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周]问鼎: 300-3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武周]问鼎》 300-310(第9/17页)

财政负累。现在,倒不如给他们找个好去处。”

    “这些通过科举的官员,或者是以诸多途经成为流外官的官员,其实并不全然适配于三省六部和地方岗位。有些人会写会说,但并不一定会做……”

    将政令落到实处,是需要与人打交道,与舆情打交道的。但很可惜,并不是人人都有这样的本事。

    太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她虽不全然明白阿姊所说的不适配,但在前朝那几位太子身上,从某种意义上也能套用一下的。

    武长仪自觉自己在举例子上很有本事,当即顺着阿姊的话点了点头,又问:“然后呢?”

    “然后啊……”武清月答道,“然后要给这些人找个好去处。”

    武周势必要跟前朝做出区分。

    前朝出于种种原因,这个官员精简的工作动辄遭到阻力,但在改朝换代一年有余后,武周却能做这件事。

    当然了,先一步被清理出去的,必须是那些在当地户籍登记上犯了大错,或者是尸位素餐之人。

    而后,便是一部分人的转岗了。

    “阿姊的意思是,让他们去地方官学任教?”太平奇道,“可他们会愿意吗?”

    就算是流外官的“杂色”,那也有实打实的权柄掌握在手中。不像是地方官学,升迁的路子一看就已经到头了。

    但她这个问题刚刚问出,就已听到了武清月毫不犹豫的答案:“他们为何不愿意呢?”

    “一来,朝廷并未将他们直接辞官不用,而是依然给出相应的俸禄,只是需要他们换一个地方任职罢了。”

    生计上,起码是能继续维持下去的。

    “二来,制举并不限制地方官学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考核,也就意味着他们还有机会离开这个岗位。”

    当流外官不是长久之计,需要投身铨选,寻求成为正式官员的门路。做官学的老师也能有这个跳出去的法子。

    这么一看,去官学办事也不算苛待于他们。

    而在官学之中,他们需要考虑的只是将自己的学识教授给学生而已,不像是在胥吏的位置上,还需要考虑更多麻烦的东西,反而是前者更有优势了。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武清月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道,“地方官学在往后不由春官总管,而是交给天官。”

    天官吏部!

    “武周的政令辨析,时势要务,都需要让官学之中的学子及时掌握,这样一来,到了她们学成之时,才能真正成为我大周的栋梁之才。而天官所出的文书,会先交给在官学任职授课的老师。”

    “太平,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武长仪愣住了片刻,又忽然目光一亮,应道:“我知道了!官学的老师既是在教学生,又是在换一种方式进学备考。倘若他们想要参与考核,会比之前在胥吏的位置上更有优势。”

    这些时政消息潜移默化的灌输,大约让他们跳出先前的位置,去更为清晰地看到武周官员的变革迹象,让他们看到自己先前办事的不力之处,还能……

    让他们将官学办得更为昌盛。

    官学招募老师的俸禄没有额外支出,但一夜之间,天南海北的官学都要多出不少可用的老师了。

    这其中有多少大儒名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先让更多的人走进学堂。

    走进学堂,就有无限的机会了。

    太平心中热血沸腾。

    她已知道,阿姊需要她在月报上写些什么了!

    从胥吏到官学讲师,还需要有更多的舆论再推动一步!

    第306章

    “不合格的官员, 却有可能是合格的老师……”

    太平攥着笔杆,看着面前的稿纸发呆。

    直到有好一会儿,在旁的婉儿和江央才看到她眼中闪过了一抹亮色, 而后埋头奋笔疾书了起来。

    也不知道太子殿下是和太平公主怎么说的,才刚过完了元月初一,就连朝中官员都还在休假之中, 太平倒是已忙不迭地开工了。

    更准确的说,不仅仅是她自己, 还有她的伴读以及助手。

    “来!你们来看看这个。”

    太平满是摩拳擦掌的干劲,很快便将手边早前就整理好的文书, 以及方才刚刚写完的稿纸, 一并放到了两人的面前。

    在那上头,她先是将昨日阿姊告知于她的消息都做出了整合,将朝廷意欲精简流外官, 将其安排到官学学馆岗位上的计划,大略做出了个说明。

    而后, 便是她已想出的宣传之法。

    她要做的事情说难也不难,但要说简单, 可能也没那么简单。

    流外官员这个群体的人员冗余,已不是一日两日,这其中得过且过的人不知凡几,不是说告诉他们去做老师有利无害,就能让他们主动投身于这个行当的。

    恐怕在他们看来, 朝廷大开官学, 招揽天下寒士入朝, 作为对抗世家的又一出手段,到底能否推行落实下去, 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要让人心无芥蒂地走上这条看似平顺的新路,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况,在阿姊随后告知于她的话中,还有另外的几件事。

    按照她们的想法,流外官员中能力不足以匹配岗位的,或者是以权谋私的,势必要在户籍统查之后被清退一部分。

    那么官学的老师,也自然不是一个可以让人混吃等死的岗位。

    若是这些人既不适合于当胥吏,又不适合于投身教育行当之中,那还不如趁早回家种田经商去!

    此外,官学老师的教书育人状况需要定期由地方官员监督,以防出现偷奸耍滑的情况。

    还有另外一条正在商讨之中的事情,那便是——

    如果这位任职于官学的老师,以极其出色的成绩通过了铨选或者制举考核,他教出来的学生里却没有一个成才的,到底要不要因此对其弃之不用呢?

    总之,还该当对于这个师生的平衡有明文条例的限制。

    这些也都会影响到太平接下来的办事方略。

    上官婉儿将目光挪到了那张墨迹未干的纸上,就见太平在上头写道:

    为了满足阿姊提出的宣传目标,她打算按照三个步骤来走。

    反正对于这些官员的清退不急于一时,教育变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她大可以分在三份,甚至是四份月报中,达成这个劝进的结果。

    “第一步,我打算将太学博士行将以考核取优的消息刊载在月报上宣传出去。”

    女官入朝,影响的并不仅仅是朝堂上的局面,还有太学。

    前朝皇帝在位之时,太学生既是天子脚下最为特殊的一批读书人,也是最有机会与东宫往来的一批人。

    但现在,这些人已非前朝太子的臂膀助力,还多了不少身份特殊的同堂学子。

    光是有圣神皇帝为了太平的就学环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