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我有母后: 第114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东汉]我有母后》 第114章(第1/2页)

    第114章

    相比于德阳殿的阔朗,椒房殿的布置十分温馨。刘隆还未登堂,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欢声笑语。

    宫女们打起帘子,刘隆进去,只见刘椿正在向樊嫽表演跟武师傅学的武艺,身子摇摇摆摆。

    宫女们你一言我一语地笑夸大皇子好厉害,可让这小人儿得意坏了,表演起来更加卖力。

    刘祯坐在榻上拿着块糕饼啃。

    众人见皇帝进来,纷纷拜见。刘隆摆手,宫女寺人出了正堂。

    “小棠睡了吗?”刘隆问樊嫽。

    樊嫽将头转向偏厢的方向,笑道:“醒了,江黄门正在里面抱着来回走动呢。”

    刘隆闻言想起幼时的情形,禁不住笑起来,起身捞起可爱的闺女抱在怀里,到了偏厢,就看到江平果然抱着鹅黄色的襁褓走来走去。

    “睡着了,就把他放到榻上。”

    许是听到声音,闭上眼睛的刘棠突然睁开眼睛,菱形的小嘴张着,含糊地咿呀。

    江平笑道:“没呢,小皇子刚喝完奶,抱一会儿才能放下躺着。”

    “你别累着,这儿有这么多侍奉的人呢。”刘隆道。

    “我知道。”江平笑道。

    刘隆回到正堂,将刘祯放在榻上,拍了拍身上的糕饼渣,与樊嫽说起班始弑主案。

    樊嫽道:“不少宗女过来找我请求严加惩办班氏呢。”

    刘隆看了眼乖巧的女儿,点头道:“母后也是这样的想法,那就这么办,看在班定远与西域都护的面上,给除班始外的人一个体面。”

    樊嫽闻言,拿出纸笔拟了诏令,拟好请刘隆过目。刘隆看完点头,让人送到尚书台。

    班始腰斩,班始同产皆赐死,除国。若非班雄夫妇已逝,他们也会一并赐死。

    刘隆突然想起上辈子偶然看过“驸马杖毙公主”的桥段,浑身一阵热一阵寒。

    热的是,以后谁要敢杖毙他家的女儿孙女之属,立马热血上头,灭他满门;寒的是,真有类似弑主行径的狂驸马,而且东汉开国百年就有俩。

    刘隆一边拿着帕子为女儿擦手,一边道:“我小时听着班定远的故事长大,十分钦慕他的胆识谋略,这班……不提也罢。

    班宜僚倒是有几分其父的风采。”

    班超投笔从戎,三十六骑收复西域,不知令多少人心驰神往。

    樊嫽亦道:“是呀。”

    刘隆道:“你超额赏赐为刘坚得奔走的姊妹兄弟,再赐给刘坚得东园秘器,怜其英年而逝。”

    樊嫽应了,低头看见仿佛听得入神的女儿,道:“阿桢以后做事不可鲁莽,在亲近之人怒极时,要记得示弱,不可以硬碰硬,否则悔之晚矣。”

    郦邑公主和刘坚得翁主都是在丈夫怒极时被杀死的,便是夫家满门陪葬又如何?她们终究不在了。

    “以后谁欺负妹妹,我就灭谁满门。”刘椿坚定有力的童声突兀地响起。

    刘隆转头看去,脸上露出一个疑惑的表情,道:“小椿,你怎么没去上课?”

    刘椿的表情一滞,随即振振有词道:“今日老师教的我学会了,就不用去了。”

    “嗯?”樊嫽板着脸看去。

    刘椿仿佛感到屁股的疼痛,忙道:“阿母,我这就去。”

    刘隆看着刘椿着急忙慌的样子,哼了一声,道:“臭小子不怕我倒怕你。”

    “他还不是仗着你疼他。”樊嫽没好气道,刘隆嘿了一声没有接话。

    夫妻说了一会儿话,刘隆嘱咐道:“你这些日子要多修养身体,宫务暂托马女史等人照看。身体好了,才能谈其他的。”

    樊嫽笑着应了。刘隆这才回德阳殿处理朝政,走之前把江平叫走了。

    路上,刘隆对江平道:“我知你疼皇子公主,但不要过度劳累。你现在不是年轻人了,保养身体最重要。”

    江平笑道:“我哪就那么不中用了?”

    刘隆轻哼一声,对他道:“回去你就休息。”江平只好笑着领了皇帝的好意。

    如今朝中的形势与八年前不同了。司空杨震升到太尉,不过因为年纪大精力不济,一般不大管事,朝中真正受皇帝器重的是朱宠、左雄和虞诩。

    朱宠现在为司徒,左雄升为尚书令,而虞诩今年刚从诸羌调回来担任司空。

    虞诩走后,举荐在边郡担任太守的王符接任护羌校尉一职,刘隆准了他的提议。

    朝廷举办的武举现在慢慢发挥了作用,边

    地现在人才济济,刘隆终于没有初登基时的窘迫了。

    虞诩盛赞的皇甫规、段颎,邓遵推荐的张奂,还有刘隆的伴读耿晔。耿晔颇有先祖遗风,现在成了护乌桓校尉。

    这四人几乎都与刘隆同龄,他大怀欣慰,将才在他在位期间至少不会青黄不接,不说猛将如云,但也有几个拿出手的。

    文臣更是不用提,明经明法明算孝廉源源不断地为朝廷提供人才。

    刘隆内心将朝臣扒拉一下,顿时神清气爽,命人召来三公与尚书令。

    不一会儿,四人都过来了,但一问之下都不知皇帝召他们前来是什么意思,只能腹内猜测,坐等皇帝过来。

    刘隆从殿外进来,四人拜见,只是皇帝今日看起来颇为不豫,难道发生了什么大事。

    刘隆命人将几封奏表递给众人传阅,良久才叹息一声道:“诸位爱卿皆是国之栋梁,此事你们如何看?”

    这几封奏表是几位尚未得官闲居的明经明法所上,奏表中充满了委屈和凄苦。

    他们满腹才华,却因为官位不充足而闲居在京师,但是乡野那些沽名钓誉之徒或者豪族子弟却能轻易做郡县僚佐,因万分委屈。

    京师居大不易,在翰林院为郎,耗费青春,苦等授官,以至于坐吃山空,妻儿腹内饥饿,还不如回家种地去呢。

    杨震看完,沉思道:“我记得之前有人上书要求官员行三年之丧。”

    杨震说的是父母死后,丁忧去官的事情。大汉官员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只要超过百日不上班,通通抹去官职,起复的官职与原官大小没有任何关系。

    行三年之丧,不仅能褒崇孝道,还能腾出一些位置。

    刘隆忙摇头道:“不行。如爱卿们皆是朝廷栋梁,朝中一日不可无你们。忠孝不能两全,先有国再有家。”

    四人听了,心中油然而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来。

    “你们集思广益,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刘隆道。

    左雄想了想,道:“如今朝中人才济济,诸官各尽其职,再增设官员,只怕或有冗员。”

    虞诩接道:“他们既然抱怨不如郡国僚佐,不如就让他们去担任郡国僚佐如何?”

    此话一出,众

    人皆静。

    “你们觉得虞公的建议如何?”刘隆的目光扫过其他三人。

    杨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