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七零之从高考开始》 40-50(第9/17页)

友们都知道,林叙他爸和后?妈都不太正常,把林叙往死里?坑,这?会儿听林叙说起这?个?,华洋皱起眉:“他考几年了?”

    华洋记得,去年这?人就没考上。

    “考两年了。”

    “今年题目不算简单,后?面再考就更不容易了。”

    “宁安车辆厂不是挺好的厂子吗?”

    对顾征考不上这?事,华洋卫强这?几个?和林叙关系不错的都在心里?暗骂着活该。

    林叙没表露出委屈的情绪,他们这?些外人都替林叙觉得委屈!

    “别管他们了。”卫强道,“咱们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比什么都强。”

    “就是,咱们站出来是堂堂正正的,靠自己?。”

    林叙笑道:“他怎么样和我没关系。”

    对他忙碌的学习生活而言,顾征的消息算是一种调剂。

    他曾经恨过顾征,恨他占了他的工作,恨他城里?人的身份,上辈子外公外婆接连去世之后?,林叙已经意识到了,对顾征的恨,对王书梅的恨,都不应该成为他生活的动力。

    现?在就更不是了。

    外公外婆还在,不管他什么时候回家,家里?人都会高高兴兴地迎接他。

    他的人生已经大步向前,有更多的领域等着他去探索,有更光辉灿烂的未来在等待着他,他又何必沉湎于过去?

    第46章

    论文

    林叙回了一封信给汪爱民, 信上写了自己近段时间在学业上的表现,顾征如何林叙并没有?多?做评价, 从某种程度上说,顾征只是一个他认识的人而已,他俩甚至连朋友都算不上。

    对方继续参加高考也好,不参加也罢,都和他没有?太多?关联。

    至于要不要嘲笑顾征这事——从上辈子开始,林叙就一再提醒自己?,不要成为和顾国前、王书梅一样的?人。

    王书梅会做的事,他不会做,也没必要做。

    ……

    这学?期, 林叙的?课业更加繁忙,就课程设置来说,他们学?的?内容其实比之前要少?, 不过难度进一步加深了, 所以林叙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的?时间也更多?了。

    他眼下正在写一篇关于焊接的?论?文。

    10月国庆节过后, 系里给他们这届本科生配备了指导老师,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一方面,因为他们77届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他们这届毕业后是要接受社会检验的?, 高校自身实力如何,从他们这批毕业生的?质量就能看出来。

    而另一方面,在这个年代,老师们愿意?在学?生身上花时间, 彼此的?距离没那么远。

    林叙有?在南江厂实习的?经历, 他的?焊接实力是得到工厂认可的?,所以他的?指导老师温昉建议他写一篇焊接相关的?论?文:“可以从你自身的?经验出发, 也可以参考目前国外的?先进技术。”

    林叙之所以能在南江厂引起关注,本质上还是他掌握了焊接的?新方式。

    技术之所以被冠以先进之名,则根本上是因为它能被转化为成果。

    见林叙面露难色,温昉暗示他:“不知道怎么写的?话,你甚至可以写一写目前焊接技术的?发展,我举个例子说,南江和大?连两家船厂都邀请了日子国的?技师来指导,但其他船厂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南江厂和大?连厂之间一直有?竞争关系,大?连厂的?“和平廿五”号和南江厂的?“和平廿八”号当初几乎是同时投入建造的?,两家工厂约定,谁造出来,就把船开到对?方所在的?港口。

    后来是大?连厂速度更胜一筹,把“和平廿五”号开到了外滩。

    然而,两家船厂代表了当下国内造船的?顶尖水平,大?连厂和南江厂有?条件邀请国外船厂专门指导,不代表其他工厂有?条件。

    “老师,我只是个普通学?生。”林叙无奈道。

    他不是不肯写这篇论?文,实际上,林叙平时除了听课之外,做的?最?多?的?就是查阅国内外论?文资料,从某种程度上说,他的?课业进步迅速,也有?赖于这些资料的?帮助。

    林叙担心的?是,就算他写了一篇论?文出来,他本人也只是海城交大?船舶系一个学?生而已,他写出的?东西能被认可吗?

    能对?船厂产生什么帮助吗?

    温昉比林叙要大?上不少?,今年也有?40多?岁了,在交大?船舶系的?老师里,他属于相对?年轻的?一位。

    高考停了十年,交大?也有?十年没有?招老师,他们77届的?学?生相比后世的?高考生们要成熟许多?,老师们也是如此。

    “这有?什么好?害怕的??”温昉道,“哪怕到了现在,很多?技术都是在工人们的?造船实践中一点点累积出来的?。”

    建国以前,不管是南江厂还是大?连厂,工人们都是按日子国侵略者的?要求替侵略者造船,日子国是决计不可能让华国人看到全部图纸的?。

    建国之后一穷二白,没有?图纸t?没有?设备,一艘艘船的?建造经验都是造船工人们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慢慢才变得系统化、正规化。

    林叙担忧自己?水平不够,怕自己?写的?论?文误人子弟,但温昉觉得,有?这种担忧的?学?生,是绝对?不会写出一篇糟糕的?论?文来的?。

    “你慢慢写,不用急,我回头再替你找找资料。”温昉道,“图书馆里不够用的?话,我去708所给你借。”

    林叙:“……倒也不用。”

    708所是他们船舶系统的?骨干研究所,和交大?关联也算紧密,不过林叙觉得,就为了一个本科生的?论?文特意?去708所,温老师对?他也太过厚爱了。

    林叙这么感慨的?时候,华洋和王宁琦同时斜眼看他:“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他俩分?到的?都是系里治学?特别严谨的?老教授,对?学?生尤其严格的?那种,华洋每天都会接一大?堆任务回来,一部分?是教授给他安排的?资料清单,另一部分?是对?他学?业不足之处的?纠正。

    “不好?好?干的?话,他会跑到我家告状的?,和我奶奶唠一个下午,我奶奶要是生气了,路过的?狗都要遭殃。”

    林叙:“……”

    忽然觉得,温老师真是个大?好?人。

    ……

    林叙开始找焊接的?资料了。

    他上学?期已经找过不少?资料,对?图书馆的?馆藏可谓烂熟于心,不过那时候林叙更关注国外技术的?革新,在听了温昉的?提议之后,他需要查更多?关于焊接技术从无到有?的?资料。

    换而言之,他要写一篇大?论?文。

    上辈子林叙一直在关注船舶行业,可以说,国内新造了什么船,有?什么技术突破,他多?少?都有?了解,只是那时候他没有?学?习专业的?造船知识,就算看到了新闻,他也只是懵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