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养家日常: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市井养家日常》 60-70(第22/24页)

黄先生咳了两声, “马上就下课了, 都认真些。”

    楚玉珠耷拉下肩膀,崔如英回过神不敢再出神, 楚玉娴看看二人,更认真了些。

    崔如英盼着快点下课, 终于熬到先生说下课后,她把作业写完,下午, 搭了锦月姐姐的车,在城南街头下的车。

    这边下车, 再去铺子也就一刻钟多。不过她要先回家,放东西去。

    这回回来, 崔如英带了不少东西。

    月中的时候言家送来了一对玉镯子,是做点心的谢礼。

    言将军南征北战,家中男子多,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每每打胜仗,得到宫中赏赐不少,上头给的自然不能送人,但有从西北带过来的玉石料子,就找工匠雕刻了一对镯子,料子的水头好,上头带着翠色飘花,对崔如英来说已是极其贵重的了。

    东西让许娘子给收好,日后当嫁妆,现在她已经有一支金簪子和一对镯子了。

    钱夫人那日送来了笔墨纸砚,砚台一块,崔如英用不上,就给崔大郎带回来了。崔大郎要读书,正好能用上。

    送来的东西中墨锭和纸最多,足够崔如英用到明年的了。

    纸和墨锭都是好东西,但崔如英没带回来,因为她练字勤奋,给崔大郎的话她就少了,不能总指着别人给,由简入奢容易由奢入俭难,用过好的墨和纸到时再用便宜的,她肯定不愿意。

    给一点小气,让她把东西全给崔大郎,崔如英更干不出这事儿来,给她的就是她的,许娘子让她都不给。

    好在许娘子也知道她性子什么样,从不说不该说的话。

    不过看完的书崔如英都给带回来了,她希望崔大郎闲暇时多看些书,书册是真贵,一本书几钱到几两银子不等,穷苦人家都是借书抄录,但这样辛苦。

    除此之外还有两包点心,一些水果,这些崔家不常见,崔如英吃不完的就给带回来了。

    这些东西能使唤四郎五郎,家里也高兴。

    就是不多,也不是便宜东西,崔如英就不往铺子带了,明儿可以给刘婶儿家送些去。

    回家把东西放好,崔如英才去了铺子。

    这会儿铺子只有崔大山、二丫和刘婶儿在,三人正准备晚上要用的东西。

    三个人干活轻巧些,不用着急忙慌的。

    崔大山专干重活累活,比方说买东西搬东西、打水劈柴、洗菜剁馅儿……刘婶儿就管着卤菜发面包包子,二丫多管个调馅儿焖面,空闲了就跟着洗菜,也不闲着。

    刘婶儿发面是一把好手,她比二丫的力气大,揉面揉得更透彻。

    她发面的时候二丫就在旁边拌馅儿或是卤菜,铺子现在卖三种馅料的包子,胡萝卜和酱肉是蒸的最多的,不过只要按照崔如英说的比例放,不管多少,蒸出来的包子味道都一样。

    这个时候刘婶儿就不往那边看了,低着头专心干自己的事儿。方子重要,刘婶儿也怕自己看了,下意识给记下来,那多不好。

    干了小半个月,发面是越来越上手,刘婶儿觉得,就算日后不在崔家铺子干了,依着她这发面的手艺,去哪儿摆个摊卖馒头,估计也能赚钱。

    码头那边中午吃馒头包子的也多,去那边不愁没人吃。

    干啥都能赚钱,做这个比种菜卖菜赚的多多了。

    想想三个月前崔家还在为钱发愁呢,许娘子还没出月子,就托她找关系要去做奶娘,现在生意做得这么大,别人见了崔大山都得叫一声崔老板。

    从前崔家还不如她家的日子好呢,现在崔家日子可比他们家好太多了。偶尔在铺子里吃了好的,再回家看孩子都吃炖菜,刘婶儿心里还不咋好受。

    刘婶儿也不是嫉妒,最多是羡慕,就觉得崔家日子好,这才多少天。

    不过人各有命,她能来铺子干活也不错。

    偶尔胡思乱想,别人也不知道,崔如英更不知道了,她也问过崔大山二丫,刘婶儿来厨房干活如何,说是干活麻利,也不用人催。

    崔如英听二人这么说,就放心了,不过回来之后照样帮忙,跟着发面蒸包子。

    下午要先把晚上送去书院的酱肉包子蒸出来,然后紧赶着就得蒸晚上铺子要用的羊肉、酱肉这两种馅儿的包子。

    铺子里酱肉包子现在一晚上能卖一百多个,羊肉馅儿的一天蒸八十个,上午晚上各四十,有时卖不完剩十几个,有时不够卖,这个还真说不准,崔大山也没找到那个正正好好的数,全看客人想不想吃。

    崔如英今儿就管包的羊肉馅儿的,包好放锅里蒸,崔大山也开始往车上装包子了。

    今天晚上送一回包子,明天早起再去送一趟,就该给结这个月的钱了。

    崔大山算着,从十五到二十九早上,一共给书院送了十四天加一个早上,也就是十五回胡萝卜的,十四回酱肉的。

    每日虽多做几个,但还是得按照早上五百个晚上三百个算,毕竟饭堂没让多送,所以说价钱还是按照文书上的送。

    整天送的就十四天,一日一千二百九十文,十四天是十八两六十文钱,再加上五百个胡萝卜鸡蛋的,总共该结十八两八百一十文钱。

    崔大山这两日还有些不安,虽说这么大个书院摆在这儿,都一百多年了,不至于贪他这些钱,这些钱对书院来说只是毛毛雨,可是凡事都有个万一,万一书院污了他的钱,他都想好去官府告状了,市井百姓是小,但书院不能欺负了他们。

    崔大山带着女儿送完包子,回来铺子已经有客人了。

    晚上生意也不错,戌时过半才没客人进来,客人们吃完还早,赵掌柜和孙娘子一边收拾一边等客人吃完,也就到亥时了。

    这会儿也能抽空吃个饭,赵掌柜吃了四个包子,来铺子之后,他是肉眼可见地胖了。

    刘婶儿和二丫就在后厨吃的,包子方便,就着没卖完的卤菜,也算简单对付一口。

    而孙大婶过去拿了三个包子,往自己带的盆里装,一边装,一边说道:“崔老板,我回去吃吧。”

    崔大山也习惯了,问了句,“三个够不?”

    孙娘子点点头,“够的够的。”

    看崔大山的样子,不是头一回了。

    崔如英这些日子不常回来,期间回来一次还是下午回的,待了一会儿就回侯府了,没赶上晚上打烊。

    倒也不知,孙大婶都是带包子回去吃的。

    崔家的包子不小,若按酱肉包子的个头,吃个三四个差不多就八饱了,毕竟总吃,也腻。

    偶尔剩水煎包,再吃个两个小点的水煎包就十分饱了。

    像崔大山赵掌柜能吃的,得吃五六个。

    孙娘子带走,是不能可着劲儿带,崔如英见她就拿了三个酱肉包子,也没多拿。

    崔如英就多看了两眼,赵掌柜就凑过来,小声道:“这孙娘子家中孩子多,估计拿回去也不自己吃,都给家里孩子吃了。”

    赵掌柜也成亲了,有妻有儿,不过他不这么想,自己干一日活儿多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