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清穿+聊斋]我有特殊的咸鱼姿势》 310-320(第7/19页)
玄真道人微微皱了皱眉,暗暗盘算了一番,觉得追踪一只没成仙的狐狸耽误不了多少时间,这才点头答应了下来。
此次他之所以执意跟着出京,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到神仙岛上报仇。
只要不耽误神仙岛之行,胤禛吩咐他什么,他都不会拒绝。
毕竟,上了神仙岛之后,他还需要胤禛的协助。
因为一系列事故,他们在衢州耽搁的已经够久了。
安排好了后续事宜,又询问了明若的意见,见她不愿意回京,所幸便写了奏折,当衢州发生的事对康熙一一禀明。
随着八百里里加急的奏折一起发回去的,还有他分别写给承乾宫、永和宫,并八阿哥的家书。
其中,写给八阿哥的家书尤其厚实。
收到书信之后,八阿哥捏着自己明显比皇贵妃厚了一倍的书信,心下了然。
回道阿哥所之后,他拆开外层的信封,果然在里面包着两个小信封。这两个小信封里的其中一个才是给他的,至于另一个,自然是给太子的。
他先把自己那封书信拆了,了解了胤禛的行程,知晓胤禛平安之后,暗暗松了口气。
至于给太子那封,他不放心让别人转交,就趁着第二天中午,康熙领着太子和大哥,到无逸斋检查诸位皇子的功课时,找机会偷偷塞给了太子。
这封书信,就不单单是报平安了。
书信上,胤禛简略地将自己这一路上遇到的官员背景,还有他们治下的能力写了一遍。还将几个着意向他示好的官员,重点标了出来。
在书信的最后,他非常诚恳地建议太子,让太子向康熙提议,把所有的公主都按照皇子的标准教养。
既然满蒙联姻不能中断,大清下嫁公主到蒙古草原,自然要掌控最大的利益。
至于胤禛在许多清穿文里看到的,公主被陪驾嬷嬷拿捏之事。胤禛认为,只要把公主教得手段高超,陪嫁嬷嬷再厉害,也只能任公主驱使。
太子独自思索了半日,又暗中约见了八阿哥。两人商议过后,都觉得此计可行。
于是,没过几天,太子便私下里对康熙提了此事。
不过,带子可比胤禛大气多了。
他干脆就建议,康熙召集所有亲近的宗室,干脆把所有的宗室格格都和公主一起,□□养。
非但如此,他还向康熙建议,在民间遴选聪慧女童,为公主格格们的伴读,把这些女童都往谋士的方向培养。
这些女童从小就陪伴着公主格格们长大,享受着贵女般的教育。再从小洗脑她们,培养她们的忠心,不怕她们日后不能成为公主格格们的助力。
不得不说,这个提议真是前所未有。前所未有的新奇,也是前所未有的大胆。
康熙身为一国之君,对天下是都是纵观全局,又如何不知,大清若照着这个模式培养公主乃至宗氏贵女,用不了三代,整个蒙古都将在他们大清的掌控之下?
见康熙已然心动却还似有顾虑,太子微微垂眸,再给自己的提议加码,“蒙古本是塞外苦寒之地,远离京城。公主们若想真正在蒙古坐稳掌权者的位置,就不得不依赖朝廷。至少百年之内,她们离不开朝廷的扶持。”
至于百年之后会如何,世事本就无常,谁又说得清楚?
甚至于,在大清建国之前,所有的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王朝,没有一个超过百年国运的。
此时的康熙哪怕再自负,对于满人统治汉人,心里还是时常犯嘀咕。若不然,他也不会一生都在扬满抑汉。
这个世界虽然由于鬼神的原因,让康熙大彻大悟了一番,开始重视满汉之间的平衡。
但已经近十年过去了,他还是只在科举上动了手脚,不敢有其他的大动作。可见在他内心深处,对于少数民族统治中原,还是不自信的。
说句不好听的,此时在康熙心中,他们大清的国运有没有百年还是未知数呢,又岂会忧心百年之后?
不出太子所料,康熙心动了。
“好,太子此议甚佳!”他眼睛发亮的赞了一句却又忍不住疑惑,“这个策略,你是怎么想到的?”
对于这个问题,太子自然是不能实话实说,把胤禛给供出来的。
若不然,康熙肯定会多想,说不定想来想去,就把这么好的策略给想废了。
来见康熙之前,太子便早有准备,此时只低头羞涩一笑,“回汗阿玛的话,对于这个策略,儿臣实在不敢居功。您就不觉得,儿臣的提议十分熟悉吗?”
康熙迷茫了,片刻忽而面色一变。爱子就知道,他是反应过来了。
这个策略,可不就是早些年,蒙古对大清做法的翻版吗?
大清立国之初,采用联蒙抗汉的策略。那时候大清皇帝的后宫,十个有九个都是博尔吉特氏。
科尔沁博尔吉特氏,阿巴亥博尔吉特氏,都曾称霸大清皇帝的后宫。
只是清朝彻底在中原站稳脚跟之后,就一意想摆脱掉蒙古的掣肘。自顺治皇帝起,蒙古后妃在大清后宫,就再也没有占过便宜。
到了康熙朝,蒙古后妃更是连一点水花都没有溅起来。
而大清嫁公主乃至宗室贵女到蒙古,就是为了评析蒙古不能入主后宫的怨气。
康熙年幼的时候,顺治帝后宫就有许多蒙古来的高位妃嫔。她们虽然不得顺治帝的宠爱,但是在皇太后的支持下,在后宫横行霸道。
康熙的亲额娘佟妃,可没少受蒙古妃子的怨气。
因而,想起这回事,康熙的脸色立刻就不好了。
第314章 小娘子
这时候的康熙,还是有一腔雄心壮志的。
在意识到这件事有利可图,而且风险极小之后,他立即就召集了宗室诸王,秘密商议此事。
在太子极具煽动性的游说之下,宗室诸王的面前,展现出了一片宏伟的蓝图,让他们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不是他们不疼爱女儿,乐意把女儿嫁到蒙古去受苦。而是以清朝如今的国策,宗氏郡主嫁蒙古,几乎是必定的命运,只有极少数人能避开。
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女儿会成为那少数里的幸运儿?
既然不能保证,何不提前做准备,让女儿嫁入蒙古之后也能活得肆意?
等胤禛收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已走到了福州闽侯县。
当然了,这封信还是以哥哥的名义送过来的。
太子还在信里告诫胤禛,日后再送信,不必大信封套小信封,一来容易引起八阿哥的不满,二来容易被有心人注意到。
“这里写的什么?你嘴角都快裂到耳朵后面去了。”他看一封信,都能把脸看成一朵花,明若不免好奇。
胤禛把关于宗室公主的那一张,抽出来递给她,“你自己看吧,我也说不清楚。”
明若看完之后,心情十分复杂。
一是因为他没想到,胤禛真的敢把这件事推到康熙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