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有明堂》 17、龙的传说(第1/2页)
人间行走指南:
【人类原先和动物是一样的,后来他们有了文字,学会了记录,就变得不一样了。】
-
北宋仁宗明道二年,秦川旱灾频发,半年无一滴雨水落下,河道干涸,大地皲裂,百姓皆苦。
秦川郡太守无奈之下,张榜重金悬赏治灾之法,数位异士、道长、游侠祈天招雨,但均失败。
那年十二月,一个货郎路过秦川,揭榜称北三百里猿王峰山脚下有妖邪出没,才导致天降异象。
太守并不轻信,但货郎信誓旦旦说亲眼看见有红光如席,覆天而不散。
太守找人打听,果然有这事,最终召集了一众道僧侠姑,骑马一日才到了猿王峰下。
-
猿王峰下有一碧潭,深水幽幽,上方悬着一片红云,似红色天幕笼罩着半面天空。
众人中有个姑子,是当地闻名的仙子。她掐算之下,说潭下有妖邪吸纳地泉之精,导致秦川失水。如果不将之除去,一定会引起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她有一古铜神镜,可设一镜阵,将其困于阵中后,再将之诛灭。
众修士一商量,决定协助仙子除妖,在碧潭周围布起法阵。
-
阵眼刚落,还没起阵施法,红云中现出一条青色幼龙,龙头有一对尖尖小角,还没完全长大。
幼龙口出人言,竟如童子音。它听闻众人是要捉妖治旱,幼龙大笑,称它自潭中修炼,即将化龙,愚人中了奸猾货郎之计。
“我乃青龙,助尔降雨!”幼龙遂起黑云,往秦川方向而去,所经之处,天降甘霖。
百姓们奔出门外,沐浴在大雨中,有老者甚至跪在地上,躬身叩头感谢神龙显灵。
-
幼龙施雨完毕返回,在半道的村落中,遇到货郎。货郎一边与它交谈,一边唤出一头像狮子般的魔物,和幼龙在空中缠斗。
当地百余村民均目睹此景。
魔物也不是实体,以半虚之态,和幼龙打了个势均力敌。纠缠半晌之后,魔物突然用兽尾袭向村民。
幼龙为了救村民不慎分神,被货郎拿出一条长索捆住了身体。
幼龙被困中只得临时破境化形,全身暴涨,挣脱了长索,成为一条青色角龙,头顶双角碧色莹莹,在天空之中泛着冰冷光芒。
魔物与货郎两方协力,张开大口吞咬龙尾,青龙不慎负伤。
它急中生智,想要先将控制魔物的货郎制服。没想到那卑鄙货郎竟然躲在百姓之间,以人为盾保命。
青龙不愿伤人,气力即将耗尽,它在临死之前,蓄力飞行百里,最终撞向最大的山体,瞬间山摇地动,一座大山竟硬生生被它撞穿,半条龙尾陷在洞外。
货郎追击赶到,剔出龙骨,拔去龙筋龙须,将青龙剥了干净后,最终化为一个四角、羊眼、马身的妖兽,仰天大笑而去。
众修士这才知道,大家都中了那奸恶货郎的圈套。
-
青龙死后,龙尸腐烂,肉身化作泥土,龙鳞化作石头,眼睛化作龙潭,空留下一道龙洞,和施雨救人的传说。
秦川郡太守上报朝廷,宋仁宗感念小青龙仁义,将它舍命保护的村落设为县,以青龙为名,并减三年赋税。
周边灾民和百姓纷拥而至,人一多,青龙县很快就发展起来。
现在的秦北县,青龙的故事已鲜为人知,只有龙洞村的龙洞,还留着千年前大战的痕迹。
-
这个故事里,白瑾瑜不仅附上了龙洞的照片,还附注了参考文献资料出处。
她用大量的笔墨赞美青龙虽小,却对人间有情有爱,舍龙神之道而护苍生,文末还加了一句判词:
【赤云玄甲出青角,破日弄雨化虹霓。】
聂明月放下手机,陷入沉思。
-
白瑾瑜是唐青山特聘到公司的,从撰稿人到编辑,再到主编,可以说,白瑾瑜本人,就代表了《人间行走指南》。
这些年间,她一直在杂志专栏上撰写和妖怪传说有关的故事,甚至集结上市,成了畅销书。
她的故事中,经常有上古妖兽出现,明明在外人看来是虚构的故事,她偏偏总会拿出探访的证据来,似乎在尝试证实它们的存在,寻找它们的踪迹。
在孟夏眼中,白瑾瑜是个才华横溢、想象力丰富的人类,于身份并没有特殊的地方。
然而聂明月却觉得,唐青山找来的人,必有其深意。
比如她才察觉自己和龙洞有某种联系,而白瑾瑜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来过龙洞村了。
-
一夜过去,第二天她走出房门时,春姐已经做好了早饭。
泼了油辣子的米皮软糯,配上温和白粥,自家做的泡菜极为爽口。
聂明月本可以不用饮食,但还是吃得干干净净。
吃过早饭,便在春姐的带领下,来到老城中心的青龙广场,找到了表姨。
表姨是个精气神十足的老太太,她听春姐说明来意,说道:“姐夫的父母三十多年前就去世了。我有姐姐的电话,回头找来给你。”
聂明月问:“大概在六十年前,您是否知道罗老师家中有一个保姆,叫梨花的?”
表姨仔细回忆了一下:“那时我姐姐才十来岁,没有跟姐夫结婚呢。”
“不过有一年,我去省城带了我们本地特产核桃饼,姐夫吃饼的时候说了一句,有小时候家里保姆做的味道。我好奇那个年代就有保姆,多问了几句。”
“姐夫说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姐姐,被婆家打怕了,跑出来的,叫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聂明月留下了联系方式,表姨答应她,回家就翻电话本。老太太聊了几句,就兴冲冲回到舞群中去了。
春姐给聂明月指明了去文化馆的方向,自去买菜,还提醒她,12点以前退房,若是今天要走,得早点去客运站确定发车时间。
-
到达老文化馆,刚刚八点半。聂明月向管理员出示证件,说明来意,管理员说县志厅需要预约。
他特意给领导打了个电话后,便带她到了三楼,打开县志厅大门,让她自己参观。
入口处有一道名人墙,从宋元时期的科举文人、朝廷官员,到近现代的科研学者、社会名流,只要原籍是秦北的杰出人物,都在上面一一列出。
到了文化艺术一栏,罗永立的照片在上,下面一行字:县文化馆第一任馆长,著名陶瓷大师,多个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收藏等。
沿着名人墙往内走,是秦北文化发展史和部分出土文物展示。她并没有直接去罗永立捐赠的作品,慢慢一点点看下去,寻找能产生关联的信息。
-
秦川是历史名城,文明发源地之一,有俗话说,“在秦川,一锄头就能挖出一个古墓。”这其中有一部分就出自秦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