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爸爸是朱棣!》 60-70(第15/24页)
,后面也是他接手,状态好了不
少。
在沈良看完诊退出去时,徐妙云目光一扫,就见柳冉正朝她看来,眼中有渴求。
徐妙云笑了,“去吧,你自己把握好机会。”
柳冉眼睛一亮,整个人都因此鲜活起来,“谢谢王妃。”
她要趁这段时间沈大夫在燕王府,缠着人好好交流下医术。
徐妙云看着匆匆追出去的身影,好笑地摇摇头,柳冉如此痴迷医术,她也没料到,不过她能支持的地方也会尽量支持。只是有的医者不愿教女徒弟,而且,也不会把家族传承的医术和旁人交流。
即便是亲王妃,徐妙云也不能硬逼人家。
不过柳冉缠人的功夫也是不一般。
府上两个老大夫那样顽固的人,后面还是会指点两句了。
沈良也是出身世代行医的家族,他虽犯了错被充军边塞,不过家族并没遭到清算。没连累家人,沈良已是大幸,如今在卫所也是行医救人治马,比在宫里伺候贵人还轻松自在些。
本来柳冉以为沈良也是个老顽固,虽然沈良不过四十出头,算不上老。但柳冉做好狗皮膏药的心理准备了。
不料,听她说想交流医术,这沈良居然只停顿一下就同意了。
柳冉虽然意外,但也惊喜,赶紧把平时自己想不明白的难题拿出来请教。
当然,她自己天赋好,一直钻研医书,尤其是药膳食补这一道,就是沈良也有些刮目相看,这一交流,两人都获益不浅,即便是沈良回开平卫,两人也一直保持通信交流医术,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第67章 第67章 是秦王啊
晚间, 朱高炽搓了搓小手,拿起墨迹还没干的信纸吹了吹,感觉差不多才折起来塞进信封。
两封信,一封写给皇爷爷, 一封给外祖父。
燕王府得了两小只的喜讯, 他爹已经传信回应天了, 他这个就是每月一封的闲唠叨。
说是闲叨叨,可北平兵仗局有能力研究火器改造, 朱高炽也没少朝他皇爷爷哭穷要钱。
虽然给的钱不多,但后面朱元璋直接让山西一官方开采的矿山送了不少铜铁矿到北平。
如今矿山开采还是分官营和民营的,官方经营的矿区是目前最大的几个采矿区。朝廷虽允许民间承包开采,但销售渠道是有控制的, 像金银铜铁矿是严禁朝外售卖的。
总的来说, 朝廷对民间采矿条件还算宽松,只要你不通敌卖国, 老实上税就行。
朱高炽本来也打算去开一个, 但想了想还是算了,问自家爷爷要是一回事, 严格来说也是为大明做贡献, 但私下里自己去开一个, 都察御史知道了都要参你一本的。
藩王身份本就敏感, 你吃着朝廷供养, 还去与民争利?而且你弄这么多矿石干嘛, 偷偷造武器吗, 暗中谋反吗?
在朱标没出事前,朱元璋心里的继承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朱标, 其余儿子再如何荒唐,朱元璋都会留他一命,最多就是废为庶人,关个禁闭,但你要敢有造反的举动,那不好意思,老朱冷酷起来是亲儿子也不认的。
朱元璋也给了朱家藩王很多利益了,不说一地军政大权,就是混吃等死,每年都有朝廷大把供养,子子孙孙都能有口饭吃。
不管未来如何发展,朱高炽和朱棣父子此刻心中又如何想,那都是不能让老朱觉得,他们父子有不臣之心。
更何况,朱高炽目前没有不臣之心,他倒希望朱标能长命百岁,不要弄出个皇太孙,一上台就大动作削藩,好好一把牌打得稀烂。
如果不是
哎——
朱高炽闭上眼,翻了个身,把软绵的被子紧紧裹在身上,床边的炭盆散发出暖融融的光芒,他也逐渐有了困意。
北平进入冬季,被大雪覆盖变成白茫茫一片。
在朱高炽暖暖入睡的当下,同在大明天空之下的另一处地方却传出噩耗。
曹国公李文忠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寒,引发了旧疾,病逝在这个冬季。
当年李文忠因为胡惟庸一案,惹了朱元璋震怒,差点被鞭子抽死在殿中,还是朱标及时赶到,这才保住一命。
事后冷静下来,朱元璋虽然不想要了亲侄儿的命,可到底心气不顺,就打发李文忠在家反省。
反省了一年多,朱元璋才重新召他入朝。
李景隆在朱棣就藩后,也被朱元璋在军中安排一个职位历练,别的不说,老朱对家人、亲戚还是不错的,只要没犯大错。
离京赴任之前,李景隆还再三劝他爹,在朝为官要识时务者为俊杰,咱就是给老朱家打工的,老朱说啥,就是啥,咱闷头做事就行,你干不了就吩咐下边人干,总之,听命行事。
劝谏直言,那是言官的活儿,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御史的加起来那么多言官,真用不到您老人家操心。
可惜,李景隆一番‘苦口婆心’,他爹是一个字没听进去。不止如此,李文忠还动手揍了他一顿,离京当天身上印子都没消。
李文忠气得不行,怎么也没想到他能生出这么一个软骨头,对李景隆再次失望,一气之下就决定把刚出生没多久的嫡长孙亲自养在身边,即便儿媳舍不得也没用。
他李文忠也是怕了,儿子已经改不回来了,孙子总还能教一教吧。
但李景隆的操心也是有道理的,他爹李文忠脾气就是硬,重回朝堂不到两年时间,就因为数次与朱元璋唱反调,还直言进谏他杀性过重,再次被赶回家中。
这次没了马皇后在一旁周璇,李文忠直接丢了官,应天都不能待了,赶回老家思过。
李文忠就是看不过朱元璋暴戾行为。
尤其是在锦衣卫北镇抚司这个机构建成后,原本已经消停的‘胡党一案’再次被拉出来,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朝中时刻处于恐怖政治氛围中,不少官员上朝前都要给家里人说两句遗言,就怕一去不回。
一句话不对就要下锦衣卫诏狱,什么事也没干一群飞鱼服锦衣卫就拿着驾帖来抓人了。
好一段时间洪武朝陷入人心惶惶,终日不见天亮的黑暗中。
哪怕是太子朱标长跪谨身殿外,跪得晕过去了,朱元璋也没收回成命。杀了整整一年,直到洪武十六年秋,这场恐怖行动才消停下来。
然而满朝文武都被杀怕了,如今朱元璋只要不是太过分的行为,他们那是屁都不敢放一个了。
朱标看着朝上鸦雀无声,胆寒瑟缩的百官,时常心中郁郁,却又无能为力,他这个太子,做得也是窝囊。
如此,朱标那样斯文温和一人,也硬气怼了朱元璋两回。不过朱元璋生气也拿他没办法,等朱标一走就砸东西发泄脾气。
李文忠在那个节骨眼‘骂’朱元璋不慈,还公然站在朝堂上反对朱元璋诸多命令。
比如某天朱元璋听到地方军报一气之下想对沿海倭寇开战,直接杀到小倭国本土去,让这些小国寡民看看得罪他大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