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420-4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420-440(第4/26页)

家们的推波助澜下,被儒家或是当地豪强所垄断的话语权也裂出一个朝廷可以介入一二大口。

    而这也是刘瑞为楼兰准备的第二份大理——一份从娱乐入手的文化礼包。

    “典客那儿有不少善于楼兰语的人。”刘瑞在看完送完送上的“样板戏”后挑出两部优秀的交给郑谨:“剩下的不必朕多嘱咐,你与典客都心里有数。”

    “诺。”郑谨做这行也非一日两日了。早在刘瑞安排人写楼兰小说前就有为北方的乌桓人和南部的越人量身打造文化剧本,以歌舞或说书的方式传入边境,就此在年轻一代的乌桓人和越人那儿有了极好的同化的成果。

    在此基础上,刘瑞对小说家的扶持简直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不仅资助他们采风,甚至还在奉常与典客那儿为其设了文化丞与教化丞的八百官职,看得很多百家心里微微发酸——他们拼死拼活得研究经典,考取进士还不如这群吃喝玩乐的下九流!!

    还有王法吗?还有天理吗?

    不行。既然小说家写,那他们也要写,而且得比无才无德的小说家们写得更好。

    …………

    “阿嚏!”前往南越的车程上,周翁主微微打了个喷嚏,引起她的丈夫侧目:“可需为翁主置热汤?”

    “不必了。”虽然南方的气候温暖,但深夜的湿润还是让周翁主感到寒意,好在她是将门之女,即使阿父是个纨绔,大父与阿母那儿所留下来的优良基因让她的身子骨还算健壮:“早闻南方气候古怪,但没料到如此古怪。”

    她在车中捻着指腹,居然有种粘腻的湿润感。

    周翁主的丈夫,一个在外人眼里撞大运才娶上翁主的平民小子——义纵为翁主披上一袭厚衣,宽慰道:“龙生九子都有不同,更何况是辽阔的大地。”

    “这倒也是。”周翁主点点头道:“不过比起寒冷,热还算是好熬的。”

    现代是冷了还能加衣服,但热了不能脱层皮。可古代不同。古代的气候根本达不到四十度以上,反倒是民间缺少棉衣厚瓦,所以每年冻死的黔首非常之多,几乎成了朝廷每年必须解决的要命之事。

    “南越比这更热,翁主到了南越想必不易着凉。”义纵知道自己的岳母是去做藩王的,所以对南越带了层“应许之地”的滤镜:“希望咱们一切顺利。”

    “嗯!”周翁主从鼻腔里闷闷哼了声,而之后的事实表示他们的南越行确实顺利,而且有些顺利过头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4-01-31 04:51:16~2024-01-31 23:58: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和田玉 37瓶;秋江花月夜 23瓶;一叶障目、伊怜 20瓶;淹日暮行 12瓶;开开心心、九歌、不想上学、耶耶底亚萌萌哒、yiyi、微风中的露水 10瓶;伍叄零柒、哞一、未央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424   第 424 章

    ◎昌平大长公主抵达番禺。◎

    建立一座世界级的中心城市要花多少钱?多少年?

    昌平大长公主虽未亲身建立城市, 或是像乌伤翁主般在会稽郡和闽中进行贸易试点,但是在刘瑞发展巴蜀井盐的那段日子里,她作为继皇家父子后的第一大投资商是非常清楚刘瑞在蜀郡的发展上投了多少人力物力。首先是京畿之地派去了十五墨者, 十一名农家, 五名医家与一百三十名少府工匠。这还不算随行的隶臣妾与护送军队。

    而就是在这样的大手笔下,蜀郡的井盐在给关中创造经济价值前每年还要吸走关中的万金补贴——因为安置本地的黔首与工匠, 开荒耕地,建立盐库都需要由关中垫钱。

    事实证明,开发蜀郡是刘瑞做过的, 最划算的买卖之一。围绕着巴蜀井盐这块金字招牌, 巴蜀的运输业与农业、手工作坊在近几年里翻了三倍。尤其是在西南角的边境贸易被刘瑞打通后, 巴蜀的南部黔首吃到了最厚的红利,靠着押镖与办谒舍、仓库赚得盆满钵满, 一度让蜀郡郡守怀疑地方“武装”是不是太过火了,于是请关中规划巴蜀南部的镖局业,并且在此建立了继关东钱庄后的第二大地方钱庄——巴蜀钱庄, 为当地的黔首与入籍的越人提供贷款服务。

    蜀郡的阆中花了七|八年才成为继长安、洛阳后的第三大城市,而番禺……

    昌平大长公主持节进入番禹城前,道旁的流民就多到让护送的汉军压力山大,不得不杀鸡儆猴才遏制了群不要民的扑上来抢他们的粮食。

    “简直是胡闹。”昌平大长公主对本地的越人没啥兴趣,但不妨碍她将此地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 不许旁人损坏一二:“长沙国与闽中郡的汉军……”

    昌平大长公主眼珠一转, 似乎明白了某些人的苦心:“是想让孤做这好人。”

    随行的军官想说“你这公主怎么如此单纯”,但是看着对方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他就晓得聪明人之所以是聪明人, 就是因为他懂得在合适的时候装糊涂:“都是按陛下的旨意做事, 自然是要顾虑一二。”

    出兵讲究师出有名。如今是有出兵的师与出兵的名, 问题是由谁命名这个师。

    名义上肯定是奉陛下的命去解决南越的内部纠纷,可陛下又非三头六臂,哪儿坐镇前线指挥,所以才有虎符的用武之地。

    “通知闽中郡和长沙国的汉军过来收拾摊子。”昌平大长公主不顾婢女的阻止下了车,瞧着已把城墙染成橘色的番禹城冲公主仆(掌马车的官吏)道:“长沙郡尉到番禹城后请过来一聚。”

    “至于这些无家可归的黔首……”昌平大长公主瞥了眼在番禹城外瑟瑟发抖的难民,其中不乏衣着光鲜的官宦亲属,但是在赵佗的子孙开启王位之争,在不大的番禺里提前上演三国杀后,他们就算在不舍得城里的家资也不能将性命置于金钱之下,所以捡了干粮细软出城避难。

    可干粮细软总有用完的时候,加上赵佗死后如同祖龙死而地崩般令南越有了分裂之相,所以原给番禺供粮的村县纷纷存粮练兵,以迎乱世。

    昌平大长公主经横浦关入番禺城的这段路上就没少见着带兵拦路的土司。说是“拦路”也不恰当,毕竟土司还不至于眼瞎到看不清那黑底红字的“刘”字旗,以及带着臂弩长枪的汉家骑兵。

    没人送粮,番禺城外的黔首只好以家族为单位抱团取暖,甚至开始抢夺弱者的积蓄口粮。

    “可怜见的,让他们吃个半饱后去周围问问愿不愿施以援手。”昌平大长公主可非善男信女,带着随军杀了两个不敢进程,但却在此窝外横的官吏后将带来的粮食混着细沙草皮施以难民。

    因为是去南越“出差”,所以关中大手笔的给昌平大长公主加了三千士兵,其中有三百人是长沙出身,一百五十人是巴蜀的隶臣,对南越的局势小有研究。

    乱世用重典。

    在昌平大长公主的铁拳施压下,乱糟糟的番禺城外终于变得和平安定。围绕着番禺城的四会县与博罗县在汉军的劝说下同意放粮,其县长(县令)在领队汉军的邀请下和运粮马车一起到了番禺城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