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堂: 7、镇海神兽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有明堂》 7、镇海神兽(第2/2页)

犹如镇海神兽,威慑四方。

    海神石像立于街尾,身形壮硕如英武将军,站在方形石座之上,正持长弓拉弦,箭头直指狻猊所望的方向。

    新北港码头的大老板丽娘子说,这便是杀死海妖的海神与神兽。

    她愿意出资,在商街原址建一座海神庙,祈求他们护佑北港,山海永宁。

    人们给海神庙起了个名字,叫镇海寺。

    -

    香香问:为什么要为将军立神像?

    聂明月答:他当得,百姓供奉,香火延绵。

    -

    “所以,是我知道的那个镇海寺?海泽的镇海寺?”白瑾瑜又惊到了。唐先生的故事里,她不仅听到了聂明月的故事,也听到了海泽市百年前的过往。

    她忍不住心中震撼之意,本以为是小故事体量的猎奇,却得到了一部传奇。

    “是的,香香,就是当初打败我的那个神兽幻影的本体。”计九崖提起香香,语气中也有些感叹。

    “原来传说中的撑伞人,并不止一个。”白瑾瑜想起故事里的阴冥司大人:“这位大人,应该不是聂小姐的爱人吧?”

    计九崖摇头:“并不是。这个故事很长,我尽量在下飞机前给你讲完。”

    白瑾瑜不满:“你慢慢讲,大不了,到了海泽,我请你吃饭,咱们接着聊。”

    计九崖无奈地笑了。

    “唐先生那晚,还给了我一个箱子,让我代他保管。里面是他当初在海外,给聂明月写来的所有家书。”

    “陆广兴,你知道吗?”计九崖问。

    “知道啊!军阀越东王,在混战期间,被迫电召下野那位。”白瑾瑜一听,瞬间又兴奋起来:“怎么?陆广兴也不是人吗?”

    计九崖摇了摇头:“我也是看了那些信才知道的。唐先生在当初赴东洋的船上,结识了陆广兴的大孙子。也就是现在越东陆家的族长,陆靖鸣……”

    -

    明月阿姐:

    离京半载,思绪难眠。三日前考试放榜,弟侥幸折桂,今日登船将赴美深造。喜讯方传,却是憾中有望。憾将远别故土万里,书信难诉思念;望能远赴西洋,习得真才实学。

    初离京于远洋邮轮,邂逅越东总兵之孙陆靖鸣。此子年方六岁,初见时蜷卧舱角啜泣。忆及当年弟夜啼,姐姐费心安抚,既为长姐,复为亲师,恩情深重。今日见此景,不禁心生怜惜。弟受其祖父所托,明日将携靖鸣赴纽约,幼童懵懂,责任重大,方知姐姐昔年照拂之艰辛。

    东瀛游学,亲见弊端。彼处学堂,多为射利之徒所设,号称数月可毕业,实则徒具其表。今日之世界,强权即公理,唯有真才实学,方能自强。

    如今列强环伺,国势危殆。每忆祖母常念及义父大人卫社稷之事,弟虽不及将军之才,然亦立志有朝一日,助我泱泱中华与世界比肩而立。古人十二观场,十五游学,弟今远行,正当其时。愿以此身许国,以此志报亲!

    恭请姐安

    弟唐槐叩上

    一九零五年八月二十日

    又及:靖鸣今晨习字,写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笔画稚拙,却字字见吾心。谨以此书,遥寄中秋思念。

    -

    1905年秋,作为东瀛第一次留学生考试的第一名,唐槐登上了横滨开往美国旧金山的轮船。

    唐槐这次上船,身边多了一个小男孩,那个男孩是越东王陆广兴的孙子陆靖鸣。

    陆靖鸣当时才六岁,因年幼而学业不通,是本次考试的末位。按照学校规定,他将与其他留学生一起被遣送回国。

    陆广兴写唐槐写了一封信,他称已被邀请明年赴美考察,希望唐槐能将陆靖鸣一同带往美国,届时会亲自上门。

    海上航行近半月,抵达旧金山后,乘太平洋铁路列车,终至纽约。这期间,唐槐每天除了教陆靖鸣读书写字,就在舱内写信。

    -

    陆靖鸣知道唐槐有一位长姐。陆靖鸣是陆家长孙,家里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弟弟。现在得到唐槐的关爱,已视唐槐为兄长,于是便也唤聂明月“阿姐”。

    到了纽约后,唐槐白天将陆靖鸣送往当地小学上课,晚上将他接回来后,先询问一天的学业,再讲述大学的课程。最后一件事,依然是给明月阿姐写信。

    陆广兴确实去过纽约,他与唐槐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后,又匆匆离去。

    唐槐对当晚之事一字不提,只让陆靖鸣专心学业,陆靖鸣也不愿意离开兄长。

    四年后,唐槐成为大学工业研究实验室唯一的华人学生、副研究员,并辅修政治、经济课程。

    周末与节假日,他都会与几位华人青年在小公寓中热烈讨论、筹划,这是陆广兴为他带来的资源之一。

    -

    不管多忙,他依然坚持每周至少给聂明月写一封信,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见解:“阿姐比我更优秀、更聪明。她太忙,那我就替她学完,再讲给她听......”

    在唐槐的讲述中,明月阿姐勇敢坚韧、聪慧美丽、无所不能。

    陆靖鸣相信,唐槐说的都是真的。

    只不过,唐槐从未收到过阿姐的回信。

    “姐姐不在京城家中,她有很多更重要的事要做,所以我只用写给她就好。”

    “她看到这些信的时候,必定是很久以后了。”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