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140-150(第9/15页)

削有罪的藩王,名声上要好听一些,便采纳了这一建议。】

    洪武大帝朱元璋对朱棣又高看了一点,看来朱棣也是认真在听朱标的教导的,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是个好孩子。

    如果朱标教不好儿子,那就效仿宋朝,兄终弟及吧。

    现在想这些还为时尚早,朱允熥年龄还小,且和朱高炽同龄,先比较一番,若是能够成才是最好不过。

    私心里,他还是希望皇位能落在朱标这一脉。

    太子朱标满意地点头,四弟还是不错的,能够约束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如果,不夺取侄子的皇位就更好了。

    看来他得好好教导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只能说是悔不当初,都要削藩了还讲什么仁义道德,就应该先把最强的藩王朱棣给削了,剩下的藩王也就掀不起什么风浪。

    只是现在后悔也晚了。

    齐泰和黄子澄瞪着天幕异象,怒目而视,用二傻来指代他们,礼貌吗?

    【《明史》记载,朱棣在看到朱允炆削藩,对付其他藩王之后,担心自己也会落得和他们一样的下场,便假装癫狂对外称病。

    建文二傻这个时候团结一致,劝建文帝朱允炆对朱棣下手,朱允炆犹豫不决。

    建文元年夏,也就是公元1399年,朱允炆开始对朱棣下手了。朱棣对外称病,实际上暗中和姚广孝,也就是道衍和尚密谋,命令八百勇士潜入府中守卫朱棣的安全。这就是“八百靖难”的由来,最初就是这八百勇士。

    当然,有传言朱棣称病一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魏王曹操想到了司马懿,同样也是称病不出,最后被他逼得没办法,不也还是出仕了?哪里生了什么病。再有就是华佗,不愿意为他效力,同样是谎称有病,不过不是谎称自己有病,而是谎称妻子有病。

    称病这种谎言一眼就能戳穿。

    洪武大帝朱元璋:“……”他真是给朱棣选了个好人啊。

    他给每个王爷都配了一个和尚随侍,以便诸子为马皇后祈福。这姚广孝还是他亲自挑给朱棣的,结果却是给朱棣挑了一个谋反的好帮手。

    谁能想到念经诵佛的和尚会成为幕僚帮着造反呢?这姚广孝六根不净啊。

    以及,他还是高估朱允炆了。

    刚登上皇位才几个月,就已经处理了几个藩王,对朱棣下手了,这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过于急躁了。

    越看天幕异象,越对朱允炆失望。

    【朱棣以清君侧为由,起兵造反。是建文二傻提议的削藩,朱棣就针对建文二傻,对外宣称是齐泰和黄子澄对朱允炆进献谗言,是奸臣。

    他将自己的军队称为“靖难”军,也就是平乱的军队。】

    【前面说道,朱元璋为了朱允炆杀了许多的开国功臣,导致军中无大将。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付朱允炆那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朱允炆派出的将领无法抵挡朱棣,关键朱允炆还有李景隆这个大宝贝。

    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朱高炽只有万余人坚守的北平城,没能够攻下来。人菜,妒忌心还重,不想让其他的将领抢功,非得自己把北平城攻下来,偏偏自己又攻不破城。

    眼看着开国将领瞿能要攻破城门了,李景隆立刻阻止,一致功败垂成。

    朱允炆的思想也很奇葩,认为李景隆未能攻下北平城,未能击败燕军,不是因为李景隆无能,而是因为李景隆的权力不够大,给了李景隆更大的权力。

    结果李景隆权力大了,非但没有奋勇杀敌,反而直接开城投降朱棣。】

    天幕下的众人:“……”

    他们想起之前天幕盘点的女将,稍微尝到一点甜头,封了一点官,就死心塌地的效命,以报答知遇之恩。

    这李景隆连女人都不如啊。

    洪武大帝朱元璋气得不轻,这朱允炆到底是什么眼光,什么逆向思维啊?

    太子朱标也摇头,觉得朱允炆没救了。

    【朱棣打下了江山,改元永乐,封大功臣道衍为太子少师,赐姓姚,赐名广孝。姚广孝这个名字,是朱棣给道衍和尚取的。

    说到太子,朱棣在打江山的时候,承诺跟随他一起打江山的儿子为皇太子,结果打下了江山之后,还是册封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在要不要废立太子之事上犹豫不决,直到解缙一句“好圣孙”,坚定了朱棣不废太子的决心。】

    汉高祖刘邦犹豫了。

    他本来是想好好地培养刘如意,想看长大后的刘如意和汉文帝刘恒相比哪个更出色一些,在看到“好圣孙”三字时,想着不如直接培养刘恒算了。

    刘恒这一脉,何止是出了一位好圣孙啊。

    晋武帝司马炎觉得脸疼,是他看走了眼,没有想到孙子会被贾南风这个恶毒后母和傻子爹给养废了。

    他也是看在“好圣孙”的份上,才将皇位传给傻儿子的啊。

    好在他不是一个人,还有清朝的康熙帝和他作伴,他的儿子再傻,孙子再废,好歹没有上败家皇帝榜,康熙帝的“好圣孙”可是上了败家皇帝榜的。

    乾隆皇帝禁掉《天工开物》,采取愚民政策,结果是害人害己。

    唐高祖李渊想到了自己。

    他也曾经想过要立战功赫赫的李世民为太子,并亲口承诺过,也曾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没有改变主意,只是最后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朱棣和他在选继承人这方面是多么的相似啊。

    就是不知道朱棣的儿子,是否也像他的儿子一样为了争夺皇位而发动兵变。

    洪武大帝朱元璋想到了朱高炽这个小胖墩,这孩子打小就身体不好,真的是各方面都像朱标,在执政能力上、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上、甚至是身体方面,都和朱标极为相似。

    身体不好,命不久矣,他能理解朱棣的顾虑。

    标儿的儿子目前看来没有出色的,而朱高炽有朱瞻基啊,确实是值得托付江山重担,也难怪朱棣做出这样的选择。

    【解缙是位神童,被父亲要求晚三年参加科举,以弱冠之龄得中三甲进士。他官至内阁首辅,也就是实际上的宰相,奉朱棣的命令主持纂修《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道卜卦等各方面的内容都有,被称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可不是《四库全书》那样的性质。】

    秦始皇嬴政看到这里,觉得很有必要命人修书了。

    为了巩固统治,先纂修类似《四库全书》的书籍,而没有编入类似《四库全书》的书籍,则写进类似《永乐大典》的书籍。

    这不比他焚烧那些不利于他的书籍来得名声好?

    类似《四库全书》的书籍广为发行,最好是让百姓们人手一本。而类似《永乐大典》的书籍,就交给特定的专业人士观看。

    反正他们已经掌握了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些都不是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