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救赎对象一起吃瓜: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和救赎对象一起吃瓜》 50-60(第11/20页)

咳咳,那是姜署长的诗。

    创作者嘛,你懂得,难免会有亲妈眼,觉得自己的作品都是传世大作。等他看到你抄写的诗集,他吃过好的,就会知道自己曾经多么孤陋寡闻、敝帚自珍了。】

    温清禾朝女帝所在的位置拱手,“蒙陛下圣恩,得俞大人相助,开春以后,下官有幸将一套《唐诗三百首》整理完毕,诸位大人胸藏锦绣,不如现场品鉴一二。”

    姜署长听她暗戳戳阴阳人,非常不高兴,但听说她也整理了一本诗集,好奇心一下子来了,“《唐诗三百首?是唐姓家族所做的诗词吗?竟然有三百首之多!”

    这得是怎样的传书世家才能积攒的文才底蕴啊。

    温清禾:“非也,此处的‘唐’指的是梦中仙境里的大唐帝国,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①这一王朝在仙境中也被人称作盛世大唐,经济繁荣、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创作出了无数惊才绝艳的诗集篇章。”

    大家听温清禾说得言之凿凿,连皇帝的数量和王朝的寿命都说得一清二楚,脸上出现了迟疑。

    不会,真有这么一座梦中仙境,真有仙音被这小丫头听到吧?

    姜署长半信半疑,“你的意思是,你把仙境里的三百首诗都抄下来编成了一部诗集?”

    温清禾摇头,“此书的第一编著人不是我,而是仙境中的孙洙先生,他在继室徐兰英的协助下,完成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

    这本书一共选入75位唐代诗人及2位无名氏的诗作共310首,后又补入了杜甫的《咏怀古迹》3首。所选作品体裁完备,风格各异,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②

    我相信,出版之后一定会在大凌境内广为流传,是每一个文人必备的诗集经典!”

    大家越听越觉得真有这么回事,连诗集的作者、摘录情况都说得一清二楚,那梦中仙境里的大唐帝国越听越真了。

    姜署长是爱诗之人,被她说得心痒痒,赶紧催促她,“你不是说了让我们品鉴?诗集在哪?”

    温清禾完成了初稿之后,直接试印了一版,此时正好派上用处,她让诸位稍等,亲自去隔壁的思政房拿了书册过来。

    诗集的封面写着孙洙的一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姜署长迫不及待将书抢了过来,封面上的名言就让他眼前一亮,待翻开第一首,读出虞世南那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下子被震在原地。

    他惊呆在原地,其他人见他一直不翻页,礼部尚书把书抢了过去,开始往后翻阅。

    起初只是默默在看,后来他们看着看着就把诗句念了出来,念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众人安静。

    礼部尚书一时悲从中来,眼中顿时含了泪,她用袖子擦了擦眼睛,目光灼热,“小温大人!这部《唐诗三百首》何时可以出版?这对我很重要!”

    温清禾看到大家被唐诗折服,心中莫名燃起骄傲的热血,她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太平盛世,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她作为穿越者,何其有幸可以作为一个传道者,将那些璀璨的文明带到这个世界。

    温清禾:“这是试印稿,进行勘误之后就可以定稿出版了。”

    礼部尚书和姜署长异口同声,“我来勘误!”

    他们对视,同时抓住诗集的试印稿,从原本的同仇敌忾变成了互相敌视,望着彼此的眼神互相放着飞刀短箭,就怕对方抢走了自己想要的绝世珍宝。

    女帝在桌案后看乐了,她背着手走下高台,对俞词颂说道:“词颂,你带他们去思政房,让他们现在就开始勘误,越早勘误完越好。”

    俞词颂领命,带着礼部尚书和姜署长走了。

    温清禾:四位来找茬的官员,现在就剩两位了。

    工部尚书和严司长对视一眼,他们两个看到了《唐诗三百首》背后的商机。

    工部是六部里花钱最多、进账最少的,就算有户部拨款,还是过得捉襟见肘。女帝立朝之后要科教兴国,大力发展教育与文化,指点工部研发出了毕昇活字印刷术,工部靠着印刷业有了一笔稳定持久的进项。

    在《明京时报》横空出世以后,明京城掀起一波小说狂潮,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小说创作,越来越多的民间印书局加入市场,无论是卖印刷服务,还是卖印刷设备,工部都赚得盆满钵满。

    大凌朝有无数爱诗词的人,上到高门贵户,下到寒门百姓,凡是过年过节有活动有宴会,都要来场诗会。

    科举里的进士科主考诗词歌赋,每三年出版一次的《进士科诗词佳作鉴赏》都会卖脱销。

    《唐诗三百首》的水平远高于《进士科诗词佳作鉴赏》,那么华美浪漫、精彩绝伦,若是出版,肯定广销全境、供不应求,这泼天的富贵他们工部一定要接住!

    严司长主动开口,“小温大人,我刚才看到那本试印的诗集,除了黑色印迹,还有朱色、绿色,不知这是如何做到的?”

    温清禾微笑,“果然是专业人士,一看就注意到了关键。其实,我使用的是套版印刷术。在规格完全一样的版面上,分别在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颜色,重复叠印而成,所以叫“套版”,或叫“双印”③。

    对了,工部如今使用的毕昇活字印刷术一个印工一日能印多少?”

    严司长:“最低2000张,最高能到5000张。”

    温清禾:“这太少了,据我在梦中仙境所见,在明清时期,一个印工一天就能印一百本书。”

    工部尚书与严司长齐齐惊呼:“一个印工一日印一百本!?”

    严司长紧盯着温清禾,“不知那仙境之中的印刷之法,小温大人听到了吗?”

    温清禾点头,从袖子里取出一册抄本,书名《武英殿聚珍版程式》,这是清朝金简所写的活字印刷方法的著述,“此书对造字、刻印工艺加以总结,将造木子、刻字、字柜、槽板、夹条、顶木、中心木、类盘、套格、摆书、垫板、校对、刷印、归类、逐日轮转办法(附轮转摆印课程)等各项分列条目,一一绘图,并作出简要说明。④”

    工部尚书与严司长如获至宝,匆匆告辞回工部实践书本内容去了。

    唐朝时雕版印刷术得到应用,到了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两种印刷术在时代发展下不断精进,到了清代才趋于完善,真正做到提高印书效率、降低印书成本。

    大凌朝现在的活字印刷术水平和北宋时差不多,她抄写的这本书拿出来,一下子就能缩短700多年的历史进程。

    女帝坐在桌案后,忍不住鼓掌,“清禾,你真是太牛了,连这么一本冷门的书籍都能淘到,你果然是我大凌朝文化建设的扛把子!”

    温清禾:骄傲.jpg

    第 57 章

    第57章 《水调歌头》, 放松

    女帝非常满意温清禾的工作表现,拿起桌案上的一枚金灵芝镇纸赏赐给她。

    温清禾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捧着金灵芝镇纸笑得合不拢嘴, 这金灿灿的灵芝一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