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日常: 90-10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市井生活日常》 90-100(第5/17页)

门主要是买过冬用的菜,多买一些,“爹,你明儿看看库房能放下不,不够的话打几个架子。”

    四郎五郎兴冲冲道:“姐,我也想去!我也想去!”

    崔如英心道,她呢要出门办大事,咋能带个孩子,一带还带俩,便道:“你们在家喂□□?回来给你们带吃的。”

    没准儿后天中午吃的肉也给买回来了。

    四郎五郎既听话又好哄,“那三姐可说好了呀!”

    崔如英挥了挥手,俩弟弟就回屋了。

    崔如英今儿也累了,打算梳洗一会儿直接睡下,崔大山又去藏钱了,虽说明儿还要给钱,给的还更多,那他今儿也高兴,毕竟这可是他靠自己本事赚的钱。

    这银子可真大,侯府的人也真大方。

    崔如英也看出崔大山高兴了,去院子洗脸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然后还烧了锅热水,告诉崔如英晚上梳洗用这个,省着冷。

    崔大山虽然嘴上没说,但也知道,没闺女,他揽不下这个活。

    他琢磨着这点钱得给许娘子买支钗子,正好中秋节了,许娘子在侯府也辛苦,也想孩子们。

    还有俩闺女,他自己看着挑个小首饰,就在旁边的首饰铺子买。

    崔大山也是习惯了,第一回买的时候还觉得买这东西干啥,这回就想着给俩闺女买了。

    这钱的意义对崔大山来说并不一样,不过他也没想着给自己买点啥,闺女不是说了吗,后天吃些好的,能吃点好吃的,他就满足了。

    次日一早,一家人起来梳洗,崔如英起床的时候崔大山不在家,想来是去铺子里做包子了。

    等崔大山回来,崔如英也收拾好了,崔大山把银子给她,这二十两是他早起去钱庄换的。

    有十五两碎银子,还有零散的铜钱,如今一千一百文换一两银子,崔大山换回来五吊钱零五百文。

    崔如英拿了钱,装好之后慢悠悠去了铺子,她倒是不急,因为还得等着赵掌柜,到了铺子等了没多久,赵掌柜就来了。

    跟刘婶儿来得差不多。

    这个时辰,还不该掌柜的跑堂来,可自从赵掌柜跟崔如英谈了续签文书的事后,他每日来得都早些。

    怕有人有事找上来,自己不在崔大山应付不来,今日来得早,也是因为崔如英回来,得早点过来,也算是在崔如英面前好好表现。

    刚过来,还没在铺子里转上一圈,崔如英就和他说,“赵掌柜,你跟我出趟门,置办东西去。”

    赵掌柜琢磨着,这中秋节礼已经置办完了,还置什么,让他去……

    不等他细想,崔如英就说:“趁着秋收,买一些铺子里要用的菜,省着冬天没得用。”

    赵掌柜说道:“是是,是该买一些,我是想跟小娘子说着,原想等着中秋之后,现在买也成。”

    这事崔大山应该知道,所以赵掌柜就没问中午能不能忙过来,谁做他的活。

    崔如英也不在乎赵掌柜是真想过还是假想过,点了点头,二人就从铺子出去了。

    这会儿街上没什么人,崔如英问道:“掌柜的可知去哪收这些便宜,京郊那边的村子,还是找商人更便宜些。”

    赵掌柜说琢磨了琢磨,道:“要便宜肯定自己收便宜,既然都出来了,也不怕忙活,就去京郊村子里吧,咱们自己去收,到时候我跟着讲讲价钱,想来不会特别贵。”

    到时候买的东西多,村子里人肯定管送。

    崔如英笑了笑,“我也没出过远门,就听赵叔的吧。”

    至于去城南还是城北,她也不知道,但赵掌柜说道:“城南的价格实惠一些。”

    怎么说他也在京城活了几十年,从前又干过这行,知道的门路的确比崔如英多,一路上,赵掌柜都在和崔如英盘算着要买啥,这二人搭了辆牛车,可算到了附近的村子。

    赵掌柜也没用崔如英忙活,直接找人家敲门,第一家人不在,第二家开了门,赵掌柜作了个揖“这附近里有哪家种葱和胡萝卜的,我们想收点儿。”

    他是来买东西的,又不是卖东西的,自然不用拿着包子探路,相反,还得是座上宾。

    这穷苦百姓比不得京城的市井人家,在地里刨食,一年赚的钱更少。听有人要来收东西,忙不迭点头,“这位老板只要这两样吗,我们这儿啥都有。”

    赵掌柜说道:“要胡萝卜土豆,茄子青椒,葱也要,鸡蛋要有的话也收点儿。”

    崔记包子卖胡萝卜鸡蛋的包子,还有拌馅儿用得上,能让馅儿更软。

    “胡萝卜要这么长这么粗的,品相不能太差了。”

    崔如英拉拉赵掌柜的衣角,赵掌柜又道:“还有豆子,豆子也要,不能有干的瘪的,你这价钱给得便宜,我们收得就多。“

    铺子还用不上豆子,赵掌柜也不知道崔如英要豆子干什么。

    男人弓着腰,“我去问问,二位进屋里等吧。”

    进屋之后有男人给倒了糖水找了凳子,很快,男人就出门去,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

    赵掌柜觉得快不了,这土地金贵,很少有人拿来种菜,就算有胡萝卜也是自家种着吃。

    而豆子这些,都是生长在边边角角的地方,产量不太多,茄子啥的更不用说了,男人怕是一家一家问,这样也省了崔如英的事儿,等着就行了。

    屋里没有别人,赵掌柜又问崔如英,“小娘子还要些什么?”

    崔如英说道:“看看有没有便宜些的油,若是价钱合适,就买一些。别的东西……等买完这些之后,在村子里转转,看上什么合适就买。”

    铺子用得最多的就是肉,这个得买新鲜的,胡萝卜包子卖得也不错,还得紧着书院,这个不能缺。

    豆腐和青椒茄子,先买着,回去好好放着,秋冬不容易坏。

    葱也得用,不过现在没嫩葱,只能用大葱代替。

    这边等了有两刻钟,那男人才回来,进来找了个凳子坐,“你们那要多少斤的,我们去京城或是集上卖,一斤胡萝卜要三文钱,鸡蛋都是一文一个,大葱一文钱一斤,茄子两文青椒三文。”

    赵掌柜总是跟着崔大山出门买东西,这价钱他都知道,闻言点了点头,直接说道:“我们要的多,每样给便宜四成,这样如何?”

    男人忙摆了摆手,脸色发苦,“这哪儿合得上,我们这地里刨食,一年到头就靠这些卖钱,这价钱太低了,实在合不上。”

    崔如英平时也爱砍价,但是没这样差不多对半砍过。

    赵掌柜也摆摆手,道:“差不多了差不多了,我们要去街上买,买得多也能便宜两成,这定得多,你们早点脱手,眼看要过中秋了,也早点过节。

    再说了,这也不是粮食,未见得有人收,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

    男人说道:“这样吧,给你便宜两成,东西给你送过去。”

    赵掌柜道:“你还是不实诚,去哪儿买东西,买得多人老板不给送,为啥非在你们村子买,这要实在谈不拢我们就去别的地方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