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00-31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00-310(第8/21页)

殊有大喜之事(如高宗朝凌烟阁成立)的年份,绝大部分端午佳节,尤其是先帝晚年的端午,宫中从不举行赛龙舟、射粽比赛等热闹节庆事。

    如今,先帝不在了。

    可在这熟悉的炎炎夏日,圣神皇帝依旧保留了这份端午的安静。

    说来,得知皇帝此旨,许多朝臣也颇为庆幸。

    毕竟大夏天的挤在宫中的湖畔看人赛龙舟,或者还要亲自下场参与百官射粽赛事——那端午的休沐,简直是名存实亡啊。

    古往今来的职场人心思都差不多,‘休班必须参加团建’的休息日,比上班日还累。

    不过……

    严承财退下后,圣神皇帝倒是再次提起了‘文武百官射箭之比’。

    “端午夏日炎炎,举行射赛,多有朝臣受不住暑气。”皇帝的手点在竹纸‘武举’二字之上:“但这射赛不能停。”

    “以后就挪到九月九重阳节去。”那时候秋高气爽,谁都别说天气影响了发挥。

    “天下承平日久,军中也多有恣令逸乐之事。再不重视起来,只怕再过些年,就要难抵外辱了!”

    姜握颔首:她知道陛下想起了什么事——

    去岁越王李贞谋反事后,大量李唐宗亲随之一并抄家,所得财物绝大多数入了国库。

    也有一些,被皇帝拿出来作为奖赏,在南衙十六卫中,举行了一次骑射赛事。

    而那次骑射之赛的结果,令她很不满意:十六卫中除了她看好的几个将领外,其余的府兵,自将领到寻常兵士,竟然普遍表现的不如番将![1]

    其实,这还是多亏之前刘仁轨刘相在时,曾经下力气整饬过十六卫。

    不然,只怕更不如人意。

    此番射赛结果一出,其实不光陛下,朝上诸多重臣也脸上无光:尤其是裴行俭、狄仁杰、娄师德等本身亦擅征战兵戈之人。一来,他们遗憾于自己现列文臣之职,没法去参赛,二来,除了遗憾,就是警醒了。

    姜握自然也知道这件事。

    此事也让她想起许多后世学者激烈探讨的一个问题——华夏民族,是个武德充沛尚武的民族吗?

    纵观史册,姜握比较倾向于一个观点:华夏民族是周期性的尚武。[2]

    大约是农业民族而非游牧民族的关系,就像许多人调侃的,华夏民族的子孙看到土地总想种点儿什么,这是基因里带着的。

    于是华夏民族的武德,呈现出一种周期性支棱的表现。

    往往是每个朝代末年天下战乱,就会涌现出武德充沛的一批人,杀出一条血路重整山河。因而每个朝代开始的数十年,往往也会延续这种尚武和充沛的武德,能威服四夷。

    不过,姜握脑海中忽然冒出了某个朝代:当然也是有特例的,有些朝代就很神奇,从第二位皇帝就开始拉胯了。能在开国初就打出‘高粱河车神’封号的,实在不能以寻常人视之。

    但跳过这个特例,大部分华夏的朝代都展示了差不多的特点:开国初数十年武德充沛,当国家内部承平日久,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会造成武力值,以及,更可怕的是——尚武精神的衰败。

    “国家当文武兼备,若只有文德畸形发展会导致走向病态……”[2]

    “正是如此。”

    姜握是听到皇帝的话,才发现自己竟然在沉思中把这句话念叨了出来。

    圣神皇帝看着对面人,再次颔首:“故而这军事学校很有必要。”

    姜握笑道:“我就是用军事学校,把乐城郡公(刘仁轨)钓回来的。”

    她一直没断了跟刘仁轨的联系,之前曾经‘不经意’写信告诉刘仁轨,南衙十六卫的骑射赛事结果。

    唉,刘相您知道吗?本朝将士骑射多有输于番将的。不止如此,拿下射箭比赛第一名的,正是从高句丽降归我朝的一位名叫泉献诚。

    姜握再接到刘仁轨回信的时候,从笔墨之重里,就能看出刘相的气恼——这是难免的,他这一世是名副其实的东夷克星: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被他打了个遍。结果老来竟然听说朝中府兵,还不如东夷降来的番将!

    硬核狠人整个人都不好了。

    甚至对‘微服巡按使’的工作都失去了热情。

    于是在姜握下一封信,提出要办军校等学校,并且请他回来当【教导处处长】的时候,他只是略加推辞,到底同意了。

    于是原本辞官而去的乐城郡公,还是被‘姜太公’再次钓了回来。

    此时姜握就笑道:“这还是乐城郡公尚不知武举之事,就应下了归朝。若是得知竟然有武举,想必越发归心似箭。”

    圣神皇帝亦要感叹:“若开武举后,能得一个似乐城郡公一般的人才,便不枉费诸多辛苦。”

    听陛下这么感慨,姜握倒是想起了史册之上武举选出的一个人才:郭子仪。

    正是这位郭子仪,率兵勤王,平定了安史之乱收复了长安,算是把摇摇欲坠的大唐又给扶了一回。

    只他一人,武举就实在不亏。

    *

    叩门声响起,是严承财带着宫人来送宵夜。

    两人也就按照素日的习惯,先将散了一案的公文整理收拾好,再去用膳。

    圣神皇帝看着案上分成两沓的文卷——

    一沓是姜握送来的关于学校的策划案,此乃培养人才之策。

    一沓是自己想出的关于贡举的几项创措,此乃选拔人才之策。

    圣神皇帝转头,正好对上姜握的眼神。

    姜握对她点了点头:无需多言,她们都知道,接下来的时间,她们会按照这两份总纲,各自去忙碌。

    同时,这两件大事,又都是事关人才,相辅相成,互相依存。

    想到接下来的诸多事项,圣神皇帝在拿起羹勺的时候,忽然道:“你有多久没有诸事不管的好生歇几日了?”

    姜握也刚拿起筷子,闻言一怔。

    多久……

    她记不清了。

    姜握记不太清,但圣神皇帝是记得的,已经不是论月算,而是论年算。尤其是从‘登基三步走’开始,她们都没有一日停下来过。

    而眼见的,接下来三座学校,又是庞大、细致、漫长的一份公务。

    于是圣神皇帝的语气不容置疑:“接下来的三日,你不要去尚书省当值了,也不要再趁着休沐去上阳宫勘察学校之址。”

    “天气这样热,哪儿都不要去,就在家中清闲三日。”

    姜握不由道:“可尚书省每日总要有一位宰相在署……”

    圣神皇帝道:“这几日,都让裴卿来。”之后直接结束了这个话题:“好了,不说此事了。”

    她露出了浅浅笑意:“大司徒,奉旨而行就是。”

    姜握也就笑了:“好,臣奉陛下旨,哪儿也不去,什么也不做,只歇三日。”

    这世上的快乐,总是守恒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