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地府日常: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30-40(第38/48页)

承,完犊子了,秦王之位要落到外人手里,他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扶苏也没忍住笑了:

    “异人是不是故意吓唬他的?武王不都告诉他我是公子政的长子了?”

    秦稷凉凉地嗑着瓜子说:

    “心里有气呗,觉得自己祖父是个傻子。这么明显的冒牌货都没看出来,居然还和人家相谈甚欢。被人讽刺成穆公第二也不生气,简直不可理喻。”

    所以故意忽悠那头的昭襄王,就不把话说明白,让他也着急上火一回。

    扶苏一听说话的是秦稷,便追问:

    “晚辈怎么听着高祖父您像是在闹小脾气?”

    秦稷冷哼一声:

    “你都这么骂寡人了,还不许寡人生个气吗?”

    秦荡忽略了弟弟,继续往下说:

    “我看稷儿汗毛都要竖起来了,好心过去打断了他们。然后说了政儿一统六国的事情,还说了阿苏是政儿的太子。”

    “稷儿起初还挺高兴,大约是觉得峰回路转,而且还听到了秦灭六国的好消息。但异人提醒他,他本来还能再活五六年,是被两个好儿孙联手送下来的,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大秦能一统天下是个好消息。

    但是自家儿孙是不是过于凶残了一点?好家伙,这连老祖宗都不放过啊!

    昭襄王非常郁闷,现在有点应激反应。具体表现为不想听任何关于扶苏的消息,他没有这种不肖子孙。

    始皇忽然开口:

    “曾祖父现在还羡慕朕的好太子吗?”

    经历过有这么个好孙子之后,昭襄王应该明白叶公好龙的道理了吧?

    结果秦稷期期艾艾:

    “寡人只是想要个这样的儿子,又没说就要你儿子。寡人要的是和你家太子性格相似、能力一致、而且把寡人放在第一位的那种儿子。”

    始皇听懂了。

    这家伙不仅觊觎他家太子,还觊觎他的地位。想取他而代之,体验一把给爹控当阿父的感觉。

    始皇:呵,居然还贼心不死。

    秦驷听不下去了:

    “稷儿你没事还是多照照镜子吧。”

    别人能有个爹控儿子,是因为人家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悉心教导,又当爹又当娘地把人呵护到大。

    就秦稷这德性,给他一百个扶苏他也养不好。不打算好好养儿子,就想白得一个爹控,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而且即便给他一个爹控儿子,以秦稷的狗脾气,迟早也能把人弄得和他反目成仇。

    秦驷总结道:

    “想得挺美的,但寡人还是建议你不要想了。”

    秦稷:哼!

    他想想怎么了?想想又不犯法!

    扶苏没去管异想天开的高祖父,他和阿父说悄悄话:

    “照这样下去,估计过几年孝文王去了地府,也要再来这么一出。”

    昭襄王被异人戏耍了一遍,报复不了异人,那就只能对下一个来地府的秦王出手。这就叫“我淋过雨,就要撕碎别人的伞”,谁也别想躲过去。

    可惜扶苏没法亲眼看到,有些遗憾。

    始皇瞥他一眼:

    “你还想去看热闹?你要是去了,立刻就能成为热闹本身。”

    孝文王怎么样不好说,异人和昭襄王是一定会联起手来收拾你这个小骗子的。

    扶苏表示自己不怕,他们加起来也打不过他一个。

    孝文王继位后,有不少烂摊子要收拾。

    首先,空悬的相位需要重新填补上。

    这个倒不难,像范雎那样优秀的相邦不一定能找到,但合格水平的相邦还是一抓一大把的。

    孝文王选了自己的心腹担任。

    然后就是之前,在扶苏的配合下搞掉了一波高官。位置全都空了出来,正好方便孝文王提拔自己的人手。

    高官落马,并不是只有他们本身被免官罢职。一般都会牵连到和他们有关的旁人,比如同在朝中任职的兄弟子侄,甚至可能还有同党好友。

    这些人大部分仅仅是被降职而已,不至于全部罢官。但降职本身也会空出更高的官位,对孝文王一脉是有好处的。

    扶苏趁机将吕不韦塞了进去,顺手又拉拢了一些未来会替他阿父卖命的臣子。在他们还没崭露头角的时候施恩,能更快地获取对方的忠诚。

    除了咸阳城内的局势动荡之外,地方上和国境线之外,也有许多事情亟待处理。

    扶苏向孝文王进言:

    “各郡太守之位至关重要,这些年来各国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太守举郡归附、投降敌国的事情。还请大王察之。”

    孝文王深以为然:

    “寡人已派人前去边郡试探那些太守,若有对寡人心存不满者,自当撤换。”

    这些年因为昭襄王太能活,还熬死过一任太子。再加上孝文王自己年纪也不小了,就有许多更年轻的公子蠢蠢欲动。

    他们认为自己说不准也有等到孝文王在继位前死亡的一天。

    就算没有,以谗言将新太子驱逐,让他步上悼太子后尘,也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

    所以朝中各处的高官,都有可能被孝文王的其他兄弟拉拢过。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肯定得细细调查一番才行。

    扶苏试探过孝文王的态度后,很快图穷匕见。

    他对孝文王说:

    “我保下了白起将军,应侯留下的臣属们或许会对我的行为颇有微词。我与大王是父子一体的,他们难免会迁怒于您。”

    孝文王微微皱眉:

    “白起将军于国有大功,保下他是应该的。老将军如今病体垂危,他们也实在是小气了些。”

    孝文王和昭襄王不同。

    昭襄王会忌惮白起功高震主,是因为昭襄王老了。老年君王对自己的权位看得更重一些,会对一切威胁出手弹压。

    孝文王虽然也不算年轻,但比起昭襄王来说好上不少。有昭襄王的长寿摆在前面,他难免会觉得自己说不准也还有二十来年可活。

    毕竟要不是昭襄王自己作死跑去看望染病的范雎,也不至于突然就病重离世,眼见着是能再活不少年的。

    反观白起,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了。孝文王自觉自己还年轻,用不着忌惮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人。

    再加上孝文王刚刚继位,还没那么重的防范心理。心态不同的情况下,他看白起就只是单纯在看一个好用的大将。

    孝文王还感慨呢:

    “将军的病可还能好?若是就此一病不起,对我大秦实在是一大损失。”

    秦赵战事未歇,要是白起能领兵,他们也不至于这么犯愁了。

    孝文王颇为现实地想着,范雎已经死了,自然不如还活着的白起重要。那范雎留下的人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