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渡我九重天》 70-80(第10/26页)
宋听檐靠近过来,夭枝只觉浑身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热意,肌肤的坚硬。
她脱不出,只能后仰着身子,闭着眼睛不看他,生怕自己想法被他看出端倪。
他却故意步步紧逼,伸手掐着她的下颚,低头看来,一字一句低道,“我今日便是要告诉你,你即便预知后事,手握奇物,也依旧斗不过我。”
夭枝捂着手腕,浑身紧绷,连呼吸都止住。
他看了她许久,才忽然一笑,慢慢松开了她。
夭枝感觉他的手松开,全身力道瞬间松懈。
她无力滑坐在地,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视线慢慢下移落在碎掉的玉镯上,久久无法回神。
第74章 夭大人当真是什么都舍得。
夭枝许久才回过神来, 伸手去拿碎了的玉镯,脑中思绪却没有停。
瞧他如此做派,似是并不认为世间有神仙一说?
夭枝无法确定, 有听心镯都不知道他心中想法, 更何况如今听心镯已碎。
她只觉手掌越发疼, 她抬手一看, 手掌裹着的纱布,已经染成红色。
她将纱布解了, 血慢慢顺着手掌流下,滴落在玉镯之上, 格外刺目。
她凝神治愈许久, 伤口都没有半点变化,心中有了几分寒意, 天罚之后, 她的仙力已所剩无几, 身子也不如往日强健,如今便是一个寻常女儿家的体力, 恐怕都比她强上数倍。
她想起他方才说的话, 酆惕自不能死,莫说他能制药压制嫪贳,且他本身就在历劫,自也不能出差错。
她正欲起身, 却见前头湖面之上飞跃而来一信鸽, 落在她面前。
夭枝看着它脚上绑着的纸条, 竟没有动过, 心瞬间悬起。
她看向信鸽,“没寻到师兄?”
信鸽朝她走近几步, 点点头。
师兄自也有差事要办,寻不见也是正常。
夭枝拿着玉镯的手无力放下,如此说来,她是当真无路可走了?
师兄寻不见,酆惕救不了,皇帝见不到……
那岂不是要坐着,看这死局收紧?
她黛眉微蹙,思来想去,瞬间想到一个人,倒也可以保住酆惕。
那便是丞相。
如今唯一一个能在朝堂上力挽狂澜的也只有当今丞相了,丞相门生遍布朝野,文臣武臣皆与他有所关联,虽从不参与立储之事,但他若了解实情,那必然会救酆惕,毕竟是世交之子。
皇帝也颇为看重他,在命簿之中,那位老者也就是如今的她出现之后,皇帝才开始偏重于老者。
盖因这世间上难得有老者这样料事如神的能人,自然也就削弱了丞相的地位,但丞相也是极明白事理,支持正统之人,他认同老者的能力,自然也认同大殿下做皇帝。
如此情形,他若是愿意出面阻止宋听檐一二,或可挽回些许局面,留给她一点喘息的机会。
夭枝想到此匆忙起身,正欲离开东宫,却忽觉一阵晕眩,叫她眼前猛然一黑,险些没有站住脚。
她勉强站住脚,待到眼前视野恢复,正欲继续往前走,可下一刻便是一阵天旋地转,她再也支撑不住往前倒去,失去意识之前只听到远处而来的公公惊呼出声。
等再醒来,她思绪还有些迷蒙,看了眼周围,自己正躺在一个陌生的宫殿中,榻旁事物与她那处完全不同。
清贵雅致,让她瞬间觉出几分熟悉,这和往日贤王府的布置太相似,只是如今他住的地方是东宫。
夭枝当即坐起身,看了眼外头天色,好在只晕了片刻,没耽误多少时辰。
她猛然起身,脑中一阵晕眩,她按了按自己的头,下了靠榻往外走去,却见殿外站着一长须老者,一派正气,常年为官,官威积压于一身,叫人不敢直视。
夭枝心中一喜,她正要寻他便在眼前,她上前伸手作揖,“丞相大人怎会在此,正巧我欲寻大人?”
丞相面色还算和煦,“夭大人昏迷之时说要寻本相,凑巧我正在宫中,便先来看看。”他说着看过来,关切提醒道,“这些时日大人着实有些劳累,竟在宫中晕了过去,好在周遭有人看见,否则若是在外头,都不知会不会遇上危险。”
夭枝自然知道自己的身体,天罚岂是区区几阵疼便能过去的,它会如同重伤一般一点点抽干自己的精气。
恐怕只有差事办成之后,重返九重天,她才能恢复往日仙体。
夭枝若有所思片刻,回转思绪看向面前的老大人,“这些时日是有些许劳累,我心中忧心,不知能否与大人说上几句。”
丞相听闻此言看过来,自也是关心社稷,“夭大人忧心之事,可是事关社稷?”
“是。”夭枝果断开口,“陛下如今无法见人,大人应当也是知晓的,若是陛下病重不见人便也罢了,可若是其他呢……这宫中上下唯一能接触到陛下的人,只有太子殿下。”
丞相闻言不动声色,“夭大人的意思是?”
“我并非恶意揣度,只是陛下没有音讯,总归是不行的,更何况贺家将军带兵回朝,是属无召入京,此已是万不该。”
她说到这里,丞相忽然开口截到她的话,话中提醒,“夭大人,如今的太子殿下是陛下亲封的。”
夭枝一顿,见他不接招,只能开门见山,“大人已属意未来新帝?”她顿了几许,如此关头,已没必要藏着掖着,就看丞相如何想。
丞相闻言看着她良久,慢慢道出,“为何不妥?”
夭枝神色一怔,“大人,……你早已站好了队?”
丞相看向宫殿上四四方方的天空,继续开口,“是,天下需要明主,二殿下就是明主,大殿下与之相比,并非明君。
甚至当今圣上,我都可以断言,他已并非明主。”
夭枝不曾想到会是这样直白的回答,不祥的预感快速升起。
丞相双手背在身后,难得显出他这个年纪的老迈疲惫,“夭大人,你知道边关受了多少年的战火吗?你知道这几十年来,死了多少人吗?
你又知不知道天下百姓因着连年战火,苛捐杂税,虽没到易子而食的人间炼狱,但也差不离多少去。
兵荒马乱,命如草芥,你能看到的一片繁荣只在京都,外头如何谁看得见?
当今圣上是明君,也有铁血手腕镇得住江山,可与太后一族周旋兵权多年,导致边关战火迟迟无法解决,内斗不止便无法强盛国力,我们泱泱大国外强中干,往后几十年那些蛮夷必定不断入侵、挑衅,导致百姓民不聊生!
而朝廷世族经历这场内斗,恢复到鼎盛都得百年,内忧外患,争断不休,这些问题都隐在底下,不出几年就会浮到明面上,可到这些问题,当今陛下的身子已经支撑不到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面对如此残局,只能由新帝来,且局面只会更难!所以新帝必须要有雷霆手段,杀伐决断,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方可威服四海。
大殿下虽有治理国家的能力,但面对这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