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三国从穿成刘备开始》 90-100(第2/17页)

家’,我可不敢当!我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赤脚医生罢了。这些医术都是刘府君找人教给我们的,没什么讲究的师承。”

    “赤脚医生?”

    “刘府君说,咱们没事的时候是赤脚干活的农人,有事的时候是立刻上任的医生——我们身兼两职,便叫作‘赤脚医生’。”

    “你说‘你们’?像你这样的赤脚医生,难道有很多吗?”

    “可多了!刘府君培训了一百多人,保证每一里至少有一名赤脚医生。刘府君还说了,今后他还要再培训好几百人,尽量让每一个村子都能至少有一名赤脚医生呢!”

    说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小萍姑娘顿时变成了热情的百灵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神情骄傲又自豪。

    “咱们赤脚医生虽然比不上那些城里的医者,只能帮着村民们瞧些简单的病痛,可对村里的贡献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医者少!城里的医者又贵又远,好多村民来不及送过去便没了。我们赤脚医生天天就在村民身边,有什么事情叫一声就到了,收费也便宜,村民们都乐意来找我们。光是今年,我就看了好几十号人呢!”

    告别了小萍姑娘,张角继续往前走,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

    他游历四方,见过许多地方官员。在那些人的眼中,百姓就是牛马,就是税收的产出机器,就是徭役的工具人。

    对于很多地方官员来说,只要保证今年的税全都收上来,徭役全都按时服完,管你们百姓是死是活,身体是好是坏。

    哪怕是遇到了大疫,很多地方官员也就是象征性地抬抬眼皮,施点药,趁机刷点政绩,其实内心里毫无波动。

    地方官员们是这样想的:毕竟大疫属于天灾的一种。既然是天灾,关我们什么事呢?

    他张角的太平道发迹,就是因为汉地连年大疫,百姓们在生死线上挣扎。

    毕竟已经到了这个时候,有人能给你一碗热水喝,能给你一点照顾,还有百分之一的概率能够被救活,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即使明知道符水治病是假,即使明知道神仙救世是虚,你真地会拒绝跟着这个人去干一场吗?

    而现在,在这个偏僻的北境边郡中,有人却将百姓的身心健康真真切切地挂在心中,出钱出力培养赤脚医生维护每一个底层百姓的健康。

    张角能够感受到,刘备是真真正正地将每一个底层的老百姓当人在看待,而不仅仅是产生税收的机器、完成徭役的工具。

    真是仁德啊……

    如此的仁德,甚至让张角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世界上真的真实存在这样的人吗?他现在看到的、听到的这一切,真的不是他的梦幻吗?

    张角忧心忡忡地继续往前走。

    年龄幼小的孩童聚在一起玩耍,一边追逐打闹一边唱着童谣。那稚嫩的歌声,随着秋风送入了张角的耳朵。

    “小么小儿郎呀,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呦,”

    “没有学问那无颜见爹娘。”

    这童谣声调轻松明快,字词长短错落,和时下流行的十分不同。张角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地听了起来。

    而听着听着,张角原本轻松的表情逐渐凝重了起来。

    “小么小儿郎呀,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光。”

    “只为穷人要翻身呐,”

    “不受人欺辱喂,不做牛和羊。”

    “郎里格郎里格郎里格郎。”

    “不受人欺辱喂,不做牛和羊。”

    刹那间,一道惊雷在张角的心口炸开。他只觉得一股汹涌的情绪在胸口翻腾,酸涩的感觉迅速地充满了他的眼眶。

    那一句“只为穷人要翻身呐,不受人欺辱喂,不做牛和羊”在他的脑海中不断地回响。

    张角强忍着泪水,向孩童询问这首童谣的作者。孩童笑道:“这是刘府君所作。”

    一直悬空的石头终于落到了地上,一种久违的踏实感觉浮上心头。张角愣了一下,拊掌大笑起来。

    刘备!刘备!果真是你!

    这世上,恐怕也只有你会写出这样词、作出这样的歌了!

    张角加快了脚步,向着高句骊城赶去。他已经下定了决心,这次无论如何要与刘备好好地见上一面!

    走了不久,张角路过了一块站着两个农人的田地。走过去了数十步后,张角越想越不对劲,忍不住又退了回来。

    张角细细地看了那两个浑身脏污的农人,半晌,最终朝着其中一个试探着喊道:“你是……刘府君?”

    一副农人打扮的刘备抬起头来,和张角对上了目光。

    “张道人。”刘备笑了起来,他认出了眼前的这个故人,“咱们又见面了。”

    【作者有话说】

    张角得意挥手:怎么样,没想到我又出场了吧?嘻嘻!

    注1:经典儿歌《读书郎》。大部分人应该只知道第一段歌词,但其实原版是有两段歌词的。我个人非常喜欢第二段歌词,并从中深深地理解了“微言大义”的含义。

    第92章 投靠张角?

    阿备在玄菟郡征战鲜卑、安定百姓, 糜竺在徐州也没有闲着。

    这几年里,糜竺和糜家的商队一直在幽州徐州两地跑,既负责将中原的粮食、物资运到偏远的玄菟郡, 又负责将玄菟郡产出的矿产、铁器、纸张等运到中原贩卖。

    不仅如此,糜竺还担负起了阿备在外的眼睛和手掌,负责帮他网络各地稀奇的物产。尤其是各种植物, 更是重中之重。

    因此, 阿备很快就收集到了至少两个不同产地的棉花种子,并将它们种到了高句骊城外的试验田中。

    当然,阿备天天要忙着玄菟郡里的各种大事,没办法天天顾着试验田。因此, 他就是在试验田上挂个名, 没事去转悠一圈, 真正照顾那些宝贝棉花苗的另有其人。

    那个人,就是肖敢。

    在高台论学之后,肖敢被阿备那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深深打动了, 亲自前往村落野地, 实践他的老庄之学。

    然后, 肖敢很快就被现实给狠狠地打脸了。

    原来,少了机械的辅助, 木头是没办法自己聚合在一起形成房子的, 干净的水是不会自己从来洞里涌出来的, 麦苗是不会自己整齐地插进土里的, 谷壳是不会自己主动脱离掉下来的……

    在无数个寒冷饥饿的夜里,肖敢住在四面漏风的木棚里, 反反复复地回忆自己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

    原来, 曾经的自己被保护、被照顾得那么好。

    有父亲卖力耕田, 种出粮食;有弟弟杀敌戍卫,保障安全;有妹妹打扫洗刷,运转家庭;有母亲织布绣花,攒出束脩……

    原来,他从前能够悠然自得地学习《老》、《庄》,能够大言不惭地谈论逍遥淡泊,不过是因为在他的身后有父母、兄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