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 220-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 220-230(第16/19页)

沐铄最为出众,但他们去到淮郡投军后,在军中几乎埋得不怎么显眼了,因为战功不够,清郡迁民之功分到他们头上的也不够封爵,因此开国时封爵也没有他们的份。

    沐瑾看他们为人做事都还不错,且无论是迁族,还是为淮郡安稳和建设,他们都出了不少力气,如今有机会,就给安排上呗。

    沐省在军中只是不起眼的千总,有什么事情,那都是从都尉,到营将,再到他,这样层层传达,陛下召见他一个千总,这让沐省满头雾水。

    他心头忐忑,跑去找营将打听。

    营将哪知道,说:“既然陛下召见,赶紧去就是,想是不会是什么坏事。”有坏事,那就该是军中的督察找过来,或者是先找他。

    沐省赶紧跑去沐瑾的帐中,得到通传后,进帐,抱拳行礼:“沐省拜见陛下。”

    虽说,名义上来讲,陛下是家主,但他只在老家主跟前熟,在陛下这里,顶多就是拜见老家主时遇到过一次,再就是安置族人时,跟着沐坚去见过陛下,连话都没说上。

    他刚到淮郡时,对沐耀还有些不服气,到现在,跟沐耀的差距,已然是天壤之别,也没有了不服气。

    人家凭本事立的战功,横断江一役跟着陛下打得全军覆没都没退,以极为悬殊的兵力硬是把对方打了个全歼,打得西边诸郡再不敢从水路来犯。

    沐瑾让人给沐省上茶,道:“刚才我回老宅转了圈。”

    回老宅转了圈?沐省立即反应过来,这次召见估计不是军中的事,而是族里的事。

    沐瑾说:“清郡是沐氏一族的祖地,是我们的根,先人的骸骨还都埋在这片土地上,总不能真就抛弃掉,任其荒废。”

    提到祖地,沐省的心里直发酸,想到当初被迫迁族,再想到这一路看到的景象,眼圈都红了,喉头有些哽咽。

    沐瑾说:“我已经让老管家安排人收拾宅子,重立门匾。只是老宅再安排给人做家宅居住,或者是空置供起来都不合适,我打算将其建为学府。”

    建为学府?沐省震惊地抬起头看向沐瑾,把老宅建为学府?何意?有这操作?

    沐瑾说:“以前府里是有学堂的,你们、沐耀都是从里面出来的,为沐氏、为清郡、为淮国培养了许多人才。在这里建学府,比淮郡的昭武堂更有意义,也不会让这座宅子就此没落。”

    沐省反应过来,起身,抱拳,俯身,行了一记大礼道:“沐省请缨参与建造学府一事。”

    军中人才济济,他想从中斩露头角,太难了。在军事学府任教,同样是有品级,能有建树,且在沐氏老宅建学府的意义非凡,于沐氏一族、于清郡都是能蒙荫后世的福泽。

    沐瑾说:“不是让你参与,是让你主持,你担任学政一职,执掌学府大小事务,包括人才招募、教学科目、教规制定等,干好了,封侯,干不好,轻则卷铺盖走路,重则人头落地。”

    沐省用力抱拳,大声道:“若干不好,沐省提头来见。”

    沐瑾指了指手边的一箱金子,道:“这些你先拿去用,算是我个人支助,后续开销,找朝廷。府学可以参照昭武堂,但我希望,它能比昭武堂更好,成为大淮国最顶尖的殿堂级学府。”

    沐省心潮澎湃,大声应道:“是。沐省誓不辱命。”

    沐瑾把写好的调令给沐省,道:“忙去吧。”

    沐省接过调令,重重地行了一记大礼,这才退出去。

    方易是真没想到沐瑾去了趟沐氏老宅,回来就安排建这么大一座学府。把自家祖宅盖成学府,他真是头一遭听闻。

    沐瑾敢安排,沐省敢接。

    方易想象下,太上皇哪天要是回来,突然发现,家宅变成莘莘学子进进出出的学府,不知道陛下会不会挨亲娘一顿锤。

    即便要建学府,城里这么多宅子、地皮,哪里不能盖?

    他转念一想,学府乃培育人才之地,按照陛下重视教学、人才培养的做法来看,将沐氏祖宅盖成学府,这座宅子定然是人丁昌隆,代代人才源源不断地培育出来。从这座府学出身的学子们,对于沐氏皇族会有极大的归属感,其荣誉感也与寻常府学出身的大不一样。

    陛下没忘根,清郡沐氏一族生长在这里,自然也忘不了根,哪怕他们已经在他乡扎根立足,也会派人回来进行投资经营建设,待学府建成之后,甚至会安排家中子弟回来读书。

    就在这里的人能得到休养生息,离开的人带着钱财物资回来进行投资发展,方易相信,用不了多少年,清郡又能成富庶繁华之地。

    文兴之地,必是繁华昌隆之地,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方易思量过后,对沐瑾的安排,打心底佩服。

    侍卫长赖泉领着一名驿兵进来,呈上书信:“陛下,淮郡有信到。”

    沐瑾接过赖泉转呈上来的信,一眼认出是萧灼华的字迹,脸上顿时带了三分笑,当即拆信看她写些什么。

    信上先是说了下南边的战况,萧灼华让他把楚尚或者是方稷调一个过去。

    南边富庶,不能每个郡县都推平了,得留些懂经营建设的人才。

    屠娇娘跟沐耀都是打仗的好打,但对经营建设并不擅长,方稷和楚尚都当过郡守,知晓如何治理一地,且因为贩盐,跟南边诸郡的往来多,对那边的情况更清楚。

    有他们在,哪些地方直接平推,哪些地方可以接受投降,也更为有数。地盘要占,稳经济、搞发展则至为重要。

    沐瑾要打东陵,京城千里平原废了,仅靠西边诸郡维持不了这开销,南边不能再让战征打废了。

    萧灼华的看法是,将南边诸郡结盟分化瓦解,拉拢一批跟淮国有往来、能接受他们这一套的,稳住南边发展,捶死那些冥顽不化的。

    方稷得负责征东陵运粮的事情,这么长的粮线调派,沐瑾不放心交给别人,还是安排自家姐夫上。

    楚尚在赖瑶麾下,打东边五郡那几个穷地方,既没去南边能出战功,且也不是非楚尚不可。

    沐瑾决定安排楚尚过去。

    他继续往下看,说的是给新占的各郡县安排官员的事情。调派名单已经定下来了,萧灼华给他附了份,考虑到他不熟悉朝中官员情况,后续会把这批官员的履历文书抄一份给他。

    官员多,履历档案的数量自然少不了,驿兵送信,带不了那么多的文书档案,得另外安排人送。

    最后就是萧灼华告诉他,确定怀上了,除了觉多了点外,其余一切还好。朝中诸事顺手,并没有什么可忧心的,让他不用担心她操劳烦心影响养胎。

    沐瑾想着生孩子辛苦又危险,并不愿让萧灼华受这累,可家里又要多一个小朋友了,他也不知道怎么的,还挺开心的。

    沐瑾美滋滋地给萧灼华写信,先是一通关心,之后才提到路上的见闻,以及他的一些安排措施,以及对于这些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等。

    他跟萧灼华离得远,在治理实施上,要是两个人方向不一致,或者打起来,会出大问题的。他又不怎么管朝政,那么跟萧灼华说得越清楚越好,这样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有什么分歧处,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