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之好: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秦唐之好》 110-120(第2/16页)

帅之下,负责平叛的军队取得了极为喜人的战果。

    曾经得李令月馈赠“神器”的那几座城池联起手来,与朝廷派去的援军一起,阻挡住叛军前行的步伐。

    有那几座城池做防线,后面的城池也可稍稍松口气。

    在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呼吁下,后面城池的县令不断向前线城池运送物资,只盼着能够彻底将叛军封锁在那几座城前,好让叛军不要来祸害他们的城池。

    高仙芝等人以逸待劳,急躁的不安的,反而成了安禄山大军。他们此次叛乱,没有带够粮草,本就是靠着以战养战,一路劫掠来维持生计。

    现在,他们突然碰到这么几个“硬茬子”,打了十天半个月的仗,没能讨到半点好处,他们自然着急。若是再不想点办法,他们可就要断炊了。

    高仙芝利用叛军的急躁心理,诱惑叛军掉转过头,去一处小城劫掠。当叛军抵达那座小城之后,却发现高仙芝早早就埋下了地雷。

    那一战,叛军损失极为惨重。

    当前线大捷的消息传到长安城时,许多大臣们一直悬着的那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此时的他们,以一种全新的目光看着李令月,似乎没有想到这位公主不仅在政务上有着不容忽视的才能,在军事方面同样也这般出众。

    如若当初,她与李隆基相争,胜出的是她,会如何呢?

    一想到这里,这些大臣们赶忙掐断了自己的这个念头,不敢再深思下去。

    无论如何,这件事都已经过去了。他们再如何思考,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这时,李令月屏退了众人,正在与武皇说私密话。

    李令月道:“阿娘,安史之乱就要被平息了。这场叛乱既然是李隆基引起的,自然该由他来终结。”

    武皇若有所思地看着李令月:“你是想——”

    “将李隆基送去战场吧。虽然我们及时出面制止了这场叛乱,但在这场叛乱中,仍然死了不少百姓,李隆基他理应以死谢罪。”

    李令月道:“该让他亲自感受一下,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面对突然袭来的叛军,究竟是何等恐惧与绝望。”

    武皇对于处死李隆基一事并没有什么意见。她所考虑的是,处死了李隆基,这大唐江山,究竟该交托到何人手中。

    历史已经证明,他的儿子李亨同样不行,那么,李唐宗室之中,如今又有谁能担此重任呢?

    说实话,武皇对于“这个”李唐王朝,并不那么上心,但她既然来了,还掺和了这边的事,她自然希望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她和令月也算是没有白白忙活一场。

    “你看,那李倓如何?”武皇问。

    李家下一代小辈中,她认识的人不多,她只听李令月提过李倓,知道李倓算是个正直而有血性的李氏子弟。

    “李倓他品性尚可,在内军事方面颇有些才能,只是,比起为帝,他更适合做一名辅臣。”

    李倓他爹李亨以及他哥李豫都喜欢重用奸佞,要是让李倓上位,李令月倒是不必担心李倓会与奸佞同流合污,不过,就凭李倓那个政斗水平,李令月是真的担心李倓会斗不过奸臣。

    在原本的历史线中,李倓明知道他爹李亨极为信任李辅国和张良娣,还直愣愣地跑到他爹跟前去说这二人的坏话。在李令月看来,李倓在政治方面的情商实在太低了。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选个才能平平的守成之君上位,倒也并无不可。

    只是如今,李唐江山眼看着就要乱起来,这等时候,皇位自然该由能者居之。

    李隆基捅出的篓子,藩镇割据带来的隐患,也需要有人去解决。

    “我心中倒是有一名合适的人选,只是,我不知她是否愿意担此重任。”李令月道。

    第112章 第 112 章

    当李豫、李倓与和政郡主被传唤至武皇跟前时,三人都心下惴惴。

    老祖宗才当着众人的面将他们的阿翁和阿耶狠狠斥骂了一番,指责他们的阿翁和阿耶祸国殃民,令李隆基和李亨声名扫地,威望全无。

    也不知,他们三人突然被武皇招来,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李豫在看到自家幼妹的时候,十分不解:“若日后上位的是阿耶,阿耶的继承人自然是在我们这些个兄弟里头选。便是有哪里做得不好,也是我们的事,与阿妹何干?”

    李倓听了这话,点头对兄长的话语表示赞同,他小声道:“也不知待会儿能不能与老祖宗说说,将阿妹先放回去。老祖宗要打要骂,只管冲着我们来就是。”

    此时,安史之乱的战火尚未蔓延到长安,和政郡主仍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与其余的贵女们没什么不同。

    唯有从她偶然间说出的话,做过的事中可以看出,她与寻常小娘子不同。

    在李亨诸多子女中,她向来是最有成算的一个。

    在谈论某些话题时,连李豫和李倓都觉得,自己不及她看得透彻。

    此时,面对兄长们的一片拳拳爱护之心,和政郡主道:“老祖宗们将我传召过来,必是未来之事与我也有关系。兄长们不必担忧,咱们先听听老祖宗说的是什么事吧。”

    “无论老祖宗是要斥责咱们也好,褒奖咱们也罢,终归会透露出许多有用的信息来。多一个人进去听着,也能多记些事儿下来。老祖宗们的一句提点,兴许就能让咱们少走许多弯路。”

    “阿妹此言有理。”李倓赧然道:“倒是我与阿兄思虑不周了。”

    有时候,李倓都会惋惜,自家妹妹为何偏就是女儿身,若她是个儿子,凭着她的机敏和才干,指不定她会成为阿耶中意的继任者。

    自打武皇和李令月来了此地,那象征至高皇权的宫殿行使权就归了武皇和李令月。

    至于此间的原主李隆基则被赶了出去,他丝毫没有反对的余地。

    原本还算得人心的李隆基,从武皇和李令月剧透之后,就陷入了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他仿佛被诸位大臣们有志一同地遗忘了。

    比起李隆基,大臣们对李亨的态度还要更为复杂一些。

    平心而论,李亨不算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但偏偏他未来的犯下的错,现在还一样也没来得及犯,这也导致大臣们不知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位太子。

    因为尚未发生的事而苛责李亨,这对李亨公平吗?大臣们不知道。

    但他们看向李亨的目光中,带上了审视之意。他们知道,他们再也无法用从前的态度来对待李亨了。

    也许,这个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

    大臣们如今之所以还没有任何异动,不过是想要观察一下武皇和李令月的态度罢了。若是武皇和李令月没有代表李唐的先祖们明确表态支持谁,他们可就要大显神通了。

    李亨在满朝文武心中的地位变了,李豫兄妹三人的地位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若李亨地位稳固,李豫兄妹三人身为太子的子女,自然备受瞩目。一旦李亨被废黜太子之位,他们瞬间就会沦落为寻常宗室。而李唐,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