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唐之好: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秦唐之好》 70-80(第9/15页)


    嬴政则呆在李令月的书房之中,眼中难得出现了几分茫然。

    摆放在书房中的随侯珠散发着莹润的光泽。

    嬴政看着那颗随侯珠,暗自琢磨着要不要寻一些别的宝物来,好让李令月尽快消气。

    ……

    渐渐步入盛夏时节,楚地的局势仍未明朗。

    不过,在楚王启和蔡泽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有兵卒从老氏族们手底下逃脱,投向楚王启。

    蔡泽最是擅长利用老氏族们的间隙来制造矛盾。

    譬如在对抗楚王启的军队之时,某些老氏族的军队损失惨重,而另一些老氏族的军队明明正面与楚王启的军队相遇,却被放过。这也让老氏族们怀疑,他们这种已经有人投向了楚王启。

    虽然屈家家主当众说,他们这些老氏族同气连枝,不该相互猜疑,否则恐怕会中了楚王启的奸计。

    可惜,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又岂是可以轻易解除的?

    老氏族们嘴上不说,实际上内部又分裂为几个派系。便连议事之时,他们也渐渐只叫与他们一个派系的人去参加了。

    见状,屈家家主叹了口气。尚未与楚王启进行正面对决,他们内部便又四分五裂。

    他有种预感,他们此次的联合,怕是又成功不了了。

    楚王启与秦王政不肯与他们进行正面对决,只拿钝刀子来割他们的肉,偏他们中有一部分人还一无所觉,这也让屈家家主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感。

    与此同时,萧何也结束了在治栗内史手底下的工作,准备去李斯手底下报道了。

    因他极为能干,工作效率很高,嬴政要将他调走的时候,治栗内史颇为不舍。

    他甚至来到嬴政的跟前,向嬴政陈述萧何对优化大秦财政系统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希望嬴政能够将萧何留在他手底下,日后好接他的班。

    然而,嬴政却摇了摇头:“萧卿有大才,只将他留在你们处,着实是屈才了。寡人打算让他在不同的职位上进行一番历练。待日后,寡人是要重要他的。”

    治栗内史闻言,这才失望地离去。

    与此同时,被嬴政肯定的萧何则颇为感动。

    他未曾料到,高高在上的秦王竟会这般看好他的才能。

    现在的秦王,在萧何心中无疑与他理想中的君主十分吻合。因此,他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最后一点芥蒂,准备好生辅佐秦王。

    同僚都这么卷了,刘季又怎么能闲着呢?

    一心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他,当即便向嬴政提出申请,要亲自带着手底下他招揽来的小团队,为秦王遍访六国,搜寻各类需要的人才。

    下属主动提出要出差,嬴政自然不会不同意。

    他甚至考虑着,等刘季从六国之地回来,便为他升职。

    想要让刘季这头驴儿卖力奔跑,就得在他跟前栓好胡萝卜。这一点,嬴政再清楚不过。

    正当秦国一片欣欣向荣之时,与秦国相邻的韩国、赵国与魏国日子却不那么好过。

    他们遭遇了可怕的蝗灾。

    第077章 第 77 章

    蝗灾多发于盛夏之际,且常与旱灾相伴。

    干旱少雨时节,湖泊河流水位降低,十分适合雌蝗产卵①。

    其实一切早有预兆,今年的夏季来得比往年早,各地的温度与去岁同时间段相比要高上不少,便连降雨量也少了许多。

    韩、赵、魏的君王只顾着抱怨酷暑难捱,却未曾考虑过这种温度对于农事会有什么影响。

    反正他们的粮仓中堆满了粮食,饿着谁,都不会饿着他们这些国君。底下的黔首死活与他们何干?便是不幸饿死了,也只能说是他们命不好。

    春日里,这三地的农人辛辛苦苦种下的秧苗,如今损失惨重。眼见着今年就要颗粒无收了,他们中不少人都跪坐在干裂的地面上,哭天抢地,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要如何熬下去。

    秦国在六国之地安排了不少细作,韩赵魏遭灾的第一时间,细作就将消息传回了秦国。

    对此,秦国君臣第一时间便引起了高度重视。

    韩赵魏既然遭了灾,秦国会不会也有同样的灾祸?

    便是秦地没有那许多蝗虫卵,他们也需谨防韩赵魏三国的蝗虫吃光了他们境内的庄稼,向着秦国而来。

    朝会上,坐在上首的秦王与王后,以及秦国臣子们面上的神色颇为沉重。

    司农出列道:“今岁雨水较之往年确有减少,但关中之地有郑国渠,关外之地亦修建了一些水利设施,可在旱涝之时进行一定的调节。我秦国境内虽有局部地区发现了少量蝗虫卵,但一切还在可控范围中。”

    “去岁冬季,左庶长在变法之时,特意派了人到各地教导农人如何才能进行高效的耕作,其中也包含了遇到各项灾害之时,该如何进行预防和处理。这些教导,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如今,不少农人都对左庶长与朝廷感恩戴德。”

    当朝廷派人去教导黔首们农事之事,黔首们自然是心存疑虑的。比起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总结出的大道理,他们显然更相信自己这么些年来在地里摸索出的经验。

    若不是他们不敢不遵循秦法,只怕他们根本就不会将李斯派人来教导他们的许多话放在心中。

    但事实证明了这些贵人们所说的话是对的。

    黔首们对朝廷的信任度无形中增加了许多。

    当他们在里长的带领下,将蝗虫卵一个个挑出来的时候,他们意识到,贵人们的教导,让他们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嬴政并不听这些虚话,他详细地向底下的农官们询问了各地的遭灾情况。

    待农官们一个个汇报得口干舌燥之际,嬴政面上的神色总算是舒缓了不少。

    “李斯做得不错,你们做得也不错。待此次灾难平安度过,寡人再论功行赏。”

    他的这番话,也让各地的农官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既然秦国境内的情况尚且在可控范围之中。我等需要忧虑的,便是韩赵魏之地的蝗虫是否会越过国境线,进入秦国。蝗虫来势汹汹,一旦它们大举入境,我们再做防范,只怕就晚了。”说到此处,王绾看向了李令月:“不知王后可有什么好方法?”

    能够站在这个朝堂上的官员,都知王后是后世之人。故而,许多时候,他们哪怕有了自己的方案,也喜欢听一听李令月的意见,看后世之人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处理这些事。

    位于官员队伍末端的萧何也抬眸望向了李令月。

    这些日子萧何虽跟在李斯身边,协助李斯拟定需要变更的律令,但因他与李斯所在之地恰好也是发现了蝗虫卵的地区之一,秦王派出的官员要召他回咸阳问话,他便也跟着秦王派出的使者回到了咸阳。

    无论如何,秦王肯关心底下农人的受灾情况,总是符合萧何心意的。

    在与秦王相处的过程中,萧何也发现,秦王并非生来就是个仁君,他如今所做的不少堪称仁君之举,都是受到了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