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昏君抽卡系统后我成明君了[基建]: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绑定昏君抽卡系统后我成明君了[基建]》 90-100(第12/17页)

祁略微思索就开始说了起来。

    他的语气不急不缓,几乎是出口成章,还能引经据典,说得有理有据,一时间大殿里除了他的声音外再没有别的声音。连原本坐在皇帝下首悄悄交流的考官们都认真地听了起来。

    王恒心想,能在殿试中脱颖而出的应该是这般人了吧……

    然而坐在上首的皇帝在马彦祁说完后开口了,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皇帝不是夸奖马彦祁,而是说出了几个他话里的错处来!

    其余进士们再次汗流浃背了,竟是这么严格的吗?

    在此之前,他们甚至觉得马彦祁的表现可以得个头几名了……

    晏玄钰却不觉得,他觉得此人无意间表现出的想法很是危险。

    虽然他的才学晏玄钰是认可的,但他只言片语间透露出他推崇的主张是严格约束女子。

    晏玄钰问的是修身齐家,好好回答也就罢了,竟然说着说着牵出来许多事来,可能其他人一直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听不出,晏玄钰却一下听出来不对劲。

    再看那人志得意满的样子,晏玄钰莫名心里不爽,在他结束后随即就开口怼了回去。从他引用的错误到他用词的错误。

    说完之后,晏玄钰突然发现离他最近的林复用一种陌生的眼神看着他。

    想来是被他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丰富学识震撼到了!

    晏玄钰轻咳两声,然后正色看向大殿中间的马彦祁,此时他被晏玄钰说得有些两股战战了,晏玄钰本来就积威甚久有了几分他自己察觉不到的帝王气,刚刚又说了几句不轻不重的话敲打他。

    “身为读书人,更应当以平和之态应对……朕观你出口成章知晓你才学不错,只是其中有些思想已经是前朝旧物了。”晏玄钰说。

    有前朝思想的人,怎么能成为建设新大周的人才呢?

    马彦祁谢恩,然后脸色灰敗地下去了。

    “宣进士王恒——”声音在整个大殿中回荡。

    李忠贤稳稳站在晏玄钰身侧,这样的事现在已经用不着他来做啦,他也没有年轻人这么好的嗓子了。

    晏玄钰听到“王恒”这个名字,瞬间来了兴致,他记得这个人,正是在宴会上做文章的那个。

    更巧的是还是他用来测试系统抽卡送的道具作用的人。

    他微微坐直身子。

    “草民王恒,拜见陛下。”王恒恭恭敬敬行礼道。

    在他之前已经有了很多人面圣过了,问的问题无非就是修身齐家、民生、官府等事,王恒心里稍安,刚刚的时间里他已经想过一些回答的话了。

    然而他刚一起身,就听到头顶传来声音。

    “前朝有一皇帝,因民间风声而割了不少人舌头。”晏玄钰说。

    王恒:后面呢?问题呢?

    “你便以此事作文罢。”说完,晏玄钰好整以暇地看着王恒。

    王恒:天要亡我!

    不仅是他,其他还没面圣的进士都懵了,这是什么问题?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便要做篇文章?怎么说?说什么?

    王恒略一思索,脸刹那间白了。

    他听懂了,皇帝这是点他呢!

    他又想起来自己那篇文章,如今在民间已经小范围流传起来。

    当真是写下去也后悔,不写也后悔啊!

    等等,陛下既然一直没有发作他,那就是不在意的,但是为何偏偏要在此时问这样一句话呢?

    王恒想了很多,然而在旁人看来也只不过是极短的功夫。

    晏玄钰无意为难王恒,只是看见他突然想到了一事,便现想出了一个问题。

    一直以来,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皇家对民间声音都极大压制着。

    他想听听来自这些大周未来人才的想法。

    第98章 朝廷视察

    王恒斟酌一会,站在大殿中朗声道:“陛下,草民以为,陛下临朝听政,当以民为重,虚怀若谷,倾听民意。民百姓之声,官员之谏言,皆耐心入耳以求真知灼见。以仁心为怀,体恤民情。”

    监考官员们纷纷侧目。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讲究一种感觉,当他们进入自己的感觉中时对外界一切感知都变淡了。

    王恒又说:“陛下施政得当,广听民意,德被四海,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如今天下安乐,百姓感戴……”

    晏玄钰眼睁睁看着王恒越说越激动,他已经不是在按照晏玄钰给的题目来说了,而是歪到了“ 拍皇帝马屁 ”上。

    偏偏他说得真心实意且越发激动。

    直到王恒说完,他才恍然发觉自己是在大殿中参加科举的最后一关——殿试。

    他抬头去看上面坐着的晏玄钰,后者对他笑道:“ 你所说的确实令朕心甚悦,不过殿试可还有众位监考官员。”

    晏玄钰玩心只存在了刚刚那一瞬间。

    这是大周科举选拔官员的殿试,考察的是学子各项素质。

    比如眼前的王恒,才学是有的,但是他的才学远不足以让他在众位进入殿试的学子中脱颖而出,此人还有个缺点就是容易冲动,通过对他过往事迹的调查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官员们各自在眼前案桌上写了几笔。

    殿试继续紧张地进行着。

    “让进士们先去各地方历练一番。”殿试结束后晏玄钰说对众人说。

    毕竟经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啊。

    广纳人才,再加上大周各学堂里正在培养的未来人才,越多越好。

    在王恒之后,晏玄钰又召见了几位学子,让他们论述刚才一事。有人回答平平,有人言辞犀利,倒也有人从不同角度看待此事。

    总之各有优缺点,考官们在交流后一一给出分数

    大周第一次科举考试的圆满完成,不仅改变了已经考中的学子们的家庭,更给天下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京城日报用一个极大的版面说了摘星楼那日的盛景。

    在摘星楼范围之外可以任人围观的地方挤满了百姓,他们都仰着头,看向那摘星楼上。

    皇帝亲自授封了大周第一批进士,并且状元是在摘星楼的最高层授封,更有不一样的意义。

    这意味着,即使是寒门子弟也有了能入仕的机会。

    大周新兴的科举制仍然在过程中不断完善着,针对这次科举中出现的问题尽数解决,毕竟这不是结束,三年后又是一场科举。

    可以这么说,因为晏玄钰在大周实行的科举制度,大周兴起了一股“读书热”,有官员忧心这样会不会导致大周的农事受到影响。

    晏玄钰想了想,觉得问题不大。

    因为他又不是只在科举上努力,大周现在关于农事上的政策也给出了农人许多便利,土豆的推广,再加上以后粮食选种提高产量,所以说提出这种质疑的官员肯定没有关心农事,该罚!

    殿试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