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100-105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100-105(第3/7页)

怪。

    姑且不提此事,就说薛丁山三休樊梨花之中,有两次都是在质疑她的品性,三请也很不情愿,和好似乎只是为了利用她的军事能力,观感非常不佳。

    反观杨宗保,不管是在《杨家将演义》中还是在《穆桂英挂帅》中都是纯爱战士。

    和穆桂英唯一一次闹矛盾是因为救父心切,破坏了穆桂英的计策,但很快他就被打了四十军棍。

    刚升起一点怨气,穆桂英来探望他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立马就向老婆认错、与老婆和好了。

    不仅如此,杨宗保还不避讳在儿子面前提起此事,用自己的教训告诫儿子,并不觉得被穆桂英责罚丢了他的面子。

    要知道,现代很多大男子主义的人都做不到他这种程度呢。

    当然了,男人只是大女主的挂件,明月不打算在视频里说这些:“穆桂英的原型是杨文广之妻、杨延昭的儿媳、杨业的孙媳慕容氏,但在演义之中原创出了杨宗保这个角色,杨文广被迫降辈,成了穆桂英和杨宗保的儿子。”

    赵匡胤怔愣:杨业?是他知道的那个杨业吗?

    如今镇守在代州,抵御辽军,屡立战功,被起了一个绰号叫“无敌”的刘继业,原名就叫杨业。

    不过,他如今可不是大宋人,而是那北汉的臣子,这个刘继业的名,还是已逝的北汉世祖刘崇赐下的。

    天幕这么一说,刘均小儿本就胆小多疑,恐不会再信任于他了。

    却不曾想,明女郎突然爆出一个惊雷:“这里插一句题外话——赵光义亲征竟然是打过胜仗的,杨业最开始就是跟着北汉干的,后来宋太宗带着宋军猛攻北汉,刘继元不敌直接投降,反而是杨业据城苦守,最后是刘继元这个皇帝派人劝降的杨业。”

    “赵炅倒也没有我想象当中这么差劲,起码招降杨业之后,非常信任地让他继续镇守在代州,就挺有魄力的,杨业也确实一直大败辽军。”

    “他的妻子折氏,就是非常欣赏咱们穆桂英、百岁仍披甲出征杀敌的佘老太君原型。”

    终于知道驴车漂移的宋太宗是谁,赵匡胤却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震惊。

    若是天幕一直不说,恐怕“祇”离开后,两个弟弟都会死在狱中。

    现在知道了,倒是能把赵光美给择出来。

    如今的北汉皇帝刘均看向养子刘继恩和刘继元,颇觉不解:

    他原本打算传位给继恩,为何最后是继元当了这亡国之君?

    复又叹气:将军深受父亲信重,留在这儿反倒是耽误了他。

    既然必定会亡国,又何必把责任扔给孩子们,不如就让自己来当这个投降的亡国之君吧。

    他望着天幕苦涩一笑:明女郎不喜宋朝,但天幕的出现,反倒帮了宋朝。

    这可真是,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个人认为电视剧改编得最好的一点,就是穆桂英接下元帅的重任后发现自己怀孕,为了大义选择堕胎。和演义中她军阵之中产子、背着婴儿继续战斗相比,人物弧光显然更加明亮一些。”

    第103章 女子封侯,辽萧太后 “有四个字可以总……

    “大敌当前, 难道他比天下百姓都重要吗?”明月念出了电视剧中穆桂英的这句经典台词,心中不无叹惋之意。

    “当然了,群像的刻画上肯定还是演义更胜一筹, 杨家将世代忠义, 悉数投身于保家卫国、抗击外族,穆桂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但若无其他将领的配合,她也难以立下赫赫战功。”

    “值得一提的是, 演义中穆桂英也一样以女子之身被封为了浑天侯, 儿子长大成人后,她才从朝堂之中隐退, 比花木兰的结局合理了不少。”

    “传统结局中,穆桂英身死于征西之战,神话结局中, 她当然是得道成仙了。”

    “不管是哪个版本, 穆桂英的主体性都远高于樊梨花,女将形象的变化, 也代表着社会观念的进步。”

    “和前三位巾帼不同的是,梁红玉并非虚构的人物, ‘红玉’的名字可能是杜撰出来的,但她的事迹却是在正史中明确记载着的。”明月叹气, “真实的历史中, 梁红玉屡立战功,开创了功臣妻给俸制度, 被封了一个又一个国夫人,但始终未能得封侯爵之位。”

    “不过,大家不要以为女子封侯只能存在于文艺作品当中, 相士许负被汉高祖封为鸣雌亭侯有可能也是杜撰,但正史之中,吕雉确实让萧何之妻承袭了她丈夫的酂侯之位,并给自己妹妹吕媭封了临光侯。”

    “遗憾的是,西汉之后就再也没有女子封侯的实例了,直至明末女将秦良玉横空出世,她在丈夫死后代领夫职,平定战乱、战功赫赫,抗击清军、宁死不屈,崇祯皇帝曾为她作诗四首,后世文人也对她多有称赞之语。”

    “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帝封秦良玉为忠贞侯,她成为了唯一一位以王朝名将身份出现在正史将相列传中的女人。”

    “顺带提一句,南明本来就打不过清朝,这群姓朱的还成天搞内斗,四个皇帝两个由字辈,两个聿字辈,外加一个监国的朱以海,都在这个南方小朝廷里面争权夺利。”明月深觉无奈,“以小见大,明朝灭亡,这群宗室绝对功不可没。”

    明朝,朱元璋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先前明女郎讽刺过本朝对宗室的态度,说此事与朱棣是藩王上位有关,但老朱自己心里清楚,是他开了这个厚待宗室子孙的头,让他们不必从事任何职业,所有消费都由朝廷承担。

    朱元璋自己也没想到,这样远超前代的爱护,竟然养出了一群愚蠢又短视的玩意。

    先秦之时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箴言,如今听了明女郎所言,他才恍然领会到其中深意。

    而下首的臣子们飞快地在记忆中翻找着各位皇子的字辈:

    如今宫中最小的皇子是郭子兴之女郭惠妃所出的十九殿下朱橞,十九位皇子的后代中均无聿字辈,而朱以海按照字辈,应该是如今深受上宠的鲁王朱檀子孙。

    相较于其他十几岁才得封王位的兄长,朱檀刚满两个月时就被封为了鲁王。

    朱檀如今只有十岁,当然还没资格出现在朝堂之上,但宫中多早慧之人,他又素有聪慧之名,立刻意识到:

    有“朱以海”这个不软不硬的刺在父皇心中硌着,自己不仅不会再给母妃带来荣光,甚至还有可能连累母妃。

    思及此理,难免仓皇。

    朱檀的母妃也姓郭,但和郭惠妃并无亲缘。

    她是在朱元璋微末之时便跟随在他身边的老人,父兄战功赫赫,被封宁妃之后仍以马皇后为楷模,恭谨守礼,本以为能顺遂度过此生,却不曾想受此无妄之灾。

    却听明女郎又言:“有意思的是,崇祯帝是自缢身亡,但和他同为由字辈的两个南明皇帝都留下了一些贪生怕死、耽于享乐的记载,反倒是聿字辈的两个皇帝,一个同样自缢而死,另一个选择绝食而亡,不堕气节。”

    郭宁妃和朱檀都期待地看着天幕,希望明女郎能说出“朱以海也一样坚贞不屈”的话,但可惜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