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100-105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100-105(第1/7页)

    第101章 户尉门神,帝后寿数 【请宿主明月简要……

    “接下来就是第四点不同, 太后宣了三人见驾,分别是徐茂功、护国公、尉迟公。”

    “在正史中,秦琼去世前一直都是翼国公, 就算去世后改封, 也是改成了胡国公,而不是护国公,尉迟恭就更不用说了,人家名恭字敬德, 就算要用‘公’称呼, 也应该是吴国公才对。”

    “吴承恩对这些人名字、封号的改编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清朝的《说唐演义全传》、《兴唐传》等等小说都借鉴了他的创造。”

    “作为一部优秀文学作品, 《西游记》的影响力绝不止如此。”明月深知,接下来要讲到的这个情节,才是最能体现这本书影响力的地方。

    “当秦琼和尉迟恭同时出现, 会发生什么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吧。”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什么习俗, 反正从小到大,明月家里贴的门神就是这两位将军, “唐王因见鬼惊惧,两位忠臣便披坚执锐把守在宫门之外, 这一夜果然不曾有任何邪祟出现。”

    “接连守了两三夜,唐王病愈重, 又不忍心让二人如此辛苦, 便传召了杜如晦和房玄龄,丹青妙笔绘真容, 贴于宫门之上,亦有奇效。”

    “其实贴门神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祀门仪式,秦汉之时常用神荼、郁垒二神, 唐朝出现了关羽张飞、秦琼尉迟恭等五花八门的新门神,后二者在元代便已盛行。”

    “《西游记》的出现,无疑让他们的人气在一众门神之中独领风骚。”

    “UP主也是重读的时候才发现,书中说此二人本是英雄豪杰、勋贵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

    “吴承恩竟然觉得当门神是不好的事情吗?”明月不解,“但用现在的观念来看,初唐之时有那么多武将,是门神这个‘职位’让他们两个脱颖而出,至今仍老少皆知,这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秦琼当然不觉有辱,心中颇觉欣慰:本朝确实贴关羽张飞门神者居多,能接替这两位忠臣良将,是自己的福气才对。

    尉迟恭正在朝会之上,此时便大大咧咧开口道:“陛下放心,若真见了鬼,就去唤臣。不就是夜守宫门嘛,书中尉迟恭能做得,臣如今也能做得。”

    李世民哭笑不得,即将得知自己寿数的紧张感也随之消弭。

    听出吴国公并非假意逢迎,而是真心实意地愿为陛下守门后,宰相们互相对视,心绪复杂。

    尉迟恭一向心直口快,经常不留情面地指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的过失,和他们的关系都很恶劣。

    但他对陛下的忠心,实在是天地可鉴啊。

    “再有便是在地府接引李世民的酆都掌案判官崔珪了,崔珪在书中被设定成了李渊的臣子,但实际上他的两个原型都跟李渊没太大关系。”

    李渊暗生明女郎闷气至今,但生气也不耽误他看天幕,闻言酸道:“就是为了让那书中的李世民在地府也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帮手呗。”

    “原型一是宣宗年间的诗人,唐宣宗李忱被百姓称为‘小太宗’,这勉强可以解释得通;原型二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县令,但具体已不可考,只有两则断虎的传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看看。”

    “有专家解读崔珪的谐音是催归,对应着他把李世民从地府送回人间这一情节。”明月准备为这道题收尾,“不提吴承恩让李世民在地府偶遇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后二人揪打索命的恶趣味,只说书中崔珪将李世民寿终于贞观一十三年改成了贞观三十三年。”

    唐朝大臣狂喜:如今才是贞观三年,陛下还有足足三十年的寿命!

    李世民本人亦难掩悦色,宋明两朝君臣却皱眉:这好像不太对吧。

    “这就是UP主要说的最后一点不同了,一十三不对,三十三也不对,正史中,李世民寿终于贞观二十三年,谥号和他崇拜的刘恒一样,也是文。”

    “大唐的骄阳已然落下,耀眼的光辉让整个王朝都念念不忘,属于李治的时代马上开启,而属于武则天的时代,也即将到来。”明月给这次的答题做了一个完美的收尾。

    李世民颇觉失落,细思确实有理:贞观三十三年,稚奴都已经三十岁了,哪还需要什么顾命大臣?

    大臣们也有些沉默: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若是一开始就知道是贞观二十三年,他们如今就不会有心理落差了。

    李世民打起精神:这是最后一次抽取弹幕的机会了。

    他没有丝毫犹豫,将机会转让给了长孙皇后。

    望着天幕之上那一行行字,长孙皇后神情酸涩。

    良久,她抽取了这条属于自己的弹幕:

    【唉,贞观一十三年,长孙皇后已经去世三年了。连李建成和李元吉都见到了,怎么不让二凤见一见他的观音婢呢?要是少生几个孩子就好了,身体素质会好很多。】

    唐朝这群感性的君臣都要落下泪来,任谁也想不到,中宫只有七年的寿数了。

    不要以为古人不知道生育会损伤身体,只不过是抱有侥幸心理罢了。

    听弹幕这么一说,李世民当即下定决心用“物理”手段避孕。

    如今他们已有四个子女,稚奴的位置已然不可动摇,不需要再生更多的孩子了,还是她的身体更加重要。

    宋明两朝人却不太乐观:

    少生几个孩子固然好上很多,但贞观九年对于长孙皇后而言太过残酷了。

    生母病逝、李渊驾崩,双重的哀痛击垮了她,这才诱发了她早年罹患的气疾。

    再加上李承乾已然纳妃,她心中没有了牵挂。

    撑到贞观十年,已经是她能做到的极限了。

    不过,后世或许有根治气疾的方法,就藏在那天幕五科之中也说不定。

    赵匡胤以为自己要抽的这条弹幕肯定也跟唐朝有关,却不曾想,竟讲起了民间传说中的李靖:

    【李靖更搞笑,在《西游记》里面成托塔李天王了,《封神演义》更是直接给他换了个朝代,成西周武将、陈塘关总兵了,笑死。】

    唐朝中后期就已经有把李靖写成“天王”的小说了,赵匡胤虽未读过这些话本,但也在民间听闻过此事,不知道李靖本人得知此事会是什么心情。

    朱元璋更没空读劳什子话本,李天王他倒是听说过,哪吒三太子的爹嘛。

    《忠义水浒传》里那个晁盖,不就有个“托塔天王”的诨名吗?

    唐朝众人面面相觑:

    托塔的那个不是毗沙门天王吗?怎么变成自己的同僚了?

    感觉比得知那两位将军变成门神还要奇怪。

    下一条弹幕很快便被朱元璋抽出:

    【补充一点,尉迟恭在民间被叫做胡敬德,简称胡,这是因为他是鲜卑族,有胡人血统,《西游记》中也是这样称呼他的。】

    这一句倒没引起太大风浪,要知道,李世民本人还有一部分鲜卑血统呢。

    如众人所预料的那样,天幕缓缓显现出了与唐朝告别之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