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五十年代军工大院》 170-180(第2/31页)

就只能去德化专区那边采购,他们去年搞了冷鲜库,应该有新鲜的山楂库存。不过,白糖就真的没办法了,要个几百斤还行,一吨以上的白糖真的没地方能采购。”

    一斤白糖能做20串左右的糖葫芦,按照每天三千串的产量计算。

    俩月得用四五吨白糖。

    这让他去哪里搞?

    叶满枝点点头说:“供销科先把山楂采购回来吧,我这边有白糖的门路。”

    “叶厂长,你能从哪里弄白糖啊?”

    孟烈来滨江工作的时间短,在供销人脉上远不及科长刘胜。

    可是,即便是坐地户刘胜,对采购白糖也是犯怵的。

    没点人脉和人情,根本拿不到计划外的白糖。

    叶满枝拿出原稿纸,唰唰几笔快速写了一张借据,在末尾签了自己的名字,还盖了她的印章。

    然后撕下来交给了孟烈。

    “你先去盖个咱们厂的公章,再带着借条去找滨江第二啤酒厂的厂长,就说咱们厂要借5吨白糖。”

    “……”孟烈接过借据,怀疑地问,“我去了就能借来?”

    “我已经跟他们厂的张厂长打过招呼了,你喊上司机,去他们厂拉原料就行。”

    滨江第二啤酒厂有汽水业务,但他们厂的设备都是十年前的,不像食品厂的汽水车间,生产线和仓库都是最新的。

    所以,二啤汽水仓库的保温条件比较落后。

    以防汽水瓶被冻裂,每年12月到次年2月,他们停产汽水。

    但原料是按季度拨付的,为了应付三月份的生产,白糖都在仓库里堆着呢。

    张厂长是叶满枝的开会搭子,她给张厂长拨了电话,明确保证3月之前一定归还白糖,于是没咋费力就将白糖借了出来。

    至于归还的事,不是还有老牛厂长的保证嘛。

    牛厂长说,过完年就让汽水车间还白糖。

    那就等着他还呗。

    他能赖自己厂里的账,总不能赖外厂的账吧?

    牛厂长对外一直是体面人!

    *

    白糖和山楂原料到位以后,罐头车间的糖葫芦小组,很快就开始了生产制作。

    当天下午先搞了500串。

    放在厂门口的糕点门市部销售。

    滨江的冬天相当适合售卖糖葫芦,500串糖葫芦插在十个垛子上,在门市部的门口一字排开。

    跟摆了十个稻草人似的,场面相当壮观。

    因为是前店后厂,一手货源销售,他们的零售价跟人家的批发价一样,每串糖葫芦一毛二。

    所以,五百串糖葫芦,仅用两个小时就被自家职工抢购一空了!

    大家每月有固定工资进账,给孩子们买串糖葫芦甜甜嘴,还是舍得花钱的。

    陈谦下班时要经过糕点门市部,望着门前那一排稻草人,他忍不住在心里啧啧了两声。

    这个小叶厂长可真是……

    干工作总是高调张扬、大张旗鼓,生怕人家不知道她办了大事!

    上次的樱桃糖水就弄得挺热闹,这次的糖葫芦又被她搞出花来了。

    从车间到门市部,步行顶多十分钟,她就不能把货一点一点送过来?

    非得哐叽一下弄来十个垛子?

    厂里哪个产品的利润不比糖水和糖葫芦高?结果利润最低的反而闹出的动静最大!

    陈谦站在人行道上,旁观了一阵职工的抢购热潮。

    搞不懂冰糖葫芦有啥可抢的,但他还是不由自主挤进人堆,交出去两毛四分钱。

    陈厂长再次走出人群时,瞅一眼自己手里的两串糖葫芦,出神地想,叶满枝已经开始在糖果车间推行《鞍钢宪法》了。

    与罐头车间那会儿的低调不同,糖果车间的改革声势闹得挺大。

    毕竟已经有成功经验了,而且老牛厂长也表现得相当支持。

    这不就被叶满枝钻空子了嘛!

    老牛是否真的支持,班子成员心里都有谱。

    从他毫无实际行动的表现来看,牛恩久肯定是不想改革的。

    可是,叶满枝就能装傻充愣,对糖果车间的工人说,牛厂长大力支持搞改革。

    陈谦举着两串糖葫芦想,自己也不能太实在了。

    要不然就跟滑不留手的小叶厂长学一学吧,也在饼干车间推行一下《鞍钢宪法》。

    小叶厂长这会儿正站在门市部的另一边,琢磨着是否要给闺女买一串糖葫芦回去。

    犹豫一阵后,她决定还是不给闺女买了,让她跟小朋友们一起吃过年福利,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那幸福感和满足感肯定更高!

    因此,小叶厂长转进不远处的副食品商店时,手里的糖葫芦只有一串。

    站在商店的玻璃窗边,一边看着街上的热闹,一边咔嚓咔嚓。

    把整串糖葫芦全部吃光光,她才一抹嘴,没事人似的坐车回家了。

    自打她答应了帮儿童团采购糖葫芦,吴玉琢就天天询问糖葫芦的生产进度。

    今天刚放学回来,她便跑进来问:“妈妈,糖葫芦做好了吗?”

    “做好了,你们明天派人去厂里买吧。但是要想按照出厂价拿货,最少得拿50根,你们儿童团得多买两根。”

    吴会计很有责任心地问:“妈妈,出厂价是多少钱呀?”

    “一毛钱。”

    叶满枝心知她不懂这个,于是给她详细科普了出厂价、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区别。

    “出厂价一毛,批发价一毛二,零售价可能要卖到一毛四或一毛五。你们从别处买50串糖葫芦要按批发价拿货,但是从我们厂直接拿货,可以省一块钱。”

    吴会计兴奋地说:“那我们明天就能吃到糖葫芦啦?我要去告诉团长!”

    “嗯,你们明天派人来厂里买吧,带着公社的介绍信,最好再有个成年人跟着。”

    吴玉琢重新穿上花棉袄,自个儿戴上围巾帽子手套,连晚饭都来不及吃,又小兔子似的窜出了门。

    叶满枝望一眼动如脱兔的吴会计,心说,幸好住在军事学院家属院里,否则她还真不放心让五岁的小屁孩到处乱跑。

    儿童团的大部分孩子都要上学和上幼儿园。

    要等到团长和副团长放学,才能来食品厂采购糖葫芦。

    叶满枝清楚他们的放学时间,所以,第二天下班后一直在厂里等着。

    按照她的设想,这次来采购的人应该是公社干部,外加两个儿童团团长。

    然而,她在门市部门口却看到了穿着军大衣的吴峥嵘,以及一长长长串孩子!

    “吴所,你怎么来了?”叶满枝赶紧迎上去问。

    “问你闺女吧。”吴峥嵘在闺女帽子的绒球上弹了一下,“她说要有大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