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成反派早死的白月光[六零]》 160-180(第22/36页)
近五百只鸡了。所以知青们可以每天吃一只鸡蛋,每星期可以吃一次鸡肉,然后再每星期两次的用三百只鸡蛋兑换正义岛的各一百斤海鱼。
这么一来,正义岛的叔叔爷爷们每周每个人都能吃上两只鸡蛋,同时知青们也能吃上两天的鱼肉。
鸭子呢,从之前的三四十只,繁衍到现在的一百多只。
知青们很少吃鸭子,因为鸭肉不如鸡肉鲜美,但是鸭蛋腌成的咸蛋很美味,而且鸭子普通比鸡大,一只鸡大约养八个月能下蛋,体重在两斤左右;鸭子只需要六个月左右就能养成,体重大约在四斤左右。
一只鸭子就能抵上两只鸡的重量!
但比较麻烦的就是,养鸭需要时不时的给鸭圈里的小池塘换换水。
当然鸭圈里的水,可以用来浇菜,并不算浪费。
野兔的繁衍就很可怕了。
一般来说,怀孕的野兔一个半月就能产下一窝小兔,每次3-5只;据说成年兔一年能下崽儿6-7次;小兔从出生起,6个月即成年,然后又可以再继续繁衍……
现在海鸥岛上家养的野兔已经从刚开始的三十多只,增长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七八十只了!
所以知青们也是每周吃一次兔肉。
兔肉更加不好吃,骨多肉少,肉质干、柴、还腥。知青们只好把兔肉薰制成腊肉,再用来用萝卜、竹笋炖汤,味道还不错。
养兔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收获兔皮,再请了正义岛的皮匠爷爷们帮忙硝成皮子再拼接好,铺在床上,简直舒服得不行!
不过,在这么热的天气里,睡这种兔毛铺盖也太热了。
后来知青们干脆就把兔皮送给正义岛的叔叔爷爷们,因为他们住在溶洞里,溶洞里阴凉,更适合铺兔毛垫子睡觉。
海鸥岛由于去年耕种、今年收获的那些粮食,附带着岛上有了足够的糠皮、麦麸、玉米杆这些饲料,于是栀栀又引进了二十头小猪仔儿……
当然了,要照顾五百只鸡、一百多只鸭子、一百多只野兔和二十几头猪,光靠轮流做饭的知青们一个人,可不忙不过来。
于是栀栀又从正义岛调了三位叔叔爷爷们过来,专门请他们喂养这些牲畜。
栀栀甚至还计划着要想办法去弄几头小水牛和几头小毛驴过来,这样的话,犁田和翻土的活计做起来就没那么辛苦。海鸥岛一直都有种植小麦,到时候再建个磨坊,把小毛驴养大了也能干点儿拉磨的活计,就不用花费粮食找别的生产队磨面了。
栀栀兴致勃勃地向黄教授和霍令坤介绍着海鸥岛上的情况。
黄教授和霍令坤沉默不语。
主要是被吓住了。
这么算起来,海鸥岛上的伙食还是很不错的。
知青们每周能吃上两次鱼肉、两次鸡肉、一次鸭肉、一次兔肉……再加上平时会送些鸡蛋、兔肉什么的,拿到山下的军营那儿去找他们换点儿猪肉……
现在知青们已经过上了天天能吃上肉的日子。
当然了,这个天天都能吃上肉的概念,与吃肉吃到撑的概念,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海鸥岛上的知青们一周能吃上两次鸡肉,但每次只能吃上一只,还是二十几个人分。鸡肉多数都是用来和香菇炖汤,还必须剁得碎碎的,每人大约分到两小块这样。
——可是,在这个时代,能吃饱、能吃上肉的人家可不多。虽然海鸥岛的知青们只是天天能沾到一点儿肉味,这样的生活水平已经远远超出大多数人了。
这还只是十来个满腔热血的年轻人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做到的!
想想就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
黄教授问道:“栀栀,去年江教授来你们这儿的时候,你们的生活水平就已经这么好了吗?”
栀栀笑了,“那倒没有。我们是去年八月初才上的岛……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盖房子,房子一盖好就开荒种地,江教授来的时候,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口粮,全靠隔壁正义岛的鱼肉援助,再去挖点儿野菜才能度日……不瞒您说,为了挣口粮,我们几个还跑去市里去悄悄的卖汤面呢!”
“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啊我们已经收获了去年的粮食,而且今年的粮食也已经种下……预计在至少在未来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不会再捱饿。所以我们也才敢腾出精力来,放心大胆的为几位导师做实验呀!”栀栀笑盈盈地说道。
黄教授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半晌,她喃喃说道:“你们太能干了!太厉害、太坚强了!”
栀栀笑道:“所以江教授说得没有错,我们海鸥岛上的每一个知青都是宝藏!老师,我们当中,还有人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和专业呢,您要是有这方面的介绍,我们还可以继续配合与合作的!”
黄教授说道:“你们好像已经接了好几个项目了吧?”
栀栀笑道:“知识嘛,永远不会有人嫌多。再说了,现在大批知青下乡,如果我们人手不够用,大可以再向组织要求分配知青过来嘛,这不是难事儿。”
黄教授点头,“那我再想想。”
参观完菜园子和家禽,栀栀带着黄教授去了自留地。
旧的50自留地已经空了下来,这会儿被翻晒过,还被覆盖了一层厚厚的草木灰;新的60亩自留地刚刚才种下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禾苗……
今年比去年多种10亩地,是考虑到明年海鸥岛应该会扩大规模。就怕到时候人口一多,口粮跟不上那就不好了。
黄教授仔细地看了一下田里的各种禾苗的长势——看起来,育秧工作做得很不错,看起来禾苗肥壮健康,长得郁郁葱葱。
接下来,栀栀带着黄教授和霍令坤去了温棚。
从自留地那儿翻过一座平缓的小坡,黄教授和霍令坤吃惊地看到了由灰砖搭造起来的十来座宏大建筑!
甚至仍然还有些大棚正在建造中……
黄教授和霍令坤的脸上都露出不敢相信的表情。
栀栀指着那些建筑说道:“那儿就是我们的大棚……抱歉呀老师,我们海鸥岛上的条件不太好,所以没办法建造玻璃大棚和棚布大棚……但是海鸥岛的气候炎热潮湿,功效应该也不错……”
说着,栀栀领着黄教授朝着最近的一座大棚走去。
“老师,这是我们岛上的一号大棚,也是属于您的科研基地……走,我们过来看一看!”
栀栀带着黄教授和霍令坤走进了一号大棚。
黄教授的学科是比较偏门,叫做“淡化海水系统灌溉农作物”
——她研究的并不是如何将海水淡化,而是用已经淡化后的海水用来灌溉农作物,以选择、观察、记录各种适宜作物的生长与各项数据。
一号大棚的门口上挂着块木牌,上面写着:
【淮市海洋科技农业研究中心】
【项目名称:淡化海水系统灌溉农作物】
【项目负责人:黄雅婵】
【实验室负责人:别栀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