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被夺气运后,反派杀回来了》 150-160(第22/29页)
”顾知灼并不在其他人,眼睛一瞬也不瞬地盯着谢应忱的脸。
“你说的,都对。”谢应忱字字清晰地说着,满含着宠溺。
“那你以后听不听我的话?”
“听。”
帘子只略一顿,就完全落下了。
华姑姑一想到太子马上要大婚了,就忍不住喜上眉梢,欢欢喜喜地亲自把何监正送出了坤宁宫。
何监正以最快的速度匆匆地跑了趟礼亲王府。
本以为这下自己终于可以功成身退了,不想,又被礼亲王强拉着去了一趟礼部,把正要下衙的裴尚书给堵了。
“裴谨,太子殿下的婚期得提前!”
“提前到十月初一!”
“何监正说了,这是难得的黄道吉日,迎福纳福,趋吉得吉,为了我大景国福泽之延续,江山社稷之绵延,婚事必须提前。”
礼亲王喜气洋洋地说道,笑得两眼都快眯成了缝,根本就不给裴尚书一点插嘴的机会。
早点大婚好!
眼看着皇帝奄奄一息,太医也说了,哪怕用针灸和老参吊着,也最多拖一两个月,但那是最好的情况了。
万一皇帝“一不小心”撑不下去,可怎么办?!
之前礼亲王也劝过谢应忱好几次,可谢应忱没应,只说太急了。
好不容易,谢应忱终于想通了,礼亲王生怕他反悔,打算立即把这件事给敲定了。
他可就盼着一个姓唐的皇孙早日降生啊。
礼亲王笑得眼尾露出一道道深刻的皱纹,但裴尚书乃至整个礼部简直忙哭了。
这一晚,所有的礼部官员都不得不临时留在衙门加班,全都歇在了衙门里。
烛火燃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由礼亲王和礼部左侍郎一同跑了一趟武安侯府,提了婚期提前的事。
婚期提前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无论武安侯府这边,还是礼部、宗人府和内廷司都要抓紧安排婚礼的事宜。
太子大婚是国事,日期可以提前,仪式却不能怠慢。
当天就由礼部正式发出公文,以钦天监观星象算得十月初一为百年难逢的大吉之日,利国利民为由,将太子的婚期提前,公告了天下。
在礼部和宗人府的蓄意造势下,这件事在短短一天内就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传得沸沸扬扬。
整个京城都萦绕着一片喜色。
街头巷尾的百姓都在喜气洋洋地议论着太子马上要大婚的事,而那些货郎、摊贩更是从中嗅到了商机,趁着这股风向,纷纷摆摊,卖起了类似喜饼、鞭炮、红灯笼、红头绳之类的东西。
城门口的那些摊位此起彼伏地响起热闹的吆喝声。
这光景难免吸引了一些进出城的百姓驻足,兴致勃勃地看起那些摊位上的东西。
时不时可以听到“太子”、“大婚”、“沾沾喜气”之类的词从人群中飘出。
直到,北城门外的官道上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报!”
一个年轻洪亮的男音响彻城门内外。
“八百里加急的捷报!”
“银川城,平洛城,六磐城,兰峪关……全部收复了。”
来传捷报的小将畅通无阻地穿过了北城门,策马疾驰,一路高呼着,直奔皇城的方向。
“北境收复了!”
青年的声音是那么响亮,那么有力,宛如一记震天的轰雷响彻了整条北大街,所有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城门口的百姓们仿佛被人施了法术般,一动不动地呆立在那里,傻愣愣地看到那小将策马而过。
周围所有人的声音都消失了,这条街的时间似乎被停止了一般。
许久许久,才有人回过神来。
路边的一个货郎下意识地甩了两下拨浪鼓,不太确定地说道:“北境收复了?”
“真的假的?”
“这可是八百里加急,不可能有假的!”旁边一个正在看针线的青衣老妪尖声道,激动得几乎喊破了音。
另一个中年妇人兴奋地一拍大腿道:“这真是双喜临门啊。”
那货郎率先反应过来,又晃了晃手里的波浪鼓,连声附和道:“对对对,太子殿下的婚期这一提前,北境就收复了,这果然是百年难逢的黄道吉日啊。诸事皆宜,万事如意,钦天监的这吉日真是选得好啊。”
“是太子和顾二姑娘旺国才对!”
“有道理,别的妇人八字好,那是旺夫,这顾二姑娘是未来的太子妃,可不正是旺国吗?”
“……”
北境收复的消息在朝堂上掀起一片滔天巨浪。
当天,谢应忱亲自挑了几人,交由兵部发出调令,令他们前往北境赴任,并又从禁军三大营拨了五万禁军,由昭毅将军高阙率军,快马加鞭地奔赴北境。
并命户部即刻准备粮草和辎重,尽快运往北境,再从凉州、并州和青州等地筹集骡马。
一道接一道的命令在盖上了玉玺印后,一一下达。
于是,继礼部之后,户部尚书王寅也快要哭出来。
谢应忱给的筹备粮草的时间掐得极为严苛,一共也就半个月。
王寅哭哭啼啼地跑去了葫芦胡同求见了殷湛,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把来龙去脉都给说了。
“这回又要劳老哥给我介绍几个粮商了。”王寅是个放得下身段的,来求人,就把姿态放得很低。
“几个粮商而已,王大人不必忧心。”殷湛爽快地应下了。
王寅两眼放光,看着他的眼神简直就像是看到了救星般,热切地抓住了老爷子的手,热泪盈眶道:“老哥啊,我全都靠您了啊。”
上回,也是多亏了殷老爷子介绍了个便宜的东北粮商,姓李,他的粮库就在冀州与幽州交接之处,这才险而又险的在五天内把粮给送到了沈旭手里。
户部也有多年合作的粮商,可是直到那一回,王寅才发现那些粮商不仅报价高,而且办事还磨叽,光调粮就要花上一个多月,话语间还诸多推诿之词。
哪像那位李老爷,还热心地用他们的车队直接帮朝廷把粮送到了北境,又省了户部一笔运粮的银子。
王寅在心里噼里啪啦地打着算盘,脸上的笑容也更深了。
“王大人,我们都是大景人,”殷湛拈须笑了,语气亲和地说道,“为了北境,这是应该的。”
当着王寅的面,他吩咐廖妈妈把金大管家叫了过来,又令婆子伺候笔墨,亲自写了份帖子。
殷湛的身子养了这四五个月后,总算是有了些好转,如今拿笔的手也比六七月的时候稳了不少。
他一边写帖子,一边还分心跟王寅说道:“今年并州丰收,我给你介绍的这人叫万韬,是并州最大的粮商……”
本来幽州距离北境最近,可之前幽州因为匪乱大乱了一场,今年秋收惨淡,也只能从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