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300-310(第4/21页)
**
时至下晌,日光偏斜,在廊下切出一块块光影。
紫袍朱袍的朝臣们,鱼贯离开了尚书省。
说来,除外极个别人外,这日绝大多数朝臣走出都堂的时候,都处于用脑过度的过载状态。
累的都不想彼此寒暄了。
毕竟这一日,他们一下子接受了太多的新名词。只各个学院和学科的名字,就够烧脑了——虽说大司徒像解释【教务处】一样,挨个都给他们解释过了。
但一下子记住这么多新词儿,哪怕是科举出身卷出来的诸位朝臣,也有些累了。
同时绝大多数人心里浮现出一个想法——大司徒果然圣神皇帝手里用出来的宰相!
论起喜欢‘起名’‘改名’这件事,两人完全是一样热衷啊!
毕竟文武百官是亲眼看着圣神皇帝把宫殿、官制、职位、甚至皇帝的尊号,连着自己的尊姓大名都改了一遍。
如今看来,大司徒也不逞多让啊!
办个学校,其讲授科目,起的都是新鲜的名字。
真像。
不但如此……还有些重臣想的更深一层:圣神皇帝与大司徒如此做,也是为了从‘名字’上就跟过去的官学区分开吧。
新帝显然是要培植自己在朝堂和军中的绝对嫡系。
所以,才会兴办女学,甚至连军事学校,旁的老师都还未定下,就先定下了安西大都护李文成。
是一个新的时代滚滚而来。
对许多朝臣来说,他们会为此而欢喜吗?
并不。
不论改变的具体内容,只‘改变’这件事本身就足够令人不安。
何况还是自古未有之变,上面的皇帝变成了女人不说,身边显而易见还要出现越来越多的女官。
怎么可能毫无芥蒂欢欢喜喜的直接接受?
但圣神皇帝也没有给他们‘表达不喜欢和拒绝’的余地——
过去的一年,圣神皇帝已经用太多的实例告诉了满朝文武:朕的决定,你们可以心态良好的接受,也可以姿态难看的被迫接受。
仅此而已。
*
众人都离开后,姜握倒是又在尚书省都堂内多坐了一会儿——
不同思想的碰撞会带来新的火花。
当她把现代华夏高等教育的体系,一下子展示给此时代的官员们后,自然收到了无数的问题。
有些疑惑,还真是姜握只靠想象推测,没有预料到的。
说到底,虽然她在古代的年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前世的日子。但从根上,她始终不完全属于这里,她真正思想塑形的阶段,是在她的故乡。
今日,她就像一个现代人,通过PPT(图表)的方式,向古人做了一场关于高等教育的‘历史直播’。
故而议事会后,姜握就没离开尚书省,而是根据今日得到的反馈以及灵感,当即开始修改她的方案。
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有人唤她。
“姨母。”
姜握抬头:“曜初?”她记得这孩子方才跟库狄琚一起离开了。
曜初走上高台。
姜握就往边上挪了挪——座椅很宽大,坐两三个女子都没问题。
曜初就如幼时一般,靠坐在姨母兼老师身旁,看她写公文。这让她想起,其实许多不常见的字,她都是这样认识的。
姨母有时候,还会把自己的印章给她让她来盖。
曜初有点出神。
而姜握见曜初望着她笔下的公文,也就先停笔,直接搁到两人之间让她看的更方便些,然后温声问道:“曜初是有什么关于学校的事,单独与我说吗?”
比起旁人今日的‘头脑过载’,曜初的接受度无疑是最好的。
毕竟是从小跟着姨母长大的,有些词句,姜握要停下来跟官员们解释,但对着曜初就完全不必。
故而曜初去而复返,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其实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但她注意到了:姨母的图表上,在校长下面还列出了一个职位:具体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
是啊,皇帝日理万机,对学校,尤其是还是三所学校,是不可能事无巨细过问的。
副校长,大概才是学校的真正管理领导。
曜初静了静神,抬眼望向姜握,认真道:“姨母,我想做【初等学校】的副校长,可以吗?”
姜握回望,深深看向曜初的眼眸。
如果说,出版署是姜握交给曜初去做的;从前‘洛河圣图’之事,是曜初看懂了朝局跟着她做的;那么这次……主动要求做【初等学校】副校长的曜初,又迈上了另一个台阶。
曜初比任何人都更明白这所学校的意义。
是为了不让女官成为昙花一现,成为‘圣神皇帝’一朝的特供官职,是为了——未来。
曜初冷静道:“如果现有的朝臣,不会愿意支持,甚至不会想到我做皇储。那么,我就去培养新的朝臣。”
“所以姨母,我来接手【初等学校】好不好?”
她的眼睛与语气里,是似曾相识的野心。
姜握看了曜初片刻,忽然笑了——
她没有表态,而是反问曜初:“这话,你为何不直接去蓬莱殿御前问?”姜握的手指点着案上的公文:“你明知所有的师资职官,都是陛下来定。”
曜初也笑了,带着一点年幼时偶尔想要躲懒却被撞破后的笑容:“姨母都明白,还要问我。”
是。
她先来问姨母,是为了更准确的探知母亲的心意。
为着……母亲不再只是母亲,更是皇帝!而她,却不想做个单纯的公主,她要走向的是皇储之位。
而历来皇帝与皇储之间,必然不是寻常亲子之间的关系。
门外守着的,都是她们最信任的亲卫,曜初进门的时候就吩咐过了不许人靠近。
但此时,曜初还是把下颌搁在姨母肩上,用只有两个人能听见的耳语声,露出了在旁人前不会有的坦率直白道:“姨母,如果我把【初等学校】攥在手里。将来有一日……母亲会不会觉得我心太大了?”
姜握拍了拍曜初垂下来的手。
她如从前一般先肯定曜初,也是鼓励孩子以后敢于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曜初做的很好。你看,你现在做什么大的决定之前,已经能想到十年二十年之后的弊端了。”
是,曜初担忧的绝非现在。
【初等学校】从开设,到摸索着改进,到成熟至能够培养出一批批可以像国子监学子一起考官的女学子,显然不是一个短期内能达成的目标。
曜初是看到过姨母的策划案:教育乃百年大计。
此时,她接过【初等学校】,就像当年接过草创的出版署。
因接过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