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黛玉重生记: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红楼]黛玉重生记》 70-80(第11/21页)

    “什么人?”姜璟有些不解。

    同僚相视一笑,知道姜璟还是童子军,轻咳一声:“我这里有些书,你拿回去看一看,便知道该如何讨好姑娘了。”

    同僚动作很快,下衙的时候,给姜璟一个包袱,姜璟打开一看,是什么《莺莺传》《会真记》之类的,他脸色有些难看,“我不看这些话本子。”

    “哎,等等,怀光。”同僚拦着姜璟,“你呀就是不解风情,这里面的男子无一不是多情种子,你跟着学一学。”

    姜璟便半推半就收下这些书。

    过了两三日,黛玉就发现姜璟天天打发人送东西,要么是一支花,要么是一句诗……

    黛玉有些莫名其妙,对前来送东西的随从商陆问道:“你家大人是最近又做什么亏心事了吗?”

    商陆开窍早,早早定下了自己的表妹,听到黛玉这么问,心里忍不住吐槽林大姑娘看起来聪明怎么内里也傻乎乎的。

    商陆忙回道,“我家大人公务繁忙,没办法过来见林姑娘,所以托小的来送些东西,好让林姑娘知道我家大人一直惦记着您。”这些话都是商陆忖度着姜璟的意思说出来的。

    黛玉闻言笑起来,对商陆说:“我知道了,送东西就行,别送什么诗句了,怪酸的。”

    “还有,上次话还没说完呢,我还有事要问他,你问问他什么时候有空。”黛玉吩咐着。

    “那我家大人肯定是立马有空。”商陆笑呵呵答道。

    黛玉听了笑起来,小声说道:“要是你家大人如你一般会说,也不会老惹我生气。”

    商陆耳朵一动,不敢再吭声。

    第76章 心累

    姜璟想出京外放的事除了和黛玉说之外,还和晏先生及姜辽说了,一个是授他武艺,一个是他的上司兼叔父。

    姜辽没有异议,姜家人的都是在战场中摸爬滚打过的,他觉得姜璟趁着年轻去拼一拼战功是很好的事情。

    “你和你父亲说了吗?”姜辽问道。

    姜璟笑道:“您是我的上司,我想要外放自然要争取您的同意,我还想让您帮我选选地方呢。”言外之意,是没有和姜迢说。姜辽心中暗叹一口气,但他同时也听出了姜璟话语里的亲近之意。

    “如今朝廷设有九个重镇统领前线军士,分别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太原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姜辽很耐心和姜璟解释着,“你祖父曾任辽东总兵,蓟州镇距离京城最近,宣府镇、大同镇战事较为频繁,太原镇总兵和姜家不太对付,剩下几个距离京城太远了。”

    这和姜璟了解到的情况差不多。

    “我的意思是你去辽东或者蓟州镇、太原镇。”姜辽给出自己的建议。但他看姜璟的意思,分明是早就想好了。

    “我不能去辽东。”姜璟很是冷静和姜辽说道,“如果我猜得没错,现在辽东镇这些年来没少有人员调动吧。更不能去蓟州镇,因为如果京城出现什么变动,这两镇是最方便驰援京城的,所以必须得是帝王心腹才可以。”

    姜璟说完之后,姜辽便明白了,太上皇信任姜家,当今也依靠姜家的势力登基,但并不意味着姜家是陛下的心腹。陛下对姜家是一边用一边防的状态。

    “那你打算去哪里?太原镇吗?”姜辽问道。

    “我打算是宣府镇。”姜璟已经选择好了。“宣府镇地处京城西北,对保卫京城的安全来说,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蓟州镇,但又不似蓟州镇那么显眼。”姜璟已经细细了解了,宣府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九边重镇之首,下设七路十五卫二十六所。

    “但宣府镇可不算太平。”姜辽有些担忧。

    “若是追求太平,我留在京城就是了,何必外放。”姜璟笑着说道。

    若是姜璟是旁人,姜辽少不得夸赞一句有志气,但姜璟是他极为欣赏的晚辈和下属,姜辽明知道去宣府镇对姜璟而言不是坏事,但还是说不出同意的话。

    “您若是不反对,我就当您同意了。”姜璟没等姜辽开口抢先说道,惹来了姜辽的白眼。

    晏先生和姜辽的心情又不同了,他有几分明白姜璟的心思,当年他也是舍了性命奔赴战场,孤注一掷,才换来了今日。但姜璟是他教着成长起来了,另有黛玉这层关系在。但是想了想还是对姜璟说道:“你既然选择了,就别后悔,另外,保护好自己,若是你出事了,玉儿可就嫁给别人了。”

    提到黛玉,姜璟难得露出一丝心虚。

    “怎么了?”晏先生好奇问道,“玉儿不同意吗?”

    “不是她同意,只是她不大高兴。”姜璟叹口气。

    “她担心你,自然不大高兴,但她素来善解人意,你好好和她说说。”

    姜璟露出一丝为难,“林家的门禁比以往都严一些。”林海和贾敏知道姜璟要外放的事,都很生气。因为姜璟和黛玉的亲事在陛下面前都挂上号了,若是姜璟出意外了,黛玉的婚事势必要受到影响。

    “所以,你想让我帮忙搭桥牵线?”晏先生故意问道。

    姜璟点点头,有些可怜兮兮看着晏先生。

    “玉儿这些日子在街上看铺面,有些忙呢,怕是没工夫搭理你。”晏先生没答应,可也透露了黛玉的去向。姜璟忙谢过晏先生。

    黛玉这些日子确实有些事,因为皇上打算施恩,趁着太上皇寿诞放出一批宫女,而如何安置这批宫女就成为难事。既然是善事,昭宁帝自然不允许有失。

    范皇后已经拟定了名单,大部分都是有家人可以依靠的,但也有年老体衰、无家无靠的。范皇后想起黛玉在江南开了一个学堂,专门收留一些宫女,让她们教授技艺,便想着让黛玉在京城也开一个。

    范皇后先和昭宁帝说起了这事,昭宁帝却道:“林氏女不过是臣子之女,不适宜插手。”

    范皇后有些可惜说道:“一来她的学堂在江南挺有名气,二来皇室里也难有合适的人。”范皇后怕他人借此谋利。

    昭宁帝想一下,确实如范皇后所说,这件事若是交给皇室的人,少不得成为争权夺利的工具。想到这里他又有些可惜,若黛玉成为司徒渊的妻子,日后的太子妃,就不必那么为难了,直接交给黛玉就是。

    “不若让安平姑母来负责这件事。”范皇后提议道,“安平姑母若是想安排给小辈,别人也说不出什么。”

    安平公主知道这件事做好了,自己的政治分量会更重一些,便答应了。只是她确实年纪也大了,不适合操劳,便点了永惠公主、永平郡主,以及长乐公主的女儿谢岚,皇后的侄女范渺渺。

    永惠公主是昭宁帝的长女,但是被提点了,只是挂了一个名,平日里万事不插手。永平郡主背靠太后,自幼在宫里长大,对里面的门道很清楚。长乐公主是最先站在昭宁帝一边的,虽然平日很低调,但深得昭宁帝的信任,所以安平公主选了她的小女儿。而选范渺渺自然是给皇后一个面子。

    安平公主并没有选黛玉,因为对黛玉而言太过于招摇了,容易让黛玉遭受嫉恨。她虽然亲自教导几人如何去做,这几人也有家里帮衬着,但是总归是头一遭去做,遇到不少棘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