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3、南渡天子,过河过河。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签到系统在诸朝直播[天幕]》 3、南渡天子,过河过河。(第1/2页)

    明·平头老百姓·月如果知道唐太宗认为自己是贵族女子,一定会连连摆手。

    开什么玩笑,她爷爷奶奶可是一点水分都不掺的贫下中农,爸妈则是从村里拼命考出来的寒门学子,而她更是被二零八们看不起的小镇做题家。

    不能因为她吃得胖就胡乱猜测啊。

    但,明月从九年义务教育中随意摘撷的这一小段话,放在世家横行的唐初,也是被少数人垄断的知识。

    更何况她确实没种过地。刚毕业一年,脸上还残留着大学生的清澈和愚蠢,也无怪乎人家唐太宗得出这种结论。

    “汉武帝刘彻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他任用卫青、霍去病痛击匈奴,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派遣张骞打通了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尤其要提到的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儒家学派在我国历史文化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的标志。”

    明月当年可是从无领导小组面试中突出重围、杀进公司的应届毕业生,虽然已经被工作摧残了一年,但基本功还没丢掉。

    秦皇汉武两段话,她回答得语速均匀、吐字清晰、几乎不存在停顿,反正本人是格外满意的。

    但对于古代的文人来说,这不过是基本操作。

    朝堂上随便捞出来一个,都能神态自若地说上一大段。

    可洋洋洒洒说了一堆,也要言之有物才行。

    能做到这点的,大多青史留名了。

    明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丝毫不知自己的回答带给诸朝多大的震撼。

    秦朝。

    此刻,不管是秦朝建立的基石法家,还是在战时发挥作用的秦墨,还有并不在朝堂上的农家,传说中的阴阳家、纵横家等等,诸子百家的目光都汇聚在了儒家身上。

    然而,儒家的淳于越,也很懵。

    他作为扶苏的老师,确实深刻影响了秦朝下一代继承人的思想。

    皇长子宽容仁德,本以为他会带领儒家取代如今法家的地位。

    但这一壮举似乎到下一个朝代才终于实现。

    是扶苏公子没有坚定地选择儒家吗?还是......扶苏公子并没有继位?

    汉朝。

    刘彻在听到“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时,就已经乐开了花,感觉后面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了。

    机灵的大臣们已经开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了。

    更机灵些的已经在盘算着如何和卫青霍去病攀关系了。

    至于不机灵的大臣?

    汉武朝哪还有不机灵的大臣?

    唐朝。

    天幕之下,武将们讨论着卫青霍去病的战功,文臣们感慨着儒家思想的精妙。

    李世民的目光转向太子,示意他谈谈看法。

    李承乾所答与那些文臣别无两样,中规中矩,虽无错,但也没触及到根本。

    李世民鼓励了几句,但笑得勉强:承乾是太子,看事情只能想到这么浅显的地方,若是日后继位,还不得被骗得团团转。

    真性情的帝王情绪很好懂,起码本就紧张的李承乾,因为父亲的反应,神色更加阴郁了。

    长孙皇后在旁边看着,心里叹了口气:二哥什么都好,就是对承乾过于苛责了。

    但事情还没完。

    老大话刚说完,老二就按耐不住了。

    李泰就着明月对秦皇汉武的评价,叽里咕噜说了一堆,没一句话说到了点上。

    但这小胖墩有妙招,说到最后竟撒起了娇,配上圆滚滚的身材,格外憨态可掬。

    李世民被他逗得合不拢嘴。

    青雀,青雀。

    李承乾低下头,他的耳边回荡着父皇叫李泰小名的声音。

    父皇语气中的笑意,是自己从不曾拥有过的。

    这一幕,看得长孙皇后心惊肉跳。

    她忍不住拽了一下李世民的衣袖。

    沉浸于爱子之情的唐太宗不明所以,但还是记起了他要教导太子这件事:

    “承乾,后世人评价帝王,不仅看他的仁德,还有文治武功、经世济民,乃至对后世的影响......”

    “但你也不必桎梏于这些评价。承乾,只要你一心为民,历史是公正的。”

    父皇的目光中充满着对他的期许,李承乾内心的酸涩被稍稍抚平,但压力又再次涌上心头:“谨听父皇教诲。”

    宋朝。

    明月在天幕里说着秦皇汉武,赵光义在下面捧着他哥。

    他的嘴皮子还真不错,各种溢美之词把赵匡胤吹得武迈汉唐。

    赵匡胤虽有自知之明,但谁不愿意听好话呢?他看这个弟弟也是越看越顺眼。

    却不知赵光义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比如:金匮之盟。

    兄终弟及,若是自己登基,一定比二哥强。

    区区辽国,轻松拿下!

    明朝。

    老朱家刚刚因为一个“祁”字闹翻了天,明月说的秦皇汉武他们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好在早就安排了人时刻记录天幕所述,等明月答完题,君臣还要聚在一起讨论一番,也不差这一时半刻。

    但接下来讲李世民的这段,可不能不听。

    因为朱元璋对唐太宗格外有好感,什么英姿盖世,武定四方,各种好词都往他身上套。

    恨不得亲手把李渊那开国皇帝的虚名摘下来,送还给真正打下来天下的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令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是: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帝王。文能虚心纳谏,仁德为民,践行了‘民水君舟’的理论,开创了贞观之治;武有赫赫战功,开疆拓土,异族臣服,有‘天可汗’的美称。他是封建社会少有的圣君,深得民心,连哭昭陵都变成了一种传统。”

    “以上三位被合称为龙凤猪。这个组合虽都有晚年昏聩的小毛病,但瑕不掩瑜,可以盖棺定论为明君。”

    “接下来的这两位则是不折不扣的昏君。”

    欢欣鼓舞的是秦汉唐,气氛沉沉的是宋明。

    嬴政也想不到自己还能被后世人评为明君。

    听到儒家占据统治地位和明月对李世民仁政的溢美之词后,他本以为“暴君”不受欢迎呢。

    刘彻想当然地以为,这个组合排名是按照顺序来的,自己是凤,李世民是猪。

    根本想不到,自己被某个撰写《汉武故事》的无名氏编排了一个“彘儿”的小名。

    李世民与诸朝臣刚刚欣喜了一秒钟,某位擅长泼冷水的人就来了:“陛下何故自得?哭昭陵成为一种传统难道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臣子百姓有如此多的冤情未申,可见您的后代有多么昏聩了,恐怕不亚于宋明这两位君主吧。”

    魏徵的目光并没有看向太子,但李承乾却感觉如芒在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