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1979: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她的1979》 30-40(第4/14页)

,她是嫁到南边的一个小渔村去了。”

    陈兰君挑了挑眉:“什么小渔村?”

    “好像是在一个叫……叫,”阿晶想了想,说,“叫葆安的县,听说比我们县还要穷呢。”

    第33章

    这个地名, 可谓是如雷贯耳。

    十多年之后,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将会火遍大江南北。“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这个圈,就是葆安。

    虽然在阿晶的印象里这地方还是县, 但人家现在已经光荣升级,成为“市”了, 鹏程市。此后的年份, 这座城就真如大鹏展翅一般扶摇直上。

    陈兰君伸出双手,将阿晶的手握住,诚恳万分地说:“去,一定要去。”

    最好是能把户口之类的也落过去!弄块地, 十多年后, 就能荣升为包租婆包租公,腰间挂着一大串听令哐当的钥匙, 穿着夹板鞋,一身T恤,穿梭在城中村里去吃烧鸭饭。

    这样热切的态度, 令阿晶一愣, “啊?”

    “听我的,”陈兰君说,“你别看那地方现在不起眼, 但是人家位置好,隔壁就是香江!区域位置好, 但凡你费心, 一定能很快挣到钱,足够你奶奶养老, 你自己之后再继续学业。”

    夏天刚重生之时,她是想过要不要去鹏程市赚一波外快的。转念一想,她在那里人生地不熟,也没有可靠的亲戚朋友,光是适应就要费去好长的时间,风险大,于是便暂时推迟了去那里的计划。

    “我原本是打算高考完后,去那里看一看,能不能抓到什么机会。如果你先去,就最好了,到时候我也不至于两眼一黑的抓瞎。”

    “咦,是这样吗?”

    阿晶若有所思,于她而言,陈兰君是有恩的,倘若自己能为陈兰君做些事,那就再好不过。另外……她轻轻扫了眼自己手上的手套,因为陈兰君的提点,这不起眼的编织才为她赚来了奶奶的药费。对于陈兰君的眼光,她是相信的。

    迟疑几秒后,阿晶痛快地点了点头:“我相信兰姐的建议肯定没错,那我就回信给我姑姑,告诉她等天气暖和了,我就带奶奶去投奔她。”

    “一定没错的。”

    见阿晶下定决定,陈兰君索性扯来一张白纸,写写画画,替她作计划。

    虽然阿晶姑姑在信里说她会负担阿晶和奶奶的开销,但几个月或许可以,长期下来,阿晶姑姑肯定是会有压力的。因此阿晶到那里之后,应该尽快开始赚钱。

    “养鸡或者种植蔬菜都是不错的选择,”陈兰君分析说,“一来,现在那里在开展建设,去的人多,要吃肉、吃青菜,二来以后产量高了,可以卖给香江人。这边卖两毛,跨过河,就能卖两块。”

    “缺点嘛……你在那里是没有地的,不太好大规模种菜,要么还是养鸡?这个对土地没有要求,你奶奶倘若身体精神不错,也能帮帮忙。就是前期苦点累点。”

    阿晶连连点头。

    陈兰君分析完利弊,问:“你自己呢?倾向于哪一种?”

    “其实,”阿晶鼓起勇气,“我想问一问,如果你是我,你会选择哪一条路?”

    陈兰君将笔放下,凝神想一想,说:“我的话,可能会走一条风险和收益并存的路。”

    “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也行。”

    陈兰君笑起来:“我大概,会想方设法开一家服装厂。”

    虽然一分钱没有,但她也想试一试化缘化出一座服装厂。

    设身处地想了想,倘若她是阿晶,安顿好奶奶之后,就会天天往关口火车站跑,接触过路的香江商人,看有无愿意投资在当地开工厂的。

    “可是香江那么繁华,他来我们这开工厂干什么?”阿晶很疑惑。

    “我们在人工、工厂租金方面有绝对优势。”

    陈兰君说:“打个比方,我给你二十块一个月,让你进厂当工人,你干不干?”

    “是我肯定干。”

    陈兰君轻轻一笑:“可是在香江,没有两千块,别想请到一个工人。我问你,倘若你是香江老板,你愿不愿意到内地办厂?”

    阿晶点点头,恍然大悟:“差别竟然这么大么?”

    “目前差距是客观存在的。”

    正因为如此,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三来一补”企业会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进来的是原材料,出去的成品。双方采取的合作形式,通常是内地出厂房、人力,香江出机器和原料。

    “这事虽然不容易做成,但做成了会有一个好处。”陈兰君说,“一旦你能帮着你姑姑家所在的村落弄来一座工厂,让他们成为工人,有稳定的高收入,之后,你就可以在这个村横着走。”

    香江那边的平均人工以千为单位计算,内地这边以十为单位计算,通常而言,这种“三来一补”企业给工人的工资会非常可观,上百元一个月的工资随便开。这可比郑梅的队社企业效益好多了,毕竟人家是销往发达地区。

    陈兰君看一看阿晶,见她一副严肃思考的神情,怕她被自己蛊惑得头脑一冲动就去实行,连忙泼点冷水。

    “我嘴皮子上下一翻,说起来容易,但真要做起来,是件很难的事。如何取得香江商人的信任,如何取得村里的同意,如何解决运输问题,都是件难事。但凡有一个环节没做到位,这件事就做不成。”

    阿晶点点头,忽然起身,朝陈兰君鞠了一躬。

    “欸,你这是干什么?”

    “不管怎样,谢谢兰姐教我。”抬起头,她的眼眶微有些湿润,“你对我的好,我都记着,虽然现在只能嘴上说‘谢谢’,但以后我一定会用实际行动表示的!”

    “你……”陈兰君微笑着给了她一个拥抱,“好呀,我期待着,但你先好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然后再说。”

    七天寒假一晃而过,返校那一日,大家就迎来了许多新变化。

    第一件事,晚自习时间调整为十二点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了激动的心情,是高兴的激动。终于不用再被窝里打手电筒看书了!

    第二件事,学校给每个毕业班都订阅了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期刊。据说是因为得了捐款,因此特意慷慨地定了这些杂志。“你们有空就多看看,”秦老师苦口婆心地说,“里面有不少素材对于写作文很有帮助。”

    元宵节那日是星期五,由于学习紧张,又才刚从家里来,陈兰君便没打算回去。

    因是元宵夜,晚自习不强制要求参加,方便县城的同学回家吃汤圆。

    下午下课,刘黎的指节在陈兰君的桌子上敲了敲。

    “喂,晚上有空没,去我家吃汤圆?”

    “可以啊。”陈兰君欣然答应。

    “那个什么……”刘黎摸摸鼻子,说,“要么你问问曹红药?她要不要去?”

    陈兰君就笑起来。

    “笑什么,再笑你也别去!”

    伴着晚霞,陈兰君与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