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皇亲国戚都能听见三阿哥心声》 40-50(第12/16页)
【没有吧,虽然挺喜欢的也就是正常的饭量,怎么看都是老九他们几个吃得多,尤其是老十四,那肚量可是不小,怎么看着都比我喜欢。】
这猜测合理吗?
合理。
如果不是他能够听见胤祉的心声,也知道老九他们几个到底为什么吃那么多,他就真的信了。
但问题是他知道啊!
他冤啊!
他主动过来,挨了老三一顿损,还没拉拢成功,反而推得越来越远……
哦不,准确来说,已经很远了,再远也远不到哪里去了。
他和老三的关系已经到这种程度了,真说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当下,大阿哥看了一眼胤祉,直接破罐子破摔,就当全了那在心下答应的事,“反正我这些日子不想见她。”
“你若是真不喜欢,就跟你大嫂说一声,随时赶她回去就是了。”
“到底是我额娘派来的人,我好不送回额娘那边,但是也不是不能做。”
反正这样也算是全了之前在心中应下的事。
说着,大阿哥胤褆也不管胤祉说什么了,直接大步离开了这边。
而在另一边,胤祉也是被大阿哥这个样子勾起了兴趣,让系统查了查那厨娘。
【真没下手脚?】
【好家伙!】
【老大认真的?还是一时兴起?!】
系统:【宿主,要留吗?】
【要!不要白不要!真就是瞌睡了给人送枕头?】
【大不了过些日子把人就送回去,让老大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比较胤祉现在心情大好,在另一边,康熙看着快马加鞭从山东递上来折子,脸色难看极了。
第48章
康熙从四阿哥的密折里面已经知道了山东之地的问题。
但是真要是把这里面的东西都查明之后,那就显得有些冰山一角了。
康熙捏着奏章,到底下了朱批。
延伸出来的太多,必然要掀起动荡,但是首恶自然不能放过。
杀鸡儆猴,严惩不贷。
甚至事情当前,康熙都有了一种想要让胤祉走一趟全国各地的冲动。
不过这念头也只是念头了。
康熙终归是压下了这个心思。
胤祉在京中,至少在他这边,到底比在外头更有用些。
不过关于后续的事情,康熙到底没有让几个皇子也参与其中。
那边的胤祉更多的是继续跟太子看奏章,阔别多日,最大的感觉就是——
【岑大人,您还坚持不懈送蘑菇呢?】
【下一个专心致志请求送水果的是您接班人吧?锲而不舍啊这是。】
太子低着头,装作没听见。
今天的请安折子不少。要是再多听听这些闲事,那就真的批不完了。
别人不说,老大那边到底没安生多久。
因为秦省旱灾,老大出去代康熙祭祀华山去了。
至于赈灾粮款,到底因为之前彻查山东,倒是让国库富裕了不少,赈灾绰绰有余。
真说是不够,再接着这个由头查查就是。
看起来有些过于现挖现用了,但是不得不说很有用。
尤其是如今这个用钱之际。
至于噶尔丹那边,的确是准备扣人,但是关于马齐被害一件事,问责之事亦是齐头并进。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噶尔丹遣使入京了。
作为噶尔丹的使者玛哈噶山带着数人进京的时候,正赶上康熙带着几个阿哥巡幸畿甸。
即便是提前上了奏章,但是去的时候连着好几次都扑了个空。
玛哈噶山到底还是对多贝抱怨道,“大清皇帝这是故意溜我们呢。”
“实在欺人太甚!”
多贝闻声方才回过神来,“将军,我们身负大汗之令,安抚为主,莫要多言,引起祸患。”
玛哈噶山撇过头去,“我也就是跟你说说,我不会把这话跟其他人说的。”
“将军,忍一忍,总归是要见我们的。”
就像是多贝说的,的确是要见的。
不过康熙那边倒是也没故意溜他们几个,主要是事有些多。
谈不上什么把他们忘了,那也是没有把这件事放的太重。
“看着这苗,今年若是没有什么大事,收成大抵不会太差了。”康熙看着远处的农田。
“希望老天保佑,莫要出事,只要收成不差,那今年就盼望了。”老农道,“只是我家如此,我老邻居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家甭管田地里面到底丰裕与否,都不太好过。”
“怎么说?”康熙收回目光看向老农。
老农掌心又厚又糙,脸色也是黝黑,到底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家没有地,地是租来的,去了种子,去了耕牛的钱,再去了租子,再加上他们家两个小儿子,都要十六了,要是收成还行,方才能够吃饱饭不至于饿肚子。”
“像他这样的多吗?”康熙道。
“还行吧,每个村子里面总有几家这样的,或是遇上了败家子坏了家产,又或者家里遇见了什么事,不得已非得要钱的,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够把田卖了。”老农叹了口气道。
【京津这边还好,要是离得远些……】
【这情况绝对更严重。】
【用不了几十年,京津这边或许还好,但是其他地方就要到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的地步了。】
【各地亏空成性,以至于在已经恨不得掏空了所有的银钱之下,虱子多了不愁,贪污愈演愈烈,就算是有再多清官也不管用。】
【本来那些清官已经是逆流而上了,这水还冲成了滔滔大江。】
胤祉跟在后面不由得感慨道。
几个皇子在一旁,心思也是各异。
【几乎近亿百姓,但是因为人丁能逃则逃,也有些地方官员,即便是十六岁之下,只要能查到,就想要疯狂压榨银钱,甚至嗷嗷待哺的婴儿都要算人头纳税里面去。】
【至于会不会把收上来的钱财上报上去,只能说就清代的那些每年涨不了多少的人口普查,很能说明问题了。】
【到底有没有阴阳账本,都说不准。】
康熙听着,原本还是认可的,直到听到了——
上亿百姓??
对于这种事情,他知道瞒报了不少,有些地方,真的按照他们报上来的数额,那大概都要没人了,故而对于这种事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但是……瞒报三四倍?!
甚至太子都皱了皱眉头,这数额有点过于夸张了吧?
这岂不是三人中就有一人逃丁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