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90-100(第15/23页)

年嫁入毓庆宫,至今已经过去十一年,仅仅在成亲第三年生了女儿。太子的庶子们不论是活着的或是早夭的,皆是出自侧妃或侍妾格格。

    换句话说,胤礽不是清心寡欲,他只是对太子妃不感兴趣。如今,这份冷淡也体现到与子女们的态度上。

    李玉将此消息汇报给皇上,就被嫌弃了他办事像算盘珠,怎么能拨一拨才动一动,应该把历年的年礼情况都给查清楚。

    那并不难做,毓庆宫明面上的年礼记录是要存档的,找个借口去档案库查一查就行。

    经过比对,太子给儿女们的年礼,前几年差不多一视同仁。

    近四年,宝珠的待遇却是越发不如兄长与弟弟,今年春节的年礼更是明眼可见的矮了一头。

    乍一看,这就是因为太子与瓜尔佳氏夫妻关系越发冷淡的缘故,但是康熙并不如此认为。

    四年前的春节发生了什么?

    那是赐死索额图之后的第一个春节。

    康熙已经无法再相信太子的品性。

    在他看来,瓜尔佳氏及其所出的女儿被太子冷遇,正是太子报复太子妃娘家没有给予足够支持。

    当年,精挑细选出石文炳之女作为太子妃。

    不仅看中瓜尔佳氏本人秉资淑孝,也是看中石家一族男儿的才德兼备。

    康熙非常肯定十五年前,他真是为太子着想选了瓜尔佳氏做太子妃,但不幸的巧合偏偏发生了。

    在原定太子大婚的前一年,石文炳从福建升职回京,途中却是因病不治身亡。

    太子尚未成婚,岳父就死了。

    石文炳的死亡不只意味着瓜尔佳氏失去了父亲,也意味着一方武将的陨落,而太子失去了一个有力的助力。

    这种时候难道要换太子妃?

    康熙权衡再三没有做出那般薄凉之举。

    石家自努尔哈赤年间就为后金效力,哪怕石文炳身故,但他的叔伯、兄弟都是人才。

    太子岳父去世,不影响对石家其他人的任人唯贤。

    当时,康熙如此认为,所以觉得选定的儿媳丧父也无妨,瓜尔佳氏依旧足够资格继续做太子妃。并且没让她守孝三年,唯恐变数太多,只守孝一年就进行了与太子的大婚。

    后来也确实重用了石家的有才之人。

    比如石琳,他是石文炳的叔叔。在三藩之乱中,亲自坐镇河南开封。严肃军纪,安定民心,使得八旗军队顺利南下作战。

    后又是升任两广总督。直至其身故于任上,一直勤政为民,所施政策无不都是为了百姓着想。

    再如石文炳的堂弟石文晟,如今也是调任湖广总督。

    从打击拐卖人口非法集团一案中,是能看出他的雷厉风行手段。

    一切发展看似没有不妥。

    石文炳英年早逝,皇上却不曾亏待石家。

    此刻,康熙比较着太子对子女的态度差异,终是确定了他与石家君臣相得让谁心里扎了一根毒刺。

    石家越是忠君,瓜尔佳氏越是品性淑孝纯善,太子就越不满意,因为四个字——国无君。

    尤其是储君与皇帝之间发生了利益、思想、感情等等矛盾冲突之后,忠于皇帝的人不可能竭力支持太子。

    比如这一次的拐卖案。

    石文晟在接到老四的示警后,肃查湖北湖南的非法人口略卖团伙,有一个算一个都不放过,谁做后台都不管用。

    这样做会得罪谁?

    如果王麻子所言是真,他是上头有人,人在京城。那个幕后之人的名字,或是呼之欲出。

    哪怕没有足够多的证据,但无法不怀疑胤礽因为石文晟打击犯罪而利益受损,于是对同为来自石家的太子妃瓜尔佳氏越发冷待。

    当你看一个人不顺眼时,这人做什么都是错的。

    康熙没有感情用事,也曾经劝服自己胤礽能改好,但一桩桩事实摆到了面前,不认不行。

    于是,康熙四十五年开春,下了一道圣旨。

    撤去凌普内务府总管的职务,理由就是他监督不利,居然让御制物品流到了人贩子小头目的手上。

    改由廉郡王胤禩接管内务府,由十阿哥胤祹协理。

    不久之后,毓庆宫碎了一地的瓷器。

    凌普是太子奶娘的丈夫,据说他红着眼眶离开了毓庆宫。

    对外说辞,此次因罪被罢免,他有愧于太子的信任与提拔,没能把内务府诸多事宜打理好。

    内情如何,智者见智。

    康熙没给凌普将功折罪的机会。

    这人不是他选的,而是太子在三年多前任命的。

    三年也没让凌普学会怎么办事,完全没有必要再留。哪怕论私人情分,接替他的胤禩是太子的弟弟,难道不比奶妈的丈夫亲近?

    这一题的真实答案,却是谁也不能摆到台面上。

    自此刻起,太子也顾不上给远在天边的老四找麻烦。

    近在京城的胤禩,成了继胤禔之后,被太子党的主要针对目标。

    朝堂上,必有因此生出的纷争。

    康熙坐山观虎斗,趁此将理学院的首届学生都散了出去。

    去年分批将部分学习两年的学生安排到各个实差上,虽然职位不高,但都是能锻炼人的岗位。

    如今把剩余的也都安排好,准备缓一缓过三个月再进行第次招生。

    从年初到年尾,就不能有些令人打心底愉悦的事?

    康熙发现读老四家书时,心情终是与平时不同。

    尽管这种愉悦与一般定义有差异,掺杂了担忧等情绪,但不用绷着那根勾心斗角的心弦就是非常难得了。

    好在老四的书信里没有再发生拐卖案,也没有再一不小心又找到了谁谁谁的宝藏。

    根据信中所写,考察队进入云贵,日子总体过得平稳。

    所遇挑战主要是自然环境带来的,比如行路难,比如对当地气候要有一段适应过程。

    这些困难早就在预料之中,咬咬牙就能克服。

    一路行来,发现的另一个困难才是令人头疼——百姓有缺粮的隐患。

    若是云贵两广的人口数量继续增加,现有的粮食产量就会出现供应短缺。

    改良农具、提高产量、引进新的粮食物种等等,必须都搞起来了,也不妨多管齐下。

    其中,重点提到推广玉米与红薯种植。

    明朝年间,玉米、红薯就随商船来到南方,但都是被当做新鲜玩意,没有充作主食之一。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今,而红薯比玉米的种植范围还广一些。

    经过实地勘察,山区高地即便没有平原的耕地,但也能让玉米茁壮生长。相对而言,玉米比其他主粮作物更易存活,而且产量高。

    云南东部的某些山区已有成功种植经验,这就随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