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70-80(第12/14页)



    这是她们想要的。

    诸朝之下,不管是四位皇后,还是有志向的公主,又或是和武曌一样有才智的官宦富商之女,乃至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女人,都目光炯炯地望向天幕:

    这就是她们想要的——女子也可以科举,也可以做官。

    “那位赵警官,应该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后世的朝廷。”长孙皇后喃喃道,“真是令人向往的世界啊。”

    “多则一两千人争夺一个岗位,少则一二百人,比之科举,也不差什么。”武曌垂眸掩盖住目中锋芒,“后世也并未做到完全的公平,明女郎前夜还抱怨过,担心面试时考官会偏向男子。”

    “你又跟着明女郎熬夜了。”长孙皇后温和地责备了一句,“你年纪尚小,每日睡足五个时辰才好。”

    话音未落,李世民步入殿中,神色上看不出他在外廊上听了多久:“那你应该也听到了,明女郎的好友说她杞人忧天。”

    两人都要起身行礼,被他挥挥手拦下。

    “自身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李世民别有深意地看了武曌一眼,自己这个未来儿媳,就是最好的例子,“先前你建议我实行科举糊名,朝野上下对你可是骂声一片。”

    “陛下圣明。”武曌垂首,显然听懂了他的言下之意,这些质疑者真的是在骂她这个垂髫小儿,还是在指桑骂槐,想必他心里也清楚,“这是‘天幕五科’第一次科举,朝廷需要找到真正的人才。”

    李世民敲着桌案闭眼沉思:“所以,只有糊名还不够。”

    长孙皇后和武曌不着痕迹地对视了一眼,沉默片刻,后者缓声道:“陛下,若是从字体入手呢?”

    唐朝的科举制正在飞速地完善,秦汉两朝的科举制也逐步走上了正轨,从无到有的过程是艰难的,但他们可以一步到位,一开始就将“天幕五科”作为重点考核科目。

    报名者络绎不绝,刘彻本以为诸子百家的门徒都在战乱中消亡得差不多了,一看名单,合着之前都隐居起来不想搭理他这个皇帝是吧?

    值得一提的是,卓文君也报名参加了这次科举,理由非常正当:也没有规定说,这科举只有男子能参加,女子不能参加吧?

    事情报到陛下案头,刘彻面无表情:“这点小事也来烦朕?”

    在皇帝的默许下,无数女子蜂拥至科举报名之处。

    报名截止期的前一日,长门宫的大长秋求见陛下。

    翌日,誊写名单之人愕然发现,报名者中有一陈氏女子,有郡主爵位,系陈午刘嫖之女。

    陛下御笔朱批,见者皆三缄其口。

    卫子夫从女儿那里知道这个消息时,唯余一声长叹。

    无独有偶,嬴政的妃妾夫人之中,也有人请托到了太子面前。

    《溱洧》出自《郑风》,溱水洧水当然也在郑国境内。

    但战国初年,韩哀侯便已灭郑,这首民歌自此流传于韩地。

    溱洧的母亲是韩国王室的公主,嬴政起名时显然也考虑到了她的身份。

    可惜这位夫人早年便已去世,并没能亲眼看到自己女儿成为太子的光荣时刻。

    想要报名科举的这位夫人,同样出身韩国王室。

    她是溱洧母亲的侄女,也是溱洧的表姐。

    更是溱洧的庶母。

    她还很年轻。

    正沉思着,门房来报,扶苏公子请见。

    溱洧迎了出去,笑问道:“大兄也是受了某位夫人的请托?”

    扶苏一板一眼地行了面见太子的礼节,才答道:“扶苏唯太子殿下马首是瞻。”

    请托自己的,是母亲的幼妹。

    姨母在父皇宫中并不受宠,即便有外甥的照拂,也免不了郁郁寡欢。

    父皇宫中多六国王室之女,自幼教养精细,多有才智。

    推己及人,被请托的弟弟和姊妹们应该不少。

    但诸位庶母报名科举一事,绝非自己一人能做主。

    思前想后,扶苏下定了决心:太子殿下如何做,自己便如何做。

    扶苏的态度在溱洧的意料之中,她暂时也没想好该如何处理此事。

    既然大兄都找上门来了,索性把有此想法的庶母们都统计出来,之后她再去试探父皇的想法。

    吕雉报名科举是父皇暗中授意不假,但诸位庶母因此心思浮动,应该不在父皇计划之内。

    一切还要以父皇的心思为准。

    嬴政此时也在苦恼科举一事。

    随着科举政令一起下发的,是对六国遗民的限制:

    六国王室五代以内不得参加科举,六国侯爵官宦将领三代以内不得参加科举,六国平民庶民一代以内不得参加科举。

    老秦人一片欢欣鼓舞,六国遗民也赞美陛下的宽容,嬴政自觉无遗漏之处,转头就收到了刘季的报名。

    嬴政深知此人之才,一时之间颇为头疼。

    秦汉两朝的第一场科举,就这样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宋明两朝的女子,其实也在蠢蠢欲动。

    越靠后的朝代,改革起来越复杂,牵扯到的利益群体越多,好在赵匡胤和朱元璋都不缺魄力,为了避免“圆明园”的惨剧,为了世界地图上的矿产良种,为了后世的种种神奇之物,他们坚定不移地抬高了“天幕五科”的地位。

    但面对企图“染指”科举的女子们,两人的态度就有些微妙了。

    赵匡胤最开始是有些犹疑的,本以为臣子们又会像之前反对立皇太女一样抗拒,但没想到朝会之上,赞成者的声音竟然更大。

    这种情况也很好解释。

    毕竟在这方面固执己见的人,早就已经死于赵匡胤的铡刀之下了。

    五代十国终究在汉人身上留下了印记,剩下的这些人或是只在意江山社稷者,又或是只在意自身利益者。

    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上司和同事是男是女,只要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就行了。

    这也是赵匡胤想要的局面。

    教授皇太女的几位先生,以及太女太傅、太女少傅都是被他赶鸭子上架的大臣,赵匡胤本以为他们要“摆烂”很长时间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没想到这才过去几月有余,他们就已经开始齐心协力,为势单力薄的皇太女谋取利益了。

    而明朝这边,昌黎县中,年幼的马蓬瀛正在跟随父亲一同学习天文历法。

    初得知“天幕五科”加入科举时,一家人俱欢欣鼓舞。

    马蓬瀛之父在算学一道上颇有天赋,但“明算”这一科在宋时便已删去,本朝更是只设“进士科”。

    这段时间算学因天幕而崛起,如今朝廷总算是把它落到实处了。

    但当在这一道天赋更胜于他的女儿问出“我能不能也去参加‘数算’这一科的科举”时,这对父母都忍不住长叹一口气。

    本朝有一套完整的女官选任制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