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挑食小少爷(美食):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爆炒挑食小少爷(美食)》 80-90(第4/14页)

惺相惜之情,人生在世,不过食色性也,从乾隆爱美食这一点,便可看出他亦是个性情中人。

    据说乾隆帝最远甚至到过中部、广西等地,史如意心向往之,期待以后攒够银子,也学着乾隆帝四处吃喝游玩,看中哪了,就把自家酒楼开过去,在地图上插个旗子。

    只是此时出远门一趟,所费甚靡,不是一般人家消费得起的。

    但也正因如此,各地都能保留最本真的特色原味,不像后世,连锁的馆子开得到处都是,千篇一律,令人大失胃口。

    莼菜入口鲜墩细滑、甘凉爽口,乃是吴越名蔬,有“水中碧螺春”的美誉。

    史如意出门一趟,回来时手里便拎了条两条长约一尺的鲈鱼。鲈鱼不能贪大,太大肉就柴了,小鱼则不够肥美,像这种个头不大不小的,正值青壮之时,肉质才最是滑嫩鲜美。

    香菱一看这架势便知有好吃的,兴冲冲地围上来,史如意笑道:“想吃不?想吃的话,今个儿便由你来片鱼。”

    香菱知道史如意是想考校自个儿,嘿嘿一笑,几步跑回后厨,拿来一条巾子,两把刀:一把用来杀鱼,一把用来片鱼。

    史如意摸摸下巴,点点头,赞了一句,道:“这架势倒是有模有样了。”

    香菱闻言,干劲更足,从井里打了凉水上来,鲈鱼丢进去,抖上几抖,洗净泥尘,余下满身清凉。

    活蹦乱跳的鲈鱼躺在砧板上,香菱深吸一口气,提起刀,快速刮过鳞片*,随后是开膛,掏肚,剔骨,一气呵成。

    史如意倚在门边,笑眼弯弯,大声给她喝彩:“好!”

    香菱右手拿刀,左手按住鱼身,从鱼尾部下刀,刀平放,顺着鱼骨往鱼头部位推拉,分出上下两条雪白漂亮的鱼片来,用巾子包了,放另一块砧板上。

    紧接着就是切片。

    江湖有言:“天下武功,唯快不败。”放于厨艺一道亦是适用,腕部含着劲,下斜刀,银光闪动,分出一片片几近透明的薄片,看得人目不暇接。

    “完工!”香菱大笑一声,收刀入鞘,杀鱼到摆盘,不过半盏茶的功夫,还真有些武侠豪气的意味了。

    史如意上前一一查过,鱼片虽略有些薄厚不均,但速度确实是极快。越快,越能保持活鱼的鲜,晶莹剔透中散发着诱人的质感。

    她顺手把鱼片搁入装了冰盐水的碗中浸泡,调侃道:“若香菱你真会拳脚功夫,想来多半是靠‘莽’字诀的。”

    香菱吐吐舌头,自个儿引以为豪,反问她:“如意,那你呢?”史如意想了想,乐着回道:“我?我修‘降龙十八掌’的,刚柔并济,融贯古今,汇通东西……”

    史如意大言不惭,说到最后,自个儿先撑不住笑场了,不过现下这院子里只她们两人在,香菱听得似懂非懂,也不觉害臊。

    把泡发的鱼片捞出来,加盐抓出胶质,混入蛋清和芡粉,能让鱼肉更紧致滑嫩,倒点凉油,锁油锁鲜。

    弃置的鱼头和鱼骨也没丢,扔到砂锅里熬汤,文火熬上小半个时辰,放入重头戏——莼菜,汤滚后倒入鱼片,不稍片刻,即可出锅享用。

    奶白色的汤羹,袖珍荷叶般的莼菜如在湖面漂浮,蝴蝶似的鱼片翩翩起舞。趁热用勺尝个味道,鲈鱼鲜美醇香,莼菜脆爽柔滑,富含胶质,汤羹浓而不腻!

    只一口,便能让人美得冒泡,飘飘乎如羽化登仙。

    史如意反一琢磨,既是有了莼菜鲈鱼羹,怎能没有藕、菱角、芡实、茭白……得了,一整个全湖宴!

    做一道藕合子,裹上鸡蛋面粉,中间夹些碎肉,炸得色泽金黄,酥脆可口。荷藕外形圆中有孔,形状又酷似古时的钱币,寓意甚好,又能团圆又能发财。

    菱角甘甜,清脆,既可生吃也能熟食。剥了壳的菱角,加香米、莲子熬清粥,吃了月饼后喝一口粥,最是适口解腻。

    茭白掰去外皮,从白胖的根部渐变到清爽的嫩绿,看着十分水灵,肉多柔嫩,又被称为“美人腿”。

    香菱听了,啧啧称奇,一边抚摸一边道:“美人的确是美人,只是这美人腿还挺肥!”

    史如意差点笑倒在地。

    茭白独好油焖,用油才能锁住其水分鲜味,别的做法都不甚可取。去皮洗净,切滚刀块,趁油热下茭白,加酱汁砂糖快速翻炒上色。

    出锅前撒葱花点缀,洁白小巧的茭白裹着浓油赤酱,色泽红亮,一口咬下,唇齿间溢满鲜甜。

    香菱早已经守在灶台边,美其名曰“试味道”,小心翼翼地夹一块,送进嘴里。

    史如意笑着看她,问道:“如何?”

    香菱咂摸两下嘴巴,竖起拇指,肯定道:“脆嫩!”又吃一块,道:“香!”最后依依不舍地将茭白装盘,说:“竟然比肉还好吃!”这句算是盖棺定论。

    这菱角和茭白有的多,食肆里还有些正在用粉的客人,史如意用小碗装了,每桌送去一份,收回不少夸赞。

    有位熟客吃得满意,用帕子抹了嘴,在桌角留了一小块银锭,遗憾道:“好手艺!我家中厨娘,怕是都做不出这菜的三分味来……掌柜的若是愿意亲自下厨,我一定日日来。”

    史如意笑得含蓄,说:“承您赏脸了,原便计划着按时令上些新菜呢!只如今食肆店面还小,人手也少,每日头里忙不过来,来晚了怕是就吃不上了。”

    回头又找石英打了个木架子,大手一挥,在上头写了每日特供的几样菜品,摆在门口。

    食肆卖各色米粉,这是史如意一早便计划过的。

    米粉讲究,讲究不过是在原料制作上,客人要用时,在骨头汤中一烫便能捞出来,洒上早已预备好的荤素配料,转眼就可上桌。

    她们食肆占位不大,一人一桌一碗,如流水席般,吃完就能轮换,是走了“薄利多销”的路子。能推出菜品当然好,一道菜,一爵酒,利润不知要比米粉高出多少,但要先有位子供客人坐下闲聊呀!

    史如意这些日子总留了心,在坊间打听租铺子一事——这么大的铺面,要史如意直接盘下来,还是有些艰难的。

    虽然祥和斋和如意食肆如今每月进账都不少,但店铺日常周转要银子,底下厨子、丫环都指望着她们吃饭……

    还有史如意和罗娘子、红玉提起的“风险预防”,做生意的总要留一手,天有不测风云,哪年碰上个饥荒什么的,老百姓光景不好,生意就做不起来,总不能一群人抱着米缸看天吧。

    但想租到合心意的铺子,也是一件颇费功夫的事。

    西市里多是脚店多,偶有几家大店,都是在坊间经营了有些年头的酒楼,客源稳定,并无转让或是出租的打算。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史如意也不心急,一边慢慢打听着,一边在食客中宣传新菜,积累口碑。

    每到饭点,便有不少人守在店里,若是抢不到位子不能堂食,便拿了瓷碟,装进食盒中带走,第二日再还了碟来。如此这般,甚至兴起了热潮,不少宅门都遣了婢女来,提前“预约点菜”。

    有客人每日下衙便来,却一连几日都跑空,实在是气急了。

    史如意抿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