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三国]香草门庭》 24-40(第7/26页)
,想了想,作为长辈,还是要展现风度,于是对陈群小侄友好一笑,捧起柿子大啃一口,身体力行展现对陈家待客的赞许。
噫,表情难看得像便秘,这可是他自家的柿子啊。
大概是实在受不了,陈群皱紧眉头,伸出圆润短胖的手指,指了指衣襟。
荀柔低头,右衽,没裹错边,腰带、衣带都栓得好好的呀?
对面脸皱得跟小老头似的小朋友,再次、狠狠的点了点自己衣襟的系绳。
荀柔努力带入第三视角,就……难道是蝴蝶结两边系得不对称?
他低头重新鼓捣一遍,再抬头看对面,小朋友傲娇的瞟了他一眼,恭谨上前给长辈添水,并理所当然得到一顿赞赏。
何颙更直接夸赞:“君家兴盛正在此子。”
“有事弟子服其劳,这都是群该做的。”陈群小朋友一本正经、目不斜视的低头谦虚,就不再给荀柔一个眼神。
好的,看来是猜对了。
这天的晚饭,让荀柔许久以后还记忆犹新。
虽然陈老伯很和蔼,陈纪、陈谌两位老哥很文雅,伯母和嫂嫂们都很亲切,但他每一次举著,每一次端碗,都感到旁边,宛如游标卡尺一样目光扫过来,卡他动作有没有标准到位。
恍然间,荀柔觉得自己是个工厂成型铸件,被人翻过去覆过来的检查,到底是否能合格出厂。
幸好在家时,他被荀彧小哥认认真真、手把手教导过,居然没给找到一点漏洞。
于是饭后,荀柔接收到隔壁投来的满意目光,终于绿灯验证通过。
在大人们闲聊之际,陈群终于改变先前屏蔽状态,煞有介事地同他寒暄,严肃问候家中亲友,并问及念书的进度。发现荀柔念书进度,居然快过他后,小朋友的态度,又柔和了一点,把自己读书时的困惑处,拿出来讨论。
荀柔一路从无语、到紧张、到无奈、再到忍笑,实在没想到未来三朝大佬,小时候居然是这样的画风。
就……像干大事的人呢。
哈哈哈!
离开陈家,他们前往长社钟家,钟家是二伯母的娘家,自然也和他家十分亲近。
有“楷书鼻祖”之称的钟繇钟元常如今还是个文艺青年,和他大侄子荀攸关系好,所以知道他这很正常。
但,居然还知道他小名叫阿善,这就不正常了。
大侄子怎么跟人聊他的?
不是当面都叫小叔父的吗?
荀柔抬头看看年纪老大,已经成年,友好递糕给他的钟繇,犹豫着要不要跳起来踢他膝盖。
在很早以前,他曾经有个愿望,有朝一日见到钟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他一顿再说。
历史记载,钟繇是大侄子一辈子最好的朋友,身家相托的那种,结果说好要记述荀公达画策十二呢?
十六年呐,整整十六年,他都有功夫生出个钟会来,却没时间写文章,让他大侄子荀攸的奇谋画策就此失传。
当时他就决定,这种鸽子,该炖来吃掉!
但他实在错估了形势,荀攸比他大十二岁,钟繇比荀攸还大六岁,他还是小朋友,钟繇居然已经那么大只了……
和陈家一样,钟家也拒绝投入袁家阵营,钟繇的叔父钟瑜,甚至委婉表示,何伯求先生天下名士,何必屈身袁氏之下,失足权门,不免可惜。
带着何伯求先生两战两败,亲爹大概也觉得不好意思,拿出了杀手锏,不是,是选择了下一个,绝对不会坑的目的地阳翟。
阳翟,是东汉颍川治所,相当于如今省会,是颍川著姓聚居之地。有颍川郭氏、杜氏,胡氏、辛氏、赵氏……。
颍川郭氏和杜氏,都开有名声在外的私学,广收门徒,学生多时,甚至达到几千人。
可以说,在阳翟天上随便掉下一个砖头,砸到的十有八九不是名门,就是名门的学生
尤其是在洛阳太学日益没落的如今,颍川名士群聚,私学林立,不止教授经义,也教授律令等经世致用的学问,更使人趋之若鹜。
这些学生不止有颍川本地人,还有自豫州其他郡、荆州、司隶三辅、青州、冀州等地慕名远来,多也是名门子弟,姓氏响当当。
总之,相信到了阳翟,何伯求先生怎么都不会无功而返。
第28章 颍川赵氏
荀柔去过颍阴县城,见过砖石垒砌的坚实城墙,如棋盘方正笔直的街道,以及每逢赶集之日热闹的市坊。这几日,又经过了人口繁盛的许县,以及城池坚固的长社,但这些,都无法同阳翟相比。
还未见到阳翟城墙,已经先感到阳翟的人气。
驰道上行驶的轺车和辎车渐渐多起来,胡服的游侠儿骑马飞驰、相互追逐,褒衣博带的儒生配着长剑、衣着锦绣的商人驱赶车马、短褐草鞋的黔首负着柴火……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待走近,高大雄伟的城墙外,宽阔沟深的护城河环绕,城门之上崇楼高耸,城门两侧双阙对峙,一队披甲执锐的门卒分列城门两边,对进出的行人车辆一一验看。
虽然就结果来说,他爹和何颙两个通缉“犯”随便编了假名,就光明正大进城,但至少乌黑的盔甲和闪着银光的长矛尖,看上去还是能唬人。
进了阳翟城,行人更加密集,街道繁华热闹,大道上并非市坊,两边沿街竟开了食肆和酒楼,旗帜招展下有胡姬当垆,荀柔探出身去看,差点被糊一脸。
“小郎君当心。”典韦伸手,一把将探出车门的荀柔拎起来,直接一甩抗在肩上,哈哈一笑,“这般看得更清楚些。”
“哇”荀柔连忙抱住他的头。
典韦肩膀宽厚,又身材高大,坐在他肩上,荀柔甚至比辎车的棚顶都高,来往人群尽在眼底,居高临下俯视众生,享受到久违的高处清新空气“多谢典叔。”
看三国演义的时候,他对典韦的印象停留在曹操“古之恶来”的评价上。
不过几日相处,这位比他大十五岁的健壮青年,虽然外表凶了点,长得着急了点,其实豪爽、直率,脾气不坏,很好相处。
据他自己说,之所以干帮人寻仇、做保镖这些活,主要也是不得已“俺生来饭量就大,越是年长越是能吃,家里那点地,实在不够养活,幸好还有些力气,出来寻些活计干。”
荀柔表示理解。
毕竟,他也是第一次见到,吃饭用桶的人。
“不用客气。”典韦爽快笑道,将荀柔往里推了推,“俺在家也常这样带小弟,只是小弟没有小郎君乖巧,老是扭来动去,有回在路上,闹得俺实在心烦了,把他扒下来打屁股。”
……后臀尖凉飕飕的呢。
虽然明知典韦不是那个意思,荀柔还是觉得到威胁。
毕竟这体型差距,就有那么大。
“不过小郎君这般,干干净净、香香软软,便是驮上一天,倒也不累。”
就……“谢谢夸奖?”
“俺不是夸奖,俺说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