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 40-50(第4/23页)

    由于身份差异,大家嘴上都不说,心里却认定了这事成不了。

    五年了,没能有一点突破。凭什么四爷一来就成功地弄出大玻璃窗,难道他是财神转世吗?

    没人看好,反而更好。

    武拂衣对这样的现状非常满意,玻璃厂内大多数人对四阿哥敬而远之才好。

    玻璃窗的技术需要保密,对于选择哪些工匠参与制作很有讲究。那批人不必忠于雍郡王,而是要忠于皇上。

    低成本,高售价,这样的玻璃窗会成为获得暴利的财路。

    雍郡王开创了这条财路,但没必要把持不放。

    搞这笔钱的初衷是为推广牛痘筹集经费,又用不到自己个人头上,何必牢牢紧盯着。

    这种事是该康熙操心,比如操心将来玻璃窗火爆销售之后又被人窥觊的风险。

    会被谁窥觊暴利?不说远的,索额图一党会没有想法吗?

    牵扯到太子,这种麻烦当然要扔给康熙去解决。

    武拂衣不愿意沾手这对皇家父子之间的矛盾,从一开始就准备好撤退的后路。

    这一头,武拂衣在玻璃厂常驻。

    为了行路便捷,没有每日折返北郊庄子,而住在了郡王府。

    另一侧,胤禛在庄子上住到八月末。继续做自己的代笔,以四爷的笔迹辅导三个孩子。另外,等着孩子们牛痘出痘后修养一阵,再补种人痘,做到万无一失应对天花。

    九月初,孩子们精神奕奕地回府。

    去庄子上住了两个月,精气神更好了,身高也窜高了不少,而且越发面色红润有光泽了。

    然而,宋氏却暗中蹙眉,对小女儿的状态并不满意。

    听负责照顾女儿的侍女汇报,茉雅琪在庄子上是被四爷惯得更野了。四岁的小女孩竟然真就下了田,做着和庄户一样的伙计,搞什么夏玉米的播种。

    宋氏没听过玉米,更不懂也没去懂那东西有什么价值。能有什么了不起的,最多也就是一口吃的玩意。

    茉雅琪为了一口吃的玩意,居然和泥腿子混在一起。

    尽管脸蛋没被晒成黑炭,还是与以往一样的白,但也掩盖不了她在种田过程中把自己弄得像个泥猴。

    绝对不能这样下去了!

    宋氏眼看茉雅琪越走越歪,这样子哪有半点郡王家女儿的样子,一定要与四爷好好谈谈。偏偏四爷这段时间常驻玻璃厂,吩咐了府内有急事先去找四福晋。

    宋氏去找了福晋,可正如她想的,压根不管用。

    福晋表示茉雅琪年纪还小,小孩子有奇思妙想也正常,只要不耽误基础课业就行。

    喜欢下田弄土也没不是什么错误。往大了说是民以食为天,往优雅了说莳花弄草也是一种雅趣。

    宋氏听了这番冠冕堂皇的话,碍于身份,只能将抱怨都咽回肚子里。真是想质问福晋,如果弘晖是女孩子,福晋会让弘晖整天玩泥巴吗?

    茉雅琪搞这不着调的事对她将来有什么好处,还容易把脸给晒黑、皮肤给弄差了。

    虽然郡王的女儿都是皇上指婚,几乎不存在被拒婚的可能性,但男方肯定会更喜欢相貌漂亮的妻子。

    宋氏越想越气,又是很委屈。茉雅琪是她生的孩子,虽说谈不上为女儿豁出命去,但也是为女儿着想。四爷现在惯着茉雅琪,任由孩子种田玩泥巴,将来要怎么办?

    想到四爷,不能说的抱怨就又多了一层。

    前些年,四爷不常涉足后院,忙着前朝的事务,也至少是忙着刑部的正经差事。今年就不一样了,先是去搞风险未知的牛痘,最近又去了玻璃厂。

    去玻璃厂能翻出什么花来?!

    宋氏不免嘀咕,茉雅琪的不着调是不是随了她的阿玛?

    **

    **

    康熙四十年,十月初九。

    这本该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却在绝大多数人不知情时,玻璃厂爆出了一个大惊喜,大块平面玻璃居然真的被成功制作出来了!

    清朝没有本土制作玻璃窗的记录就此被刷新。

    在此之上,还有罕为人知的喜上加喜。奇货可居只能依靠零星进口的大玻璃,在四阿哥将配方与工艺改良后,是造价奇低,堪称一本万利。

    康熙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是老四是不是没有睡醒?

    但知道不可能,而老四也没能力造假谎报。因为玻璃厂的一道道工序都可以派人去检验的,大块玻璃能不能做出来,是能够眼见为实。

    于是,皇上一下朝就去了玻璃厂。

    亲眼旁观了工匠如何炼制出一扇窗户大小的平面玻璃。其品质通透澄澈,比冰冻的湖面要干净数十倍。

    原来,天上真的会掉黄金。

    即便是康熙也被砸晕了,看着老四的眼神也发生了变化。倒不是真的认为老四是财神爷转世,而是觉得儿子福泽深厚。

    当场先给予了赞美与肯定,又是加派人手确保这个技术务必严格保密。

    一通忙碌后,康熙回到了乾清宫。

    吩咐梁九功把雍郡王七月里献上的英吉利文手札给找出来,这就开始读起了牛顿的《原理》英译本,还一字不漏地看了上面的批注。

    这本书行文晦涩,并不容易阅读。

    康熙看了几节,再回神已经是半个时辰后。抬头,殿内鸦雀无声。这场景似乎有点眼熟,想起来自己不是第一次事后翻出老四献书。

    上一次出于好奇练了练《炼体术》,却也没有继续下去。

    这一次不同,更为认真想知道西洋技术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那些传教士是否有所隐瞒。

    书,是自己心甘情愿去读的。

    不过,康熙冒出一股哭笑不得的感觉,这头挑灯夜读的模样有点角色错位。

    当年教导儿子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今自己认真琢磨着儿子的献书。

    老四啊老四,不仅让胤祯深刻体会了学海无涯苦做舟,这会把他的汗阿玛给无意中卷了进去。

    能怎么办?

    康熙瞧了眼天色,今天不去后宫了,再看一节牛顿的《原理》。他就不信了,自己会读不懂一个英吉利人的文章。

    第43章 第四十三章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 哪怕你是皇帝,世上也总会有一本你读不明白的书。

    这就是康熙近期的内心真实写照。

    他每天的日程排得很满,除去了上朝、批折子、视察皇子学习进度等等例行事务, 半个月来的休闲时间都耗在了牛顿《原理》英译本上。

    书,已经从头到尾读过了, 但颇有云山雾罩之感。

    这本书超出了以往所学数理的范畴, 隐约察觉它开创了某一种新的学说。

    牛顿,这个英吉利人有点意思。

    康熙越是无法完全读懂, 越是想要搞个明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