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侠世界当王爷: 200-2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在武侠世界当王爷》 200-220(第22/33页)

只是那三十年间历历在目。

    辽朝的文武官员和宋使都来觐见。

    耶律洪基对着满桌大鱼大肉也吃不下去,他这辈子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伤感难过。沉默良久,叹了口气:“朕偶得一梦,诸位是辽宋两国的大才,谁能解梦?”

    丞相便问:“陛下做了怎样一梦,莫不是旗开得胜的预兆?”

    苏辙心说你跟我玩梦兆?收兵了就是真的神仙点化,如果开战那就是你自己编的。

    不对,他今天怎么挺伤心的?

    还以为只有大宋的官家才是有心有情的人。

    慕容复在苏辙身后,带着一点淡淡的遗憾充当背景板。只有像我这么聪明的人才知道全部内情,可是跟谁都不能说,实在是太遗憾啦!

    耶律洪基沉默良久,环顾左右,忽觉得十分寂寥孤独,连一个至亲骨肉也没有。穆贵妃固然年轻娇艳,可是身边没有兄弟,没有儿子,在这辽阔天地之间,怎么会有朕这么孤独的人?他到情愿在那个世界里也战死,再回来。幽幽的叹了口气:“陶渊明写过一句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若依朕看,羁鸟未必恋旧林,池鱼怎会思故渊。”

    苏辙脸色微变,心说这辽主是不是想给我扣下??

    我思的!我恋的!!

    老夫一把年纪了只想和哥哥埋在一起!

    辽主只是想说自己宁愿在第二世里终老一生,又不能明说,但在大臣们听来完全是送命题。任何一种答案都是错的。

    到底还是辽朝丞相,硬着头皮出来解释:“陛下说的极是,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倘若能侍奉明主,人人趋之若鹜。”

    慕容复现在非常想溜走并抓住十一郎,问问他到底给辽主搞了什么,昨天神采飞扬雄心壮志,今天像个霜打的残花败柳。我当初都没这么憔悴。

    “苏辙,你父子三人都有大才,你说。”

    苏辙擦擦眼睛,举杯敬酒:“依外臣之见,旧林必然不是空林。”

    他六十多岁,充分发挥人老了话多的刻板印象,一边谨慎观察,一边说起苏轼在各地流放的经历,自己的诸多思念之情,给辽主来了些‘朴素的兄弟情’,见辽主开始惆怅万分,连饮了一斗酒。

    心说我猜对了,反正家庭关系没别的,虽然我和妻子关系极好,但你的皇后是被你杀的,儿子是被你废的。也就剩下兄弟了。

    契丹将领:“陛下,莫不是思念秦王?”

    契丹丞相:“陛下,不如情宋朝的秦王前来一叙。辽宋本为兄弟之国,倘若他在汴京,不便请来相见,如今既然在边关监军,理应前来拜见伯父,喝酒说笑话。”

    辽主有两个同母弟,一个封秦王,历任西京、上京留守。十年前从皇帝车驾秋猎,得病而死。

    耶律洪基对此不置可否,一个小孩讨他哥哥喜欢,那是应该的,我那四个亲兄弟也很讨我喜欢,从小就知道抱着我的腿撒娇,长大之后也都真心实意的崇拜我,唉,倒是朕叫人失望:“传旨。”

    选了一个脾气很硬但人品不错,就是每次看见都想削他的忠臣,去把名单上的贪官都撤职下狱,审问处理,批量杀光。

    慕容复看苏辙手微微发抖,切换成苏州方言轻声:“侬勿担惊唻,伊若来哉,唔晓得那过要遭殃哉。系系特算哉。”你别担心啦,等他来了还不一定是谁倒大霉吧。他都得说死了算了。

    苏辙对着酒杯超小声说话:“七不牢千。啊是要吃生活哉。”做事颠三倒四的,有点找倒霉。

    第215章

    给辽主解梦这个项目, 因为耶律洪基不肯说自己做了什么梦而宣布失败。

    耶律洪基虽然不肯说出梦境,却将十四首悼亡诗传给官员人等观看,又叫他们写诗唱和。

    能参与宴会的官员不论身份贵贱, 都要以悼亡诗为题, 好好怀念一下故人故友。

    猜猜是谁没有参加这次诗酒的宴饮?

    是西夏使者!

    用方言说小话这个项目大获成功,虽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好在慕容复闯荡江湖多年,南方方言基本上都会一点,苏辙更是去过诸多地方,即便官员都说官话, 当地百姓说的什么他也得能听懂。

    但用起来方便的还是四川话, 苏辙现在有点看好这个年轻人,他虽然傲慢, 文采还很差,但以武功见长会很受秦王的喜爱, 而且他还很好学。看到耶律洪基今日命题作文的题目, 心中猜测他得有八分倾向于退兵,不在战争中捣乱了、低声道:“前几日硬是闯鬼咯。把人都不晓事。”前几天实在是不顺,很多人的立场都不对。

    慕容复想起来一句刻薄话:“啄木嘴子卡前失。”能说不能干,全靠嘴支棱着。

    苏辙微微笑了笑, 乡音难觅,竟然说的如此标准如此有趣:“西夏掺汉德是,神戳戳地!”西夏太自以为是,傻了吧唧的。你尽管得罪周围所有大国,看你是怎样的下场。

    慕容复急需知道耶律洪基有多倒霉, 好让自己高兴一下,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来通知自己?惋惜于不能叫苏辙知道其中内情, 只好略带笑意,说一句:“眼下好安逸咯。”

    别说契丹人听不懂他们在低声细语的交谈什么,就连使团中其他数名官员也不是都懂方言,只有一个人接了一句:“安逸惨咯。”

    苏辙把《忆故人》写完,递了上去。他到了这个岁数,老师大多已经不在人世,年少的同窗也所剩不多,可怀念的人实在是很多,写起诗来自然是情真意切。

    一首长诗,其中借用了四句魏晋诗,顺便迎合羁鸟一说: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耶律洪基非常感动的送了他黄金一百两外加十匹宝马。

    ……

    邀请宋朝亲王、武德使、西北两路监军来辽朝做客是个很复杂的事,不是邀请他本人来就行的。得派人去汴京,要求官家下旨。

    这要是朝臣,也算是出将入相级别。如果是内官,也是殿帅,官家的亲信。就算辽主非常荒唐无礼的邀请他,他也不敢擅自离开辖区,更不敢光明正大的和外国皇帝见面,那可有点找死。

    赵煦听完了新来的辽使带来的新要求,就要求十一郎去旅游一圈见见辽主,对西夏的求和要求一句话都不提,表面上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心里倒是非常疑惑,同左右商议:“佶儿又不是招风惹草的人,怎么还有这种匪夷所思的要求。”

    刘皇后:“他那里不是这样人?整天里招猫逗狗,谁知道能招惹些什么。”

    赵煦叹了口气:“别这么说辽主。”

    刘清菁自觉失言,满脸单纯的看着他,假装自己没有双关,是你想歪了。

    章惇仔细思量了一会:“陛下,若依臣愚见,辽主不会对十一郎不利,他是大国君王,看重名声。”

    刘清菁道:“正是如此,绝不会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章惇:嘻。有点好笑但不能笑。

    赵煦忍不住好笑:“辽主哪里得罪你,远隔千里,还要被你褒贬一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