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秦唐之好》 100-110(第14/16页)
仙芝和封常清以权谋私,有拥兵自重之嫌与不臣之心。
李隆基不问青红皂白地相信了监军的谗言,派人处死了高仙芝与封常清。
在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中,高仙芝与封常清战战兢兢,为了退敌绞尽脑汁。
当他们得知朝廷派来使者之时,本以为会得到来自朝廷的支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为之效忠的君王,竟然从背后重重给他们来了一刀……
当高仙芝与封常清当着众将士的面被斩首时,众将士均大喊冤枉。
李隆基派来的使者,却不为所动,毫不留情地斩下了他们的头颅。
啪——
一巴掌重重扇在了李隆基的脸上,他一个趔趄,直接栽倒在地。
此时,李令月仍然站在距离李隆基颇远的地方,也不知她是如何做到的,居然能够隔空扇李隆基巴掌。
众人看向李令月的目光中,不免多了些敬畏之情。
李令月对李隆基道:“这一巴掌,是替高将军与封将军扇的!他们身处军中,如果他们当真有不臣之心,你以为你的使者还能活着离开潼关吗?”
“忠心于你的人,不得善终,对你虚情假意的,却能得到你的重用。李隆基,你当真是瞎了眼!你这对眼睛若是用不上,干脆直接抠下来吧!”
紧接着,好几个巴掌又扇在了李隆基的脸上,李令月每扇李隆基一巴掌,就会报出一个县城的名字。显然,她的这些巴掌,是替那些沦陷的城池的百姓们扇的。
挨完这些巴掌之后,李隆基的脸高高肿起,看上去像个猪头。
这时,荧幕中的画面正在继续进行。
在杀死高仙芝与封常清后,李隆基立刻安排哥舒翰顶了上去。
哥舒翰是李隆基一手提拔上来的,又向来与安禄山不睦,用他来对付安禄山,李隆基很是放心。
哥舒翰原本正在养病,因为李隆基的一道命令,哥舒翰不得不带病出征。
他率军与安禄山大军相互对恃,静候着反击的最佳时机。安禄山大军远道而来,若是久攻潼关不下,必将粮草不济,军心不稳。
哥舒翰所率大军只要等待安禄山大军露出破绽,便可将他们一网打尽。
然而,哥舒翰有耐心,李隆基却没有。李隆基不在前线,对前线的状况并不那么了解,却总喜欢瞎指挥。
在杨国忠的谗言下,李隆基催促哥舒翰主动出击。最终,哥舒翰兵败被俘,潼关失守。
看到这里,在场的许多大臣们已经预料到了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
潼关作为易守难攻的险关,其地理位置何等重要!
失去了潼关作为屏障,关内之地便是一马平川,长安该如何抵挡来自叛军的侵袭?
果然,接下来,安禄山叛军便一路肆虐,闯进了长安城。
这时,因为不断犯蠢而导致如今这副局面的李隆基却带着杨贵妃等少数妃嫔和信臣仓皇出逃。
哪怕是沿途的老百姓竭力挽留,也未能让李隆基改变主意。
荧幕中,长安城的百姓们面上的表情是那样的绝望,他们被他们信赖的天子抛弃了啊!
天子在,镇守京师的军队便在,天子离开了,负责保护天子的军队也必定会离开,还有谁会保护他们?再也没有了!
当李隆基看到李令月不善地望过来的目光时,他便知道,自己八成又要倒霉。他挣扎着想要爬起来躲开李令月的巴掌,却被李令月再一次凌空抽翻在地。
“你也配逃?”
“害死了那么多百姓,冤杀了那么多的重臣,你居然还有脸逃吗?在安禄山叛军打到长安时,你合该顶在最前线,以死谢罪!”
“谁都有资格逃,就你最没资格逃!”
“阿翁那般铁骨铮铮,怎么竟有你这样一个没骨气的子孙!你还配做阿翁的曾孙,配做我大唐的皇帝吗?”
在场的诸位大臣们回想起当初的唐太宗如何威名赫赫,又想到画面中那惨烈的景象,目光不由变得有些黯然。
虽然这些事尚未发生,但看着现在几乎被酒色掏空了的李隆基,他们相信李隆基绝对做得出弃城而逃之事。
难怪李家先祖这般震怒,不惜让逝者显灵,就为了好生教训教训李隆基这个不肖子孙。
诸位大臣们不知李家先祖为何不直接现身,而是委派与李隆基有过节的武皇和太平公主来,但他们不打算掺和老李家的家务事。
在看到安史之乱造成的生灵涂炭之后,在看到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安史之乱中阵亡后,在看到他们的府邸被叛军大肆践踏之后,许多人恨不得李令月多扇李隆基几个耳巴子,他们根本不可能上前阻止。
“这一巴掌,是阿翁让我替他抽的!”
“这一巴掌,是阿耶让我替他抽的!”
“这一巴掌,是李显阿兄让我替他抽的!”
“这一巴掌,是李旦阿兄让我替他抽的!他让我转告你,若他早知道你是这样的,他绝不会传位给你!与其让大唐盛极而衰,他宁可让大唐平稳发展!”
“哦,对了,还有高祖也让我替他抽你一巴掌!”
虽然这皇帝之位李渊没坐几年,但这李唐江山,他也是出了些力的。
“你莫要忘了,你能开创所谓的盛世,是阿翁、阿耶、阿娘数代人努力的成果!你将江山糟蹋成这个样子,如何对得起他们?!”
“百姓们如此信赖你,简直将你视为一代圣君,你是如何回报他们的信任的?李隆基,你还是个人吗?”
李隆基被李令月扇得嗷嗷直叫,忍不住左躲右闪,以期躲开李令月的巴掌。
“现在这一切不是都还没发生吗?你为何要因为我不曾做过的事而惩罚我?这不公平!”
现在,他最多只是犯了个轻信安禄山的错误,只要他改过来不就好了?
荧幕中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他不会派使臣去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潼关不会失守,大唐江山不会支离破碎,他也不必被逼得仓皇出逃,所有人都会好好的!
“你与我讲公平,那些枉死之人,谁来给他们公平?”李令月道:“你莫要忘了,已经有许多百姓因为你的愚蠢,而惨死在叛军的铁蹄之下,你能让他们重新活过来吗?”
这时,荧幕中,李隆基的军队已经行至了马槐坡。将士们不肯再继续前行,他们扬言安史之乱,是杨国忠、杨贵妃引起的,他们绝不会拿自己的命去保护祸国殃民之人。
最终,李隆基顶不住压力,赐杨贵妃自尽。
杨贵妃看到这一幕,面色苍白地捂住了自己的嘴。
原来,被缢死在马槐坡,就是她的结局吗?
入宫本非她所愿,只是她难以违抗圣旨,不得不离开了原本的夫君寿王,去侍奉自己的公公。她本以为,好生顺着李隆基的心意,将日子过下去,也就罢了。
可杨玉环万万没有想到,有朝一日,随行的将士们竟会将安史之乱的根源归结于她。
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