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香草门庭: 12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120-140(第4/32页)



    天知道他每天从那些佶屈聱牙的文段之中寻找真意,有多艰难。

    “如此,彧告退了。”荀彧微微颔首,起身离开。

    “兄长稍待,”荀柔站起来,在旁边书架上翻了翻,翻出一份纸张,纸上墨字端正,洋洋洒洒好大一篇。

    “我请蔡伯喈为太丘先生作了铭文,兄长回归颍川后,请待我篆刻立碑,立于太丘先生墓前。”

    何进哪时死,荀柔记不清,但总在今年内,刻碑立碑,两三个月是要的,到时候雒阳乱起来,他哥也不必回来了。

    荀彧深深望来一眼,“含光连此事也算定了?”

    “当然没有,”荀柔立即回答,他顿了一顿,心中明白堂兄之意,微微思索,抓住兄长的袖子,“阿兄随我来。”

    荀彧未动。

    “阿兄。”荀柔执着的又扯了扯袖子。

    荀彧这次被他带回案前。

    荀柔指着案上地图,“雒阳中的事,我无可奈何,但天下安稳,我总要尽力而为这是并州,南匈奴数年之前内乱,阿兄必然也心中清楚,如今丁建阳将并州精锐尽出,以使其州武备空虚,南匈奴各部作乱劫掠,民不聊生,前匈奴王羌渠之子於夫罗,欲向叛众复仇,恨之兵少,不敢北上,亦将成寇乱。

    “我原想借此之机,招於夫罗内附,借之平定并州,只是这出使之人,却难选择。

    “雒中名士固然才德者有之,但此地危险重重,贼寇数十,犬牙交错,非寻常之人所能为也。”他抬头看向荀彧,叹了口气,“我原想托付兄长。”

    “我请阿兄前往青州,以公达镇守冀州,幽州有公孙瓒暂时无碍,若能再定并州,北疆四州安定,以此数州骁勇,纵使雒阳一时之乱,北地兵至,自然瓦解,更有,并州临近凉州,两地均以骑兵著名,若平并州,或可以此为道路,西进凉州,则北方尽安矣。”

    荀彧垂头望着地图,许久,抬头,“好,三日之内,我离京之前,会给你一个适合出使并州的人选。”

    荀柔心惊胆战,不知堂兄是否相信了他这一番发言。

    这的确是他原本的计划,但不知道为何,此时说来,竟忍不住的心虚。

    三日后,望着递来的名字,他陷入更深的迷茫。

    那张谏书,写得分明是:

    荀谌。

    第123章 两场告别

    高冠革带,玄衣絇履,长剑在腰,骠马在侧。

    高阳里外,年轻的荀氏子弟们,躬身长揖,正拜别尊长,身旁伴着妻女。

    秋收后的原野上,长风浩荡,旌旗张扬,铁甲锐士列阵如山林。

    高阳里内外,同里邻居,闻讯而来的周边里闾百姓,赶来相送。

    “去吧。”身着儒服,须发斑白的荀爽,迎风而立,对年轻的族子们挥了挥手,玄色广袖在风中微扬。

    他身后,犹剩十余男女,多为年长或幼小,端正的回礼如仪。

    荀棐抿紧嘴,向父亲跪下去,叩首、再拜,起身后,分别与父亲身后的荀悦、荀衍对揖。

    “常青放心,”荀衍直起身,眉宇间一片坚毅。

    “拜托。”荀棐再揖。

    “吉时已至,启程吧。”荀爽神色端肃催促。

    “父亲。”荀欷飞快地将父亲的战马牵上前去。

    这次他与妹妹荀襄亦将随父上任。

    荀棐正想喊他沉稳些,一转念,想到要带他上战场,不能再学君子行步冉冉,又住了口,只严肃瞪他一眼,接过缰绳。

    “荀公、荀公荀公慢行”

    皂盖轺车疾驰而来,左侧朱幡被车速扬得飞起,幡下焦急的伸出一只手,袖子都急得褪到上臂,露出白胖胳膊在外使劲招摇。

    马车在高阳里前停下来。

    车还未停稳,就跳下一个满头大汗的中年胖子,正是在颍阴扎了根,数年不挪窝的唐县令。

    “荀公,听闻荀氏将举族迁居了?”唐县令一边从袖子里掏出巾帕擦汗,一边紧张问道。

    他个子不矮,却下意识弯腰欠身,整个人矮了荀爽一头。

    荀棐与荀衍几乎默契的按剑皱眉。

    “姻兄从何处听得谣言?”荀谌从他哥身后走出,将手搭在唐县令肩膀上,语气自然,“我荀氏自本朝以来,便居颍川,羁鸟尚念故地,我族岂能轻离家园。”

    “果……果然?我怎么、怎么听说……”唐县令将信将疑,吞吞吐吐。

    “既是谣言,岂能相信?”荀谌哥俩好的拍拍唐县令敦实后背,感觉自己好像在拍一块豚肉,“常青被为青州安乐太守,此地,唐兄亦知,已为黄巾所占,郡县官员多逃,只好多带本族子弟前去相助,岂非应该?”

    “啊、应该、应该……”唐县令被他拍得连连点头,又赶紧向荀棐行礼。

    “荀氏祭祀于此,世代族居,吾如今暂代族长之职,岂敢弃宗庙而去,”荀爽整袖行礼,“此乃无稽之谈,望君察之。”

    “……哦哦。”唐县令一脸恍然,回过神来不敢受礼,连忙拱手作揖还礼,“是在下不察,还望慈明公海涵。”

    “吉时将过,你带着人赶紧上路,勿耽误时辰。”荀爽眉目一挑,未继续与唐县令搭话,回身向长子催促。

    “是。”

    “勿忘国恩,勿堕家名。”荀爽郑重道。

    “……唯。”抬眸望了一眼父亲,荀棐再次深深弯腰一礼,回身踩蹬上马,拨马转向,振臂高呼,“出发”

    “是!”

    命令被传下去,角鼓声依次鸣响惊飞燕雀,旗帜举起,整肃的队伍缓缓启程,留下烟尘滚滚的背影。

    “壮哉!”唐县令大声赞叹,“君家子弟,能文能武,实乃国之干城!”

    “谬赞。”荀爽颔首,并不小心遥想当年。

    夸奖兄弟们时用不着如此,到了小辈,尤其是其中还包括自己长子,纵使是他,也不免虚伪起来。

    唐县令长长吐一口气,拍拍胸口,擦着头汗,张嘴滔滔,“君族为我一郡之首,陡闻荀氏迁移,一郡上下震动,不知何谓,太守震惊,垂询于我,我也不敢来问,这几天辗转不寐,食难下咽,革带两度移孔,以致家中妻妾俱担忧,咳”

    意识到自己说过头,唐县令对着满脸笑意的荀友若,战术性轻咳一声,“也不知何人,因何目的,传出此等流言动摇本郡民心,着实可恶!”

    诸荀相顾以目,都未答话。

    唐县令浑然不觉,一边将丝帕揣进怀里,一边仍然絮叨,“……今日可算能睡个好觉。”

    “既然如此,唐兄早归家休息,”荀谌手感甚好的又拍了他两下,“我就不留了。”

    “好,友若说得甚是,我等不必客气。”唐县令点头,一边后退,一边连连致意,“留步,留步。”

    荀谌从谏如流,当即止步,拱手与他完成道别仪式。

    轺车来去匆匆,带走一个县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