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60-70(第12/13页)

的某些皇帝好上太多了。

    但这些文官又是凭什么拿到这样的待遇?他们跟着官家抛头颅洒热血,生死都置之度外,也没见官家给他们立下类似的祖训啊!

    怪不得天幕之前说本朝重文轻武,源头就在官家的祖训这里。

    武将们委屈,武将们不说。

    他们不说,那赵匡胤百口莫辩。

    他确实有用文制武的想法,提高文臣的地位也在自己的计划当中。

    这样做并不仅仅是因为恐惧出现下一个兵不血刃夺江山的自己,黄袍加身说起来容易,但也是赵匡胤谋定而后动的结果,其他人想完全照抄,也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本事。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吸取了前朝的经验,历史的教训:

    分军事权,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分宰相权,枢密院、三司、中书门下各行其职;分地方权,三年一换,通判监督,司法独立

    绝非针对武将,赵匡胤只是尽自己可能地去加强中央集权,他又不是预言家,这些政策后来演变成“重文轻武”,间接导致宋朝产生众多内忧外患,绝非赵匡胤能提前预知到的事情。

    另一边,朱元璋兴致寥寥,唐诗宋词相关的弹幕,对于明朝的用处非常有限,尤其是这最后一首《春江花月夜》,诗确实是好诗,但围绕着这首诗能抽到什么有用的弹幕吗?

    张若虚虽是吴中四士之一,但显然并没有李杜那样大的名气和跌宕起伏的命运,没看明女郎自己都不怎么了解他吗?

    后世的弹幕估计也说不出更有价值的东西了,还不如刚刚宋太祖抽的那条,起码可以警醒一下宋朝,改变一下他们那个朝代的历史,也算是弥补了汉人的遗憾。

    就算没对弹幕抱什么希望,朱元璋肯定也是要抽的,不抽不就浪费了?

    天幕之上,最后一条弹幕缓缓出现:

    【UP怎么没选岳将军的《满江红》?[哭哭]《春江花月夜》是孤篇盖全唐,《满江红》是一词压两宋。孙吴韩白,卫霍李岳,后面四个人里,只有岳飞一个人倒霉遇到了昏君,卫霍有汉武帝,李靖有唐太宗,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贴一下这首词的全文:怒发冲冠,,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的《满江红》就这样兀然出现在了天幕之上,角落里还挂着五位皇帝昨天选的那五首诗,对比之下,就算是非常自信的刘彻也很难厚着脸皮说自己那首《秋风辞》更胜一筹。

    自己是皇帝,没道理要跟别人比文采。刘彻在这方面当然不是小心眼的人,他那暗戳戳的嫉妒之心,主要体现在“龙凤猪”组合里的另外两位皇帝身上。

    对于司马相如这种文采好的人,他一直都是欣赏的态度;对于卫青霍去病这对帝国双璧,他更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

    而岳飞,不仅写出了《满江红》这样的佳作,更是和卫霍齐名的将领,而且明女郎第一次答题时,便提到过他被赵构冤死,死前绝笔也只是写下“天日昭昭”,并不曾谋反,可见他确实是一位忠臣

    刘彻为自己的“心动”想了许多个理由,而一旁的霍去病就比较直接了:“笑谈渴饮匈奴血,仅凭这一句诗,便值得臣与这岳飞将军痛饮三日了!”

    卫长公主点头,深以为然:“吾也最爱这一句!岳将军好生豪情,就算无缘得见,今日神交,也当浮一大白!”

    刘彻和卫青都含笑看向两个年轻人,倒是没说什么“词中匈奴应该只是指代异族”这样破坏氛围的话。

    君臣二人心中自有思量:如今天幕当空,朝堂之上和百姓之中主战热情空前高涨,若是有征战匈奴之意,来年春天便是最适合出战的时机。

    但今年年初的春日,他们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后勤补给和国库尚且空虚。

    是休养生息以待来日,还是借天幕之势打匈奴一个措手不及?

    每个朝代的关注点肯定都不一样,秦朝君臣此时正看着“孙吴韩白”四个字绞尽脑汁。

    “孙是孙子,吴是吴起,白是白起,这韩是什么?”嬴政求知若渴,不耻下问,臣子们交头接耳讨论了许久,仍旧无果。

    蒙毅试探着回答道:“应当是在吴起之后,白将军之前的名将?”

    很好,也只有蒙将军敢在陛下面前说这种废话了。大臣们向蒙上卿投以敬佩的目光。

    第70章 韩白先后?李靖何能? 臭名昭著的“婚……

    嬴政确实没有生气, 不过不是因为蒙毅的身份。

    完全戒掉丹药之后,他明显感觉自己的脾气好上了许多。

    如今再回想起从前服食丹药时暴躁易怒的模样,嬴政自己也有些恍惚了。

    若不是“纸”的研究已经有了进展, 那群炼丹师恐怕全都性命难保。

    大臣们陷入了新的一轮讨论之中, 春秋战国之时,韩国确实出了不少名将,但因国力微弱,能与孙子、吴起、白起齐名的将领几近于无。

    一旁的扶苏看着吵吵嚷嚷的大臣们欲言又止, 身侧存在感一直很低的溱洧公主沉默不语。

    嬴政的视线不可避免地在这兄妹二人之间游移, 没有人知道他在思考着什么,众人只听到, 他平淡地开口问道:“溱洧,你有什么想法?”

    陛下开口,朝堂瞬静, 臣子们的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扶苏的面容。

    陛下这些日子对扶苏公子非常冷淡, 昨日选诗出乎意料地选了《溱洧》后,今日又特许溱洧公主参与朝会, 现在又不顾及长幼之序,先问公主的意见, 圣意已经非常明显了。

    他们当然不会质疑陛下的选择,但溱洧公主究竟能不能担得起继承者的重任, 是所有人心中不可避免的疑问。

    偏偏这兄妹俩仿佛什么都没察觉到一般。

    溱洧公主不卑不亢, 上前行礼,答道:“回父皇, 儿臣认为,此人应是汉初之人。”

    扶苏公子神色一松,显然, 他的意见与之相同。

    嬴政颌首,示意溱洧继续说。

    “白将军去世不过四十五年,而根据刘季的年岁,儿臣斗胆猜测,在明女郎世界的历史里,十年内,秦朝二世而亡。”溱洧看了一眼父皇的脸色,倒是没有什么怒意。

    嬴政继续点头。

    他当然不生气,溱洧还是保守了些,先前得知刘季年岁时,嬴政自己猜测的秦亡时间可是五年:“你的意思是,在后世人看来,这‘韩’与白起,可能是同一时代的人。”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溱洧笑了一下,“另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白’是入声字,考虑到韵律的要求,多置于末位。”

    嬴政赞许地看了她一眼,一旁的蒙毅立刻请罪道:“臣所言有误,请陛下恕罪。”

    嬴政当然不会怪罪于他,自己虽赞同溱洧所言,但说到底也不过只是猜测:“也不一定就是汉初之人,或是六国余孽,或是如陈胜吴广一般者,皆有可能。”

    “毕竟白将军之前,确实找不出这样一个能和他比肩的‘韩’,儿臣才会这样妄自猜测。”溱洧朝蒙毅拱手,“蒙上卿实在是言重了。”

    蒙毅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