都没有过来看望过她,有的只是她自己请人假扮家中仆妇、下人“奉老爷的命令前来探望小姐”……

    可单身又美丽的妙龄少女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觊觎。

    应雨时心急如焚。

    这时她遇到了别逢君。

    在照顾别逢君的过程中,少年少女毫不意外的相爱……应雨时一五一十地将她的景况告知于别逢君。然后应雨时央求别逢君,以她表哥的名义留下来,和她一块儿在教会学校读书,费用由她来出。

    别逢君同意了。

    他虽出身小山村,但本身跟着读过几年私塾。在教会学校里上了两年的学,更是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各种知识。

    1934年,二十岁的别逢君和十九岁的应雨时结了婚。

    同年,应雨时打听到当时的政府想在松市办一家钢铁厂……但当时的种花国风雨飘摇,各路列强想着法子的想来瓜分种花国国土,本土根本没有这样的人才。

    应雨时立刻和别逢君一块儿写了自荐信,交与当时的政府,言明自己愿意为国留学。

    大约是考虑到应雨时是个女性、不适合学习理工科的缘故,当时的政府没有同意应雨时的自荐,但让别逢君去面试了。后来,别逢君拿到了公派留学的名额。

    在这一刻,夫妻俩万般为难。

    分开吗?

    可两人刚刚才结婚,正是感情好的时候……

    不分开?

    可两人心里都装着家国天下……

    最终,应雨时一咬牙,为丈夫打点行装。

    别逢君心里也难受得要命,如果他走了,谁在乱世里照顾美丽又柔弱的妻子呢?

    后来,应雨时劝住了别逢君,并且向他保证,她绝对不会离开教会一步!有了教会的保护,她就不会有事儿。

    就这样,别逢君带着简单的行李出国留学。

    应雨时则留在教会学校,最后选择了医护专业。而别逢君一走,她就发现自己怀孕了……1935年,她生下长子别燕东。孩子满月后,她抱着孩子拍下了照片,寄给国外的别逢君。

    1938年,别逢君回国探亲,应雨时已经成长为教会医院最年轻的外科医生。

    1939年,应雨时再生下次子别燕南。

    1942年,当时的政府突然撤销了别逢君的公派留学资助,原因是政府预算不足,决定取消松市钢铁厂创建……

    别逢君给应雨时写信,说他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留在国外加入鹰国籍,他再把应雨时母子仨接过去,以后他们一家就在国外生活。一是他放弃一切回来,就算当不成工程师,但他可以当战士,为保家为国做最后一点贡献。

    应雨时拿着丈夫的信件沉默许久,做出了第三个选择。

    她准备好丈夫的履历,又写了一封长信,辗转托人送给当时的洪军领袖,说明了丈夫的情况,又问领袖,她丈夫现在应该怎么办才好。

    很快,她就拿到了领袖的亲笔回信。

    信中说:

    【……请别逢君同志继续安心在国外学习,党会为他支付留学费用。但务必请再学□□XX与XXXX、以及XXXX方面相关的知识……别逢君同志应当成为和平后,拿着锤子和钉子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期待他成为开拓科学技术生产的第一人……】

    应雨时高兴坏了。

    她立刻应信中的要求,将丈夫在国外的联系方式告知于洪军,并且立刻发了电报给丈夫。

    很快,别逢君就写信告诉她,说国外已经有花侨联系上他了,给了他很多资料。他想了想,觉得以他现在的身体素质,回国参战毫无意义。但他很乐意为国家继续读书……

    就这样,别逢君成为洪军公派留学第一人,除去他自己本身在学习的专业之外,又开始废寝忘食地按照领袖要求的专业,开始了艰难的学习。

    1945年,尽管还没有完全解放,但松市已经成为洪军势力,松市钢铁厂开始了建设,应雨时主动要求加入,成为松市钢铁厂的开山远祖。同年,别逢君回国供职……夫妻俩分别了14年后,终于团聚。

    再后来,老三别燕西和老五别栀栀相继出生,别逢君和应雨时又收养了侄女别芃芃和外甥女别棠棠……

    听到这儿,史清玉好奇地问道:“那四姑呢?一直没听说过四姑的情况啊!”

    众人面面相觑。

    别芃芃啊?

    第536章

    栀栀陷入怔忡。

    其他人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

    别芃芃啊?

    说起来,确实已经很久都没有别芃芃的消息了。

    栀栀和黎恕是七四年结的婚,别芃芃和罗建华也是同年结婚,然后他俩就去了黑鹤洲建设水电站……

    到现在快十年了,还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别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