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30-40(第10/14页)
武姑娘都准备了轿辇。”
她停顿了一瞬,又轻声道:“娘娘正在为那两位武姑娘念经祈福呢。”
武二娘也一时默然,只有不知内情的武顺一脸茫然,她的胆子本就已被吓破,此时察觉到气氛的沉重,又有些瑟缩了。
女官是长孙皇后的心腹,当然点亮了察言观色的技能,此时看到武顺情绪不对,连忙宽慰道:“凤阳阁本是公主寝居,但长乐郡公主和皇后娘娘同住一宫,那里空置已久,你们也无需拘束。”
至少这几个月,应该都只有这几位武姑娘在住,但听说太极宫已经有几位年轻的太妃怀孕了,不知道会不会再为陛下添几位妹妹。
凤阳阁内,武家两姐妹在各自的房间安然入睡。
这一夜,武二娘做了个好梦。
武顺的前半夜,也还算安稳,后半夜不知怎的魇住了,又发起了高烧。
而另一边,护送她们回来的使者连夜面见了陛下,将此行经过尽数上报,连自己花银子买了一些京城的情报、故意把邸报拿给武二娘看等等诸事,都不曾隐瞒。
李世民一边听着,一边心不在焉地翻看着面前的几本奏折。
观音婢闭宫不出,不愿见他,听宫人说,她这两日一直茹素,以泪洗面;魏徵以一种我朝将亡的语气,文绉绉地大骂了他一通;民间也议论纷纷,颇有风雨欲来之势。
而往东北方向派遣的使者,传回的消息也不算乐观,女童的尸体又多了好几具;东南方向更是离谱,据使者所言,其中一位武姑娘恐惧异常,竟是趁他们不备投了河,尸体顺流而下不知所踪,使者发急信回来问他,他们是应该继续寻找尸体,还是带着其他姑娘先行回京呢?而这投河女子的父兄,是否要缉拿审问呢?
更让李世民担忧的是,他尚未下令如何处置武则天,都已经有武姓官员做到了这种地步,亲手害死自己的女儿以示忠心。
那会不会有投机取巧的官员专门残害治下的武姓女童,作为政绩来讨他欢心呢?
更有甚者,如若他所辖之地没有姓武的人家,便假造捏造,残害无辜,又该如何鉴别?
一团糟一团糟!天幕把事情搞得一团糟!
理智告诉自己,殒命的无辜女孩们与自己无关,这些都是天幕的过错,但情感上,李世民还是忍不住扪心自问,这真的与自己无关吗?
只能说李世民还是道德感太高了,若是刘彻遇到这事,必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都是天幕的错,都是明女郎的错,都是武则天的错,他可是皇帝,皇帝是不会有错的。
李世民定了定神,为今之计,只有两条:
长远之策,便是按照魏徵所说,尽快立下有关天幕的法度;而另一计则是用来应对现在这种迫在眉睫的状况,在事情走向不可挽回的地步前,先行找到“武则天”。
不管她到底是谁,自己说她是武则天,那她就是武则天。
“武二娘她没有名字?”李世民问道。
使者连忙把刚刚说过的原因又重复了一遍:“是,应国公解释说,杨夫人想请高僧为小女儿起名。”
李世民沉吟片刻,着人传唤了礼部祠部郎中,问道:“道信禅师如今在何处?”
司马道信,佛教禅宗四祖,几年前曾在黄梅破额山正觉寺传道讲经。
那时李世民还是秦王,派遣使者邀道信禅师与之相见,对方坚辞不受。
李世民深感遗憾,但也没有恼羞成怒,登基之后又再次相邀,但这位高僧仍拒不赴京。
在明月世界的历史上,他曾四次拒绝李世民,在晚年被赐予紫衣。
礼部祠部郎中专掌佛教僧尼之事,道信禅师是陛下看重的高僧,其踪迹他自然了如指掌,连忙答道:“回陛下,多日前传信时,道信禅师尚在洛州,似要向长安城而来,估摸着禅师的脚程,今日应该就到了。”
李世民怔愣了一瞬,他莫名有一种预感,道信禅师早就知道自己会找他,他强压下心头的烦躁之情:“明日传见道信禅师不,我今日就要见到他。”
他们最终也没有见到道信禅师,只是在第二天从小沙弥口中,听到了他留下的口信:“道信禅师说,陛下所问,将于后日丑时前得到答案。”
“他倒是甘愿做个老古董。”李世民自嘲一笑,他已经明白了高僧的意思。
于是,当李世民从明女郎口中听到“武曌”和“她的姐姐武顺”时,心中并无惊愕,只是转头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回陛下,离丑时还差两刻。”
第38章 见深万贞,西方医学 哦吼,放血法……
“朱祐樘虽然没有像李治一样给张皇后分享自己的权力, 但她的亲戚们凭借外戚的身份拿到的权力可不小,起码在明朝能称得上是最牛的外戚了。”明月一想到他把所有跟张皇后沾边的人都封了官,就很想笑, “你们敢信吗, 朱祐樘把张皇后的前未婚夫也封了官,真正意义上的感谢前男友不娶之恩。”
“不过也幸亏没有分享,毕竟张皇后的两个弟弟已经充分地展示了小人得志有多么糟糕,国舅爷的能量已经这么大了, 要是皇后再掺和掺和, 那本就在走下坡路的明朝就没得玩了。”明月以前了解这对帝后的爱情故事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点, “但其实张皇后的风评还算不错。虽然她大肆提拔自己的父兄亲戚,让皇帝独宠自己一人,但因为她本人没有过多地参与政事, 在儿子朱厚照死后没有选择立幼帝, 就被称赞为深明大义的一代贤后,反观另一位——朱祐樘他爹朱见深的宠妃万贵妃, 就被抹黑得不像样子。”
“其实这两对还真挺适合放在一起对比的。父子俩都是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但尊贵的身份并没有让他们的童年生活一帆风顺, 两人都经历过有惊无险的储位之争。但好事多磨嘛,过程艰辛了一些, 最后的结果却是好的。而万贵妃和张皇后”明月觉得, 其实从朱见深和朱祐樘的政绩就能看出来,万贵妃被骂得这么惨, 朱见深要背大锅,“只能说就算只讲感情线,也完全避不开皇帝的事业线啊。”
怎么讲呢?明月想了想, 还是先从土木堡之变讲起:“朱祁镇留学瓦刺后,朱祁钰被朝臣们拥立为新帝,与此同时,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也被立为了太子,他的祖母孙太后指派了大了他十七岁的宫女万贞儿服侍他。”
“但毕竟朱祁钰只是朱见深的叔叔,侄子肯定没有儿子亲,在政局稳定、地位巩固后,他不惜贿赂朝臣也要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孩子为太子。”
“可惜新任太子年幼夭折,太子之位又再次空置了。
“即便太子之位一时空置,但皇帝朱祁钰正值壮年,以后总还会有自己的孩子,所以此时的朱见深已然失势,身边的宫人们都纷纷离他而去,只有宫女万贞儿忠肝义胆,依然陪在他身边。”
明朝。
“这就接上了。”朱元璋喃喃道。
先前明女郎讲朱祁镇时,只说到他在夺门之变后复辟,重新当上了皇帝,并没有提及后续。
而这之前的事情,他们已经猜差不多了,朱允炆,朱棣,之后是朱棣的儿子朱高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