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冒牌县令,被迫登基》 30-40(第9/41页)

因为坑坑洼洼太多,泥土松软湿滑,每天也只能修几百米。

    而且因为娄发祥要经常运送石头,路必须够结实才行,所以要反复碾压地面,直到几千斤的马车走过路面都不会陷下去为止。

    照这进展,想要修完二十多里也得一两个月,每天几十贯钱的花销,算下来应该要花好几千贯。

    两家平摊,虽然一家也要两三千贯钱,可也在接受范围之内。

    但哪晓得才修了半个月,十来里路的时候,向伦突然撂挑子不干了,因为他家的买卖出了问题,现在实在是掏不出钱来了。

    娄发祥怎么肯答应。

    他修路可不是为了做善事,而是为了以后方便运输石英石,现在修到一半,投入了那么多钱,向伦突然说不修了,让他怎么办?

    向伦歉疚地说:“娄兄,我家这情况你也知道。这样,咱们先停工吧,等我手里宽裕了,我再组织人手修后面的路。后面这段全部由我负责,这样总行了吧?反正这路早点修,晚点修也无妨。”

    “咱们是做善事,遇到困难暂时停下来,那些村民也不会怪我们的。”

    对向伦来说早点修晚点修都一个样,可对娄发祥来说不是这样的啊。

    他还想早点修好路,多运点石英石,提炼出来早点制造出透明的镜子,大发一笔呢。

    这要是耽搁一两年,望都峰的石英石都被陈云州给挖走了怎么办?

    而且他已经修了十里路,投入了巨大的成本,这时候放弃那就全赔进去了。

    于是跟向伦吵了一架之后,娄发祥自己掏钱,继续修路。

    而且为了能尽快完工,抢在陈云州的前面将石英石都挖走,他还特意提高了工钱,让村民们加班加点,务必在六月初将路修好。

    夏喜民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刚好收到陈云州送来的一千面小镜子,还有一百面形状各异的大镜子,十面望远镜。

    他翻看着这批货物,心情大好,笑眯眯地招来管家:“派人将这箱小镜子给向伦送去。”

    正在呼哧呼哧修路等着发大财的娄发祥完全不知道,他的朋友向伦早就弯道超车,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玻璃镜子。

    作者有话要说

    33. 033   送上门

    陈云州接到夏喜民的信时,他们刚修好从县城到百草坡的路。

    通往庆川的那段才刚刚动工,按照这进度,上半年肯定修不完,必定会落后娄发祥。

    不过这次陈云州一点都没被人比下去的沮丧。

    修路这事费钱就算了,还费力气,杂事琐事很多,如今有人代劳三分之一的工程,他由衷地感谢:“冉奎表兄弟不错啊,能处。下次这娄发祥要是来了庐阳,我一定要在百花酿设宴好好款待他,以表谢意。”

    郑深噗嗤笑了出来:“娄发祥哪吃得下这顿饭啊。”

    陈大人真是坏透了,占了便宜还要涮人一顿。

    不过这事也怨不得他们,谁让娄发祥跟着冉奎不干人事,想要窃取人家的方子呢。

    这就是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

    陈云州开玩笑地说:“不吃,我那省下一顿饭钱了。”

    “陈大人如今都万贯家财了,还如此节俭,实令下官佩服啊。”郑深也开了个玩笑。

    他说的万贯家财是夏喜民让人送来的两万两白银。

    单是这些银子就装了两车,说是万贯家财也一点都不为过,估计现在全庐阳县都没几个人有陈云州富裕。

    陈云州也想到这些银子。

    银子这玩意儿,谁不爱呢?陈云州也喜欢,可他只有一个人,一天也只能吃三顿饭,穿一套衣服,根本用不完,反倒因此欠下个天大的人情。

    “哎,这个夏喜民有时候也太大方了。”

    郑深看出陈云州有些发愁这笔银子,笑道:“大人何必放在心上。夏喜民既能成为庆川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商贾,即便偶尔会做善事,但也绝不会是个散财童子,他送这么多银子给大人必然有他的用意,大人收着,记在心上将来能还就还,不能那也没法子。”

    陈云州被逗笑了:“我竟没看出郑大人是如此光棍有趣之人!”

    郑深哈哈哈大笑:“不然呢?他自己送上门的,咱们不要白不要,难道还要送回去吗?”

    “是这个道理,还是郑大人豁达,我得向你多学习。”陈云州也想开了,夏喜民自个儿给的,以后自己有机会在不违背做人原则的情况下,回报他一二就是,实在回报不了,那就当夏喜民投资失败吧。

    投资有风险,想必夏喜民这个商人比他更懂这个道理。

    想开之后,陈云州琢磨这笔钱的用处,他征询郑深的意见。

    郑深思忖片刻认真说:“这笔银子,是玻璃镜子跟夏喜民的交易,严格算起来是大人的私产,大人可自己处置,买房置地或是其他都可,当然也可攒着。”

    “大人到庐阳不过是龙困浅滩,依大人的才干,迟早回京城的。京城大,不易居,手头有些钱也方便。”

    两万两银子在南方小县是笔巨款,可放到权贵云集的京城,那就算不得什么了,买一所大宅院估计也就所剩无几了,更别提京中还有各种应酬活动,人情世故往来,哪个不要钱。

    京城的米价都要比很多地方贵一些。

    陈云州觉得郑深想的真是远。

    比他这个当事人都想得远。

    他都没想过回京城的事呢,郑深就帮他谋划买房子,置办产业了。

    陈云州觉得自己很幸运,上辈子有老爷子替他操心,这辈子又遇到个郑深,他就没为房子没为钱发过愁,除了刚到庐阳那几天。

    陈云州摇头说:“郑大人多虑了,那是很远的事,百草坡那还能继续赚钱呢。这笔银子既是取之于庆川,便用之于庆川吧,等修完了路,我准备建砖窑、瓦窑,改善大家的居住条件,先从县城开始,再惠及乡下的百姓,有钱的出钱买砖买瓦,没钱的可以用劳力抵。”

    当然,官府会补贴一部分钱。

    但也不会大包大揽,以免养了懒汉,让有些人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

    郑深很意外,这可是两万两银子啊。

    他感觉他都跟不上现在的年轻人了,夏喜民说送就送,陈大人也是大手一挥就全撒出去了。

    不过能遇到陈大人,真是他们庐阳之福。

    庐阳县的百姓太苦了,如今也算是苦尽甘来,以后定然有更好的日子。

    “大人高义,是下官狭隘了。”郑深拱手,由衷地说。

    陈云州摆手:“郑大人,你别这么说。我就是钱多的没地方花,与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郑深失笑,若是让冉奎他们这些人听到这话,只怕要气得吐血。

    建设砖窑、瓦窑那是以后的事,当务之急还是继续修路。

    为了提高效率,加快修路的进展,也因为现在手里有钱阔绰了,陈云州额外给大家发了高温补贴。百草坡那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