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太子今天被催婚了吗[清穿]》 40-50(第6/31页)
课就,就趴桌子上睡觉。”
总之,别哭别闹,别影响上课,其他的爱干啥干啥。
隆科多脸上还挂着泪,十分委屈,但手却已经伸向了桌子上装糖的荷包,开始翻看了起来。
胤礽重新坐回座位上,示意王掞继续讲课。
他虽然觉得王掞这么教条的念书没有什么用,但今儿是第一天上课,还是要尊重王掞一些,有什么问题,可以课后再谈。
好在除了隆科多之外的几个孩子都算听话,王掞这第一堂课虽然讲得分外无聊,但也没再出什么岔子。
等到下课之时,王掞留下了第一堂课的作业:
回去之后通读刚刚那段书百遍,背下来明日考较。
张廷玉本就会背,无所谓的收拾起东西;
察岱认真记下,看那模样回去定是要好好读好好背的。
巴尔图一脸茫然的问道:“就这么说一遍,就让回去背下来?我还好多字都不认识呢!”
隆科多揉了揉眼睛:“可以回家了?”
胤礽:……
这届伴读水平参差不齐,看起来好难带!
“廷玉,你能教教巴尔图吗?”
胤礽看了一圈,只能指望最靠谱的张廷玉了。
毕竟是第一堂课的作业,真要是一点儿都不会,明天让王掞下不来台,说不定要受罚的。
张廷玉起身答应:“太子放心,我会盯着巴尔图的,但隆科多他——”
他可不会哄哭包。
胤礽对着隆科多勾了勾手指:“你进宫之后还没去见过贵妃娘娘吧?来,跟我走。”
这个熊孩子,估计张廷玉是管不住的,还是带回去叫佟佳贵妃操心吧。
姐姐管弟弟,不是天生的血脉压制吗?
佟佳贵妃怎么也没想到,太子竟然给她找了个看着弟弟做功课的活儿。
她进宫的时候,隆科多才两岁,如今别说隆科多不认得她了,她也已经认不出隆科多了。
姐弟两个互相对视了良久,隆科多瘪了瘪嘴,又哭了。
佟佳贵妃从来没养过孩子,这宫里的阿哥公主们虽然时常能见到,却是没有一个爱哭的,更不需要她来哄,如今突然面对爱哭包弟弟,手忙脚乱的不知该怎么哄才好,承乾宫里陷入了一片混乱。
自从跟佟佳贵妃和好后,康熙这段时间总往承乾宫跑,今儿也是一样,溜溜达达的过来,刚进院门,迎面就扑过来一个小土豆。
梁九功眼疾手快的上前将跑出来的隆科多接住,佟佳贵妃气喘吁吁的从屋里追出来,赶紧给康熙行礼。
“皇上恕罪,隆科多淘气,臣妾一时没拉住。”
佟佳贵妃刚在屋里就跟隆科多周旋了半天,跑得发髻都有些乱了。
康熙有些嫌弃的看着被梁九功抱着还嗷嗷直叫的小表弟:“他怎么在这儿?”
佟佳贵妃欲哭无泪:“是太子爷给送来的,说他上课不好好学,让臣妾盯着他做功课!”
是的,胤礽对付熊孩子的手段一如既往的简单粗暴——
告家长!
谁家熊孩子谁自己管,他可管不了。
康熙没忍住乐了。
“哈哈哈,保成这个小淘气,是他能干出来的事儿!没事,既然送来了,那你就先管着,权当是练练手了。”
康熙是打算以后让佟佳贵妃多带孩子的。
不止是乌雅氏肚子里那一个,但凡这宫里生母位份低的孩子,都可以让佟家贵妃先带着。
一来高位嫔妃才有抚养权,这是祖制;
二来,即便康熙没有与任何人说过,但在他心里,佟佳贵妃就是下一任的皇后人选。
有孝昭皇后的前车之鉴,康熙打算先提前做好准备,万一佟佳贵妃真不能生,就叫她在其他阿哥公主里选喜欢的记在名下,也省的她再为了子嗣乱来。
佟佳贵妃觉得,太子的淘气完全是遗传自康熙。
就算隆科多是她亲弟弟,那也没有让外人养在后宫里的规矩啊!
她这承乾宫里还住着乌雅氏呢,隆科多总在这儿像什么样子!
“皇上,隆科多既然做了太子的伴读,便该跟其他伴读一样管教,怎么能因为是臣妾的弟弟,就叫他特殊呢?”
佟佳贵妃果断将弟弟的教养权还回去,“您只管叫师傅们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臣妾绝不会替他求情!”
康熙瞧着佟佳贵妃态度坚决,也不勉强,便对梁九功道:“贵妃既然不想养着,那你就将他给太子送回去,叫太子自己养吧。”
梁九功:……
皇上,您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太子才五岁,五岁!
这隆科多比太子还大一岁呢,您让太子养他,这合适吗?
第43章
胤礽着实不太能理解,为什么康熙会选了隆科多进宫给他做伴读。
他知道康熙想要抬举母家,但佟家已经有了一个鄂伦岱在他身边做侍卫,若说抬举,已是足够。
若隆科多当真是个如张廷玉那般天资聪慧,或者如察岱那般踏实肯学也就罢了,偏他是个被娇宠坏了的小哭包,已经六岁了,还一不高兴就嗷嗷哭,着实叫胤礽非常头疼。
论辈分,这是康熙的表弟,是他的小舅舅,比他高上一辈儿呢,叫他怎么管?
胤礽被隆科多哭烦了,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来——
佟佳贵妃这个姐姐不肯管弟弟,宫里不是还有个隆科多的哥哥吗?
论亲近,鄂伦岱是隆科多的堂哥,可比他这个表外甥亲近多了!
于是本是在胤礽身边当侍卫的鄂伦岱就被胤礽给带到了上书房,按在座位上,跟着几个小土豆们一起读书。
鄂伦岱:……
救命,谁能来管管太子啊!
他都十六了,不是六岁,他不要面子的吗?
然而事实证明,他还真就没有多少面子可谈,因为就凭他那点学问,还真就不一定能在这群小土豆里拔得头筹。
在第一堂索然无味的《三字经》课后,胤礽找上了康熙,坚决反对大锅饭一样的“应试教育”。
他们进度各有不同,王掞照本宣科从头讲起,着实是浪费时间。
五个孩子里唯一将来要走科举之路的,只有张廷玉一人,他幼承庭训,天资亦是超出常人,如今正在学《中庸》和《礼记》,三字经神马的,只是他的启蒙书而已,早已经倒背如流。
至于其他人,他们又不要科考,每天读一百遍三字经做什么?
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讲讲实际些的道理。
因材施教,这是古今中外的老师们都要去认真思索的问题,王掞也不例外。
在被康熙约谈了一次之后,他回家憋了一夜,终于说服了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