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十大败家皇帝[历史直播]》 130-140(第12/17页)

息。

    他都说了马谡这个人不可重用,不可重用,诸葛亮怎么就不听呢?平常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在马谡这里就犯了糊涂?

    好在现在还可以挽回。

    他看向诸葛亮,苦口婆心地说道:“孔明啊,不是朕对马谡心存偏见,才与你说马谡这人坏话的。天幕的预警你也看到了,今后可不能再让马谡守街亭了。”

    诸葛亮十分惭愧,向刘备请罪。

    刘备连忙摆手,说道:“丞相不必如此,事情还没有发生,不用给自己揽罪过,将来避着点就是了。”

    张飞插话道:“有天幕相助,还怕我们现在北伐不成功?”

    众人一想也是啊。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趁曹魏皇帝更替之时,曹丕死了,曹叡刚登基不久。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是趁曹魏将领被东吴打败,魏军大举东进,关中兵力空虚之时。

    可惜这第二次北伐因为粮草不济而失败。

    在我们的印像中,诸葛亮每次北伐,遇上的都是他的宿敌司马懿。

    在第一次北伐失败时,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差点被司马懿给活捉,利用众人对他的固有印象“不敢用险”,施展了空城计才惊险逃脱。

    这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

    其实,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第二次北伐,对手都是曹真。没错,就是生了个间接葬送了曹魏基业的傻儿子曹爽,有着“虎父犬子”之称的曹真。】

    魏王曹操:“???”

    曹真的冷汗都下来了,“间接葬送了曹魏基业”,这罪名可大了,他怎么就生出了曹爽这么个没出息的儿子?

    好一个“虎父犬子”!

    刘·活捉诸葛亮·琦:“?!”除了他,还有谁能够活捉诸葛亮?编也不编个靠谱点的。

    突然就觉得自己也挺了不起的。

    【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夺取了曹魏的两个郡,之后并没有冒进,而是派人固守,自己回到了汉中,也因为这一功劳,恢复了第一次北伐时因为街亭用人不当的过失撤去的丞相之位。

    当然了,诸葛亮的丞相之位是诸葛亮自己请的罚。

    蜀汉后主刘禅并不想撤掉诸葛亮的丞相之位,所以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立功之后,就抓住机会迫不及待地恢复了诸葛亮的丞相之位。

    刘禅比诸葛亮小了二十多岁,或许是真的把诸葛亮当成是父亲来依赖。】

    汉昭烈帝刘备颇为欣慰,他这个儿子就这点好,听话。

    历朝历代因为被皇帝猜忌,从而被撤职,被迫害的忠臣良将们羡慕哭了,他们也好想有个像刘阿斗这样全身心都信任他们的皇帝啊。

    虽然扶不起,但是肯让他们扶啊,还不会扎手。

    【曹魏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相对来说较为弱小的蜀汉进攻,而且是接连被打得丢失城池,也恼火了,决定主动攻打蜀汉。

    不能总是被动地抵御攻击,总得进攻一次。

    于是曹叡派曹真、司马懿、张郃兵分三路,分别走子午道、汉水、褒斜道,会师后直取汉中。

    魏延的构想,被曹真实践了一下,结果就是遇到了大雨,原定十天就到的路程,走了一个月才走完一半的路程。这还打什么打?

    魏明帝曹叡在朝臣的劝说下退兵了。】

    【诸葛亮前三次北伐,都没有与他的“宿敌”司马懿交锋。第四次北伐的时候,曹魏则是因为曹真病重,才改派司马懿前去抵御诸葛亮。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趁曹魏那边天干地燥,半年没有下雨,抓住这次机会北伐。

    或许,这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小说中写诸葛亮在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灵感来源,被他放到诸葛亮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时用了。

    病逝前的最后一搏,原本胜利在望,奈何苍天不作美,下起了大雨。

    这场雨,浇灭了诸葛亮北伐中原,恢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希望,同时也浇在了观众们的心上,让观众们对诸葛丞相心疼不已。】

    罗贯中:“……”他只是一个写小说的,又不是军事家,要他设计那些计谋不是难为他吗?只能是张冠李戴一下,将其他人的计谋套用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或者是找找灵感。

    观众们心疼那就对了,谁不心疼诸葛丞相呢?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不肯出兵应战,不说蜀汉的人如何想,在曹魏的内部就已经出现了不合,都讥笑司马懿胆小如鼠,不敢应战。

    但是不听从命令与蜀汉交战的曹魏军队都落败了啊,可见司马懿是对的。

    也亏得司马懿是生在三国时期,面对的君主是魏明帝曹叡。若是换成唐玄宗隆基,恐怕不是身死的下场就是被皇帝逼迫哭着出兵迎战。】

    唐玄宗李隆基:“!!!”万万没想到,看得好好的,天幕踢了他一脚。

    其他朝代的皇帝心里舒坦了,不能总是他们受到伤害,天幕是无差别攻击啊,对所有的败家皇帝都不留情面,时不时地就拉出来遛遛,批评一番。

    【诸葛亮这次北伐虽然用了木牛运粮,但仍然面临着粮草危机,司马懿又拒不应战,最后只能是撤军。正好这个时候刘禅也发来了旨意,让诸葛亮撤军,诸葛亮顺势就撤军了。

    或许正是因为刘禅发了这么一道撤军的旨意,就被后世之人抓住了把柄。

    宋高宗赵构十二道金牌,强行命令快要取得飞跃性的胜利的岳父撤军,是十足的昏君。可是刘禅不同啊,前线并不是一路凯歌,快要打到长安就要北伐成功了,而是正在与魏军毫无意义地焦灼着,再加上缺粮,撤军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刘禅那么听诸葛亮的话,这道撤军的旨意,也许正和诸葛亮的意。】

    汉昭烈帝刘备点头,表示赞同。

    隋唐之后的众人对献城投降的刘阿斗十分的鄙夷,对天幕这种类似洗白刘禅的言论十分气愤。

    罗贯中:“……”

    【诸葛亮撤军,曹魏的名将张郃担心有埋伏,不想去追击,但是身为主帅一直窝着不肯出兵的司马懿强逼着张郃去追击诸葛亮。

    张郃果真中了诸葛亮的埋伏,战死沙场。

    很难说,先前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无论如何都不肯出兵的司马懿会想不到诸葛亮有埋伏,强行派张郃追击,极有可能是抱有排除异己想要借诸葛亮之手除掉张郃的心思。】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病逝五丈原,这里就不多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诸葛亮的五次北伐,每次北伐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攻略了曹魏的城池,非但没有因为战争使得蜀汉的百姓生活更加困苦,反而增强了蜀汉的国力,虽然没有北伐成功,但是北伐的成果还是十分可观的。

    尤其是诸葛亮占领的那些地方都尤为重要,若是守住不丢,蜀汉不会那么快灭亡。

    可惜的是,诸葛亮攻下的地盘,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并没有保住多久,伴随着刘禅投降一起回到了曹魏的手中。都说刘禅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还能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