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140-1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140-150(第7/15页)

病也罢,能比的过自焚?】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被后世之人戏称为“建文三傻”。朱允炆听了他们的,等于就是引火自焚了。

    “削地,减人,讨伐”妄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削藩成功,操之过急,也就引起了藩王的激烈反抗。

    相比之下,燕王削藩的手段就要温和的多,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等到那些藩王反应过来了,已经为时已晚,翻不出什么浪花了。】

    【如果朱棣没有起兵造反,最终难逃被废为庶人的结局,而建文帝的历史评价也不会很低,减轻赋税,发展农业,勉强可以说的上是一位明君,只不过大明要和弱宋一样,再也别想收复失地。

    没有朱棣,就没有奴儿干都司。

    虽然东北那块地方基本上都是朱元璋平定的,但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进行管辖的人是朱棣。】

    汉景帝刘启想起了“七国之乱”,当时面临着和建文帝朱允炆一样的境地。只是他平乱成功了,得以和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若是建文帝也能平叛成功,想必也能开创盛世。

    果真是成王败寇。

    汉武帝刘彻嗤笑一声,朱允炆也太看得起自己了,刚登上皇位,还没有一套自己成熟的班底,就想着削藩,想效仿汉景帝?

    关键是朱允炆没有自己的武将啊,正如天幕所说,都被朱元璋给杀光了。

    效仿他那是不可能了。

    他的推恩令效果太慢了,要想有效果得靠几代人来熬,不适合朱允炆。朱允炆能效仿的只有汉景帝,也确实是这么做了,但是却并没有做好应对藩王叛乱的准备。

    汉景帝的前车之鉴啊。

    洪武大帝朱元璋是认可朱允炆削藩的,削藩没错,步骤也没错,只是操之过急,哪有刚坐上皇位就开始削藩的?还想着在一年之内搞定?

    太子朱标不由得反思,他是不是把儿子教的过于天真了?

    明惠宗朱允炆:“???”他的左膀右臂是建文三傻?

    齐泰和黄子澄面面相觑,之后竟是异口同声地对建文帝说道:“陛下,这藩还接着削吗?”眼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都还好端端地活着,只是先收拾了其他关系远的藩王。

    朱允炆很想说:“削,接着削,先杀朱棣!”但是硬生生地忍住了。

    先前天幕预警燕王朱棣会夺取他的江山时,朝臣劝他先下手为强,将燕王朱棣召至京师问罪,他没有答应,想着等到天幕批判朱棣的时候,再抓也不迟,哪成一想……

    哪成想朱棣会上“六大皇帝”榜啊,这下好了,朱棣是万万不能杀的。

    朱允炆闭眼,叹息着说道:“朕会下罪己诏,削藩的事暂且不要提了,当务之急是先安抚那些藩王。”

    说罢,他深深地看了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三人一眼,好个“建文三傻”!

    【朱允炆削藩操之过急,逼死亲叔叔,逼反了朱棣,成就了永乐大帝朱棣。朱棣登上皇位后,改年号“永乐”。

    他五次御驾亲征漠北,由太子朱高炽监国,政事交由太子处理。

    后世之人戏称,朱棣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

    第145章

    洪武大帝朱元璋听到“征北大将军”,没忍住笑出了声,看来朱棣和他一样,有着优秀的继承人,朱高炽和朱标倒是有些相似,能够委以重任。

    可惜天幕预言标儿早逝。

    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能一日没有储君,标儿去世的时候他都六十五了,哪能等上几年不立储君?那朝廷不得吵翻了天?

    天幕说的没错,他之前确实是喜欢“孝感动天”对他的标儿孝顺的朱允炆。

    相比之下,与其违背礼制立老三或老四,不如立皇太孙。虽然立嫡立长,但古往今来,嫡长子顺利当上皇帝的本就不多,没有必要非得遵守。

    只要他想,跳过老二立老三老四不是什么难事。

    只是他更喜欢孝顺的朱允炆,而且是标儿一脉的。可毕竟朱允炆还是太年轻了,削藩操之过急,适得其反。他不反对朱允炆削藩,只是不看好朱允炆刚登基还未站稳脚跟没有自己的班底就削藩,手段还极为激进。

    好在现在标儿的身体已经有所好转,应该能够顺利继位,后面的事情不会发生。

    他相信标儿能做的比朱棣更好。

    永乐大帝朱棣心里想着,这个“征北大将军”他乐意当,管得着吗?

    【我们知道,朱棣在当上皇帝之前是“燕王”,我们还知道,“幽云十六州”又被称为“燕云十六州”,而“燕云十六州”是包括北京在内的。朱棣的封地就是在北京,当时叫北平。

    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让当时的燕王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城。

    另一种说法的“建文三傻”之一的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攻打北平,结果被朱高炽的万余人守住了城。朱高炽有这样的优秀表现,朱棣北伐的时候,也就放心让朱高炽留守皇城了。

    当然,朱高炽监国理政也是一把好手。】

    丞相曹操想到了陈宫背叛时,他的家差点被偷了,多亏了荀彧与程昱等人替他守住了城池,可见后方稳定有能人镇守是多么的重要啊。

    这朱棣生了一个好儿子,生子当如朱高炽啊。

    汉昭烈帝刘备想起了他在雒城与敌军焦灼时,是霍峻以几百人的兵力守住了葭萌,力挫攻城的万余士兵。葭萌这个位置至关重要,葭萌没了,他也只能撤军。

    若是没有霍峻守住葭萌,他打不下巴蜀。

    葭萌是个小城,但北平城可是个大城啊,光是护城墙就有几十里长,以万余人守住城实在是不容易。

    洪武大帝朱元璋想到朱高炽比朱允炆还要小上一岁,能力却比朱允炆要强的多,心里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失落。朱高炽为什么不是朱标的儿子呢?

    在他的儿子当中,可以说朱标是最出色的那位,但是孙子辈,还得是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更为出色一些。

    徐达有个好外孙啊。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没有想到隔代遗传也这么强,看来是时候培养常遇春的外孙朱允熥了,希望将来能有朱高炽的能力。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他的标儿能够长寿。

    永乐大帝朱棣曾想过废掉身体不好的太子,改立随他出征,战功无数的儿子为太子,也是怕“玄武门之变”再现,此刻十分的愧疚。

    能够处理朝政,又对兄弟友爱,他这个长子,确实是很像他的伯父朱标。

    朱标身子不好,没能当上皇帝,大概朱高炽登基后,就仿佛是弥补朱标未能当上皇帝的遗憾。想知道朱标当上皇帝之后会如何,只需看朱高炽当上皇帝之后的表现就行了。

    幸运的是,他有个“好圣孙”,朱标的下一代不行啊。

    【朱棣出生于元末至正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360年,比太子朱标小五岁,与朱标一母同胞。

    有传言称朱棣并非马皇后的儿子。

    我们知道,野史不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